
此情可待成追忆
原创:孙亚玲
又到了人间四月天。
林徽因曾经说过:人间最美四月天。可往年散文四月天也许过于寻常,并没有在我心灵深处留下太多记忆,然而,2016年的四月,对于我来说,便与“伤痛”等一些不美的词语联系在一起了。
2016年4月29日,陈忠实陈叔走了,在听到他去世的那一刻,我的心如刀割般疼痛,泪水如泉涌般盈眶,我不能相信,他怎么会走得如此之匆忙,他的生命怎能消失得如此之急促?

那一年的五月五日,我们去西安殡仪馆为您送行。整个大院到处萧瑟,白菊铺满大地,槐树呜咽哭泣,小鸟静静默哀,风声也变得低沉而柔软。陈叔,您的家人和生前好友都来为您送最后一程,希望您在另一个世界里,没有病痛,没有哀愁,只有您喜爱的文字和白鹿原承载着您的世界。
那一天,全国各地的读者都为您的离世而悲痛,都在用各自的方式抒发着哀思。我为您拥有如此厚重的读者基础而折服。

2008年,是我人生中最为灰暗的一年,工作和家事都出现变故,我整日生活在浑浑噩噩之中,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经常打电话问候并安慰我,也曾经托人给我找关系上下打理,我知道,您为自己和家人的事,从来都不求人说情,却为我昼牵夜挂,前后奔波。这份爱,我终生不忘,铭记在心。
记得有一天下午,您突然给我打电话说,下午要带我去亚特看世界杯,放下电话,我惊得呆住了,心里在想:陈叔啊陈叔,您叫我去看球赛,我那看得懂啊,我从来就没有看过赛事,连菜鸟球迷都算不上,您居然叫我和您去看一看。我真不知道,您当时是怎么想的。
尽管我很诧异,但我还是收拾东西,和您坐上车去了亚特。在车上,您开始给我讲阿根廷备战世界杯,过程十分艰辛,俄罗斯世界杯举世关注,就在这个非常关键的时候,阿根廷的情况却有些尴尬,阿根廷在宣布世界杯的23人名单中,居然没有前锋伊卡尔迪。这可是一枚重爆炸弹,要知道,伊卡尔迪可是夺得意甲金靴,却仍然进不了阿根廷世界杯名单,要知道,他可是靠足球生活的,足球是他人生的全部。想想,他是何等人物,在生活和工作中,都会有这种的不如意,你那点事儿,还算得上是个事吗?人生在世,谁都不会一帆风顺,都会经过坎坎坷坷的道路。一个坚强的人,不能被道路上的荆棘所吓到,更不能被绊倒。你也一样,既然这条路走不通,那就换一种方式去生活,我相信你是一个不会被困难缠绕的人,你会像球场上奔跑的球员一样奋勇向前,冲刺,哪怕离赛事只剩下最后的一分钟,也会尽力去踢它,直到最后的哨音响起为止。女子,让以前的那些不愉快的事情,尽快过去吧,你的生活得重新开始。你还有两个可爱、乖巧、懂事的儿女,为了他们,你也要变阻力为动力,展现你年轻活力的另一种生活方式,你的责任还在,你的灵性还在,你的人生价值还没有实现,我相信,只要你对今后的美好未来不放弃,只要你努力,一定能够让奇迹发生。

我恍然大悟,原来您叫我看世界杯,给我讲这一大堆的道理,是为了给我重燃生活的希望和勇气。陈叔,我敬重的陈叔啊,为了我的事,您变着法儿开导我,教诲我,我岂能辜负您的一片好意,我记住了,记在了心里。
今天,您的骨灰将要进入墓室,将要入土为安,我和您的家人,还有您的亲朋好友,大家都来了,在这洁白的槐花绽放的时刻,哭送您最后一程……
槐花白花花地缀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雨后的空气中含有泥土的芬芳。站在您的墓前,为您默哀。我突然想起了您写的《槐花麦饭》,想起了《四妹子》,想起了《信任》,想起了《白鹿原》,还想起了您支持全省甚至全国的文学事业而免费题写报头和书名的事来。

记得2006年,汉中略阳的一位朋友来到作协大院找我,说是准备了3000元,想请您为他们文化馆主办的报纸题写报头,但是又怕您名气太大这些润笔费太少而不敢见您。我当时连想都没想,就直接把他领到了您的办公室,说明了来意,您坐在办公桌前,抽着您的黑色雪茄,烟雾在您的周围飘动,您好像在思考着什么,又好像在看着窗外的梨树,一言不发,好长时间后,您才用沙哑的声音说着:“我就那么爱钱吗?我就那么不像一个文人吗?做为陕西省的作协主席,我有义务和责任支持基层的文学事业。报头我现在就题,润笔费一分不收。”这件事已经过去十多年了,但它却像发生在昨天一样,让我记忆犹新。我为您看似朴实无华、实则熠熠生辉的一生所敬佩。陈叔啊,您的离世,是我们这些基层文学爱好者最大的悲痛,我们失去了一位好老师,好长辈。
站在您的墓前,看着您的骨灰缓缓地进入墓道,所有人的眼里都溢满了泪水。我的双眼模糊了,想象着陈叔您的灵魂升天,正如同您那令人敬畏的高山和大地融为一体,您终于解脱了文学的劳作与纠结的痛楚,终于脱离了肉体被病魔纠缠与折磨的痛苦,您可以安安静静地休息了。
三年已过,可您长者的风范依然长存我心,从未因为您的离去而感到遥远。

您的音容笑貌突然间闪现在我的面前,您那厚重亲切的声音又一次响在我的耳边:“亚玲,生活再难,日子再苦,都不要丢了写作…..”这句话我记住了,并且在心里默默地对您保证:“陈叔,您放心,我会继续写下去”。
陈叔啊,今天,我不能陪您的时间太长,我得离开,赶往无锡参加中国作协的培训学习。
去机场的路上,车子在晃动,您的身影若隐若现,还是那个老样——手夹一支雪茄,如白鹿原沟壑般深重的褶皱刻满额头,用那坚毅的眼神注视着我,教导着我……
此情可待成追忆。回首往事,唯有感恩和怀念留在心头。
写在陈忠实老师三周年忌日
作者简介:

孙亚玲,女,陕西西安人。笔名怡薇,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任陕西省散文学会创联部主任。曾先后在鲁迅文学院高研班和西北大学作家高研班学习。《作家摇篮》杂志主编。出版有散文集《太白烟雾》《一轮明月映秦岭》,长篇小说《回家》。《回家》获陕西省第五届柳青文学提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