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家南山脚下有座小小院落,大家都叫它南园。之前,是一个远房亲戚的养蜂厂,后来亲戚举家北迁,把南园送给了我家。去年,我们村子被集体征收,南园一夜之间从地球上消失了。
南园并不大,但却是我儿时的乐园。记得第一次读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感觉很熟悉,很亲切,好像就是在写南园,只是时间前移了近一个世纪。

园内有韭菜一畦,其它应时蔬菜数畦。各种花木极为繁茂,花有月季、牡丹、芍药、菊花、夹竹桃、吊金钟、马兰等,五颜六色,争奇斗艳。东墙角有蜂数箱,蜂子进进出出,忙碌得很。树以果树为主,有李、桃、杏、苹果、桑椹。李树位于园北,枝繁叶茂,硕果累累。那时姐姐在暑假常回家探亲,她和闺蜜搬了小板凳到李下读书。其时,李子已经发红,那种油彩般的鲜亮,馋得我上蹿下跳。桃是水蜜桃,肉厚汁多,因了它,有时我们把南园叫桃园,当然与王母娘娘的桃园没法比,何况还有那么多的杂树呢。杏树有两棵,一为白,一为黄,白者最甜,黄者则肉含柴丝,余味带苦。桑椹也有两棵,一为紫红,一为绿白。我最喜那棵苹晶(苹果的一类),红红的果子像山楂,但要比山楂香甜许多。

四墙根种满了椿树,树上有一种花纹非常漂亮的虫子,我们那里叫秀虫,学名叫斑衣蜡蝉。它的弹力很强,一蹦数米高。成虫后,长出翅膀,像蛾子,但要比蛾子有质感,漂亮得多。那时我经常捉了斑衣蜡蝉来玩,手上常留下它的气味,两三天洗不掉。母亲常责备我:“不要再玩秀虫!臭烘烘的,你能吃下饭?”
靠西南角有个大淖坝,常年蓄满水。那年月雨水也丰茂,隔三差五下雨。淖内有鱼,是小狗鱼,一拃长,我和堂兄晓斌经常下淖捉了来玩。西北角有一片菊芋,我们那里叫仁咸菜。大概是五六月份开花,黄灿灿的,好看。打我记忆起,爷爷每年七八月挖菊芋,然后挑到集市上去卖。回来时,总要给我们买好吃的蚕豆和各种花花绿绿的小玩意儿,鼓鼓囊囊地塞满了两个上衣大口袋。

最有趣的是南墙根,那里是虫子的天下:有百足爬行的马百秀,像蜈蚣,但无毒。还有一种虫子很像麻鞋底子,我们那里直呼其“麻鞋底”,学名叫西瓜虫。最有意思的一种叫摇头虫儿,你不停地喊“摇头虫儿摇摇头儿,摇头虫儿摇摇头儿”,它就会跟着你的声音摇起头来。最怕的自然是蝎子,晓斌曾被一只黑背蝎子蜇过,差点要了小命。
至今让我惊奇的是一种叫靐的虫子,状如秋蝉,但要比秋蝉小许多,可高飞入云,下河深潜,陆地奔跑,一时查不出它的学名,只好以俗名记之,因其太雷闪,用了这个生僻字。
到了冬天,积雪覆盖南园,那里阴冷得紧,成了存放菠菜、芫荽、白菜的好去处。
南园有一扇柴门,有锁,但空挂着,从来没有用过。
—作者简介—

葫芦河:甘肃秦安人,曾参军,1996年毕业于解放军电子技术学院,现为新疆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发表文学作品300余篇(首),曾获兰州军区“昆仑文艺奖”,出版有诗集《山月》、长篇小说《红柳河》、文学评论集《耕雨斋诗话》等。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