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创作中常见的问题》——丁玉芳尊敬的各位师友:
大家好!
时下网络及微信便捷,加上弘扬传统文化及普及古诗词创作的持续推动,爱好古诗词的人越来越多,诗词创作呈现空前繁荣。
来自不同领域的朋友怀着前所未有的热情、借助网络平台,以诗词的形式,纵情抒发自己的情感。由于生活阅历和文化水平的差异,诗词创作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这方面各位方家多有著述。今天就诗词入门及这些问题,根据个人经验,略淡一二。
初次接触诗词,各种问题扑面而来。不晓韵律,不知对仗,不知平仄,仅凭自己一腔热情。随着时间推移和层次的提高,规范写作模式、提高创作水平,已成为当务之急。
目前网上搜索非常便捷,您可以打开网页搜索“诗词检测”,常用的律诗格律无外乎以下四种:
1.仄起(首句第二字为仄,不押韵);2.仄起入韵(首句第二字为仄,押韵);3. 平起(首句第二字为平,不押韵);4.平起入韵(首句第二字为平,押韵)。通常第一、二句(首联或起联)不用对仗,三、四句(颔联),五、六句(颈联)需要对仗,七、八句(尾联或结联)不用对仗。
词牌的创作,您可以在常用词牌栏中点击“查看全部词牌,词牌请点这里”搜索词牌名,找到您所需要的词牌。
最早的词是按谱填词,同一词牌各大名家略有差异,所以您在(系统共收录)栏根据需要,点击前辈作者的名字,然后您所填写的词牌格律就出来了。首先要仔细阅读范词,看一看对仗和韵脚、应该注意的问题,如果不熟悉韵部,您可以先点击(显示韵部检索工具)写律诗检索平水韵和中华新韵,填词检索词林正韵或者中华新韵。诗词创作要求提倡新韵,熟悉古韵。采取新旧韵均可,不容许混搭。
创作中,首先把要表达的东西写出来,然后按照韵部进行平仄调整。创作完成点击 “开始检测”这样就可以知道你的作品是否合格了。
掌握这些入门知识以后,要想写好,则需在意境表达、起承转合、遣词造句上下功夫。写诗词看似简单,其实一首好诗,可以看出诗人对身边事物的感知度,对文字的驾驭功夫和情感抒发的掌控能力。想写出好诗词,就要广泛阅读,丰富生活阅历,需要在诗外下功夫。
作品能否引起读者的认同和共鸣,能否将读者带入到作品表达的境界,最大限度的表达个人情感,决定一首诗的好坏。
诗词写作中常见的问题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一、 根基不固类
所谓“根基不固”,是指在没有掌握格律的情况下,完全不知平仄声韵,随意发挥。写出来的东西除了排列与字数相符,其余没有一样看得过去,这是诗词创作大忌。
一、 貌合神离类
“貌合神离”,是诗词创作中的常见病之一,在即事、咏物中尤其多见。整首作品表面文字似乎不错,但是,句与句之间没有联系,牵强附会东拉西扯、堆砌而成,整体不在一条线。使人读后没有印象,不知道作者想表达什么意思。
三、重叠繁琐类
因为诗词形式所限,写作以精炼为要,需要惜墨如金。整首诗每一个字增之嫌多减之嫌少,方为上乘。常见一些人,下笔总是难以自控,往往为凑韵而写,用五言或绝句就可以完成的内容写成七言、律诗。心里想表达的东西很多,但是分不清主次,不知道取舍,从而影响作品质量。在当今诗坛,这种现象,不乏其人。
四、先天不足类
“先天不足”就是作品从表面上看还比较通顺,格律也没有问题。但是文字驾驭的功夫弱,导致底气不足,整个作品读起来文不达意。克服这个缺点,就需要多学习和阅读一些好的诗词,从中感悟升华,提高文学修养。
五、眼高手低类
在诗词创作活动中,常常可以遇到许多灵感充沛的作者,能敏锐地捕捉生活中令人感动的地方,善于抓题材,却不善于选择切入的角度。诗中不乏好句,但是,由于功力不足,开的好头结不了好尾。犹如一堆好的材料,做不出好的食物,给人糟蹋食材的感觉。
六、乏味中空类
有些诗词作品,看似像诗实则乏味可陈。通篇熟语,更有甚者政治口号堆砌。这类作品就是通常说的“老干体”,语言通顺,也合乎格律要求,只是缺少诗的灵魂。整体没有意象与韵味。犹如一个纸偶,具备人的形体,实则经不起推敲。
七、炒前人冷饭类
作品雷同、大量套用前人诗句,没有自己的风格。古人云诗言志,试问,抽掉诗词所表达的精神,脱离了诗词追求的意境,词语华丽有什么用呢?恰似把漂亮的衣服穿在稻草人身上。
八、综合类
大的方面掌控的还可以,但是小毛病不断,或者自造词、或者疏于对仗,八平头、三仄尾此类问题不便也不必单独归类,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多下功夫逐个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