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书法道艺传承
刘玉伟(太原市文物局党组书记)
时值暮春,牡丹怒放。欣闻“墨舞春晖——徐晓梅、王志刚、冀卫东、武磊、赵维勇、袁筠书坛六人捐赠作品展”,在拥有400余遐龄的牡丹紫霞仙盛放之时开展,悠悠古塔下,花香氤氲着墨香,可谓一场文化视觉盛宴!捐赠,是当代山西书坛向太原永祚文风文脉的致敬;收藏,是双塔博物馆传承发展三晋文化的责任,也是文博业界对书家书法艺术水平的认可。

书法艺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瑰宝。中华文化中故有道艺并重的传统,道和艺有着密切不可分的关系,它体现着中国文化的精神和价值。

窃以为追求书法艺术,要坚持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遵循“道”的理念,践行于“艺”的创作,弘扬传承和繁荣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道,是德的层面。得道则艺达,失道则艺穷。书法艺术的内核就是要走正道,正则通,通则达。道是内在的意识形态,是人文精神。回答的是为谁服务,使谁受益的问题。追求的是“正行”和“雅韵”。
正行,就是创作行为要正。书法艺术创作的本源是什么?是人民大众。要让广大人民群众有启迪,立足于服务人民大众,在传承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雅韵,就是创作内容要雅。书法艺术创作的归宿是什么?是传承文化。要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受时代文化精神,传承民族优秀品格,行走万里河山,思接千载精神,就要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蓝本,体现书者的学识涵养、作品承载的文风文脉,彰显文化精神、民族胸怀、艺术魅力,精致考究,从中感受领悟书法艺术所蕴藏的一以贯之于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天下观、和而不同的国家观、琴瑟和谐的家庭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坚定文化自信。

艺,是术的层面。艺是外在的具象体现,是美妙景致。回答的是让谁欣赏的问题。讲究的是形式和技法,就是“和美”和“有力”。书法艺术要有格调,就是要有美感,整体作品要美,局部细节也要美,要追求自然,笔法、章法、墨法各美其美,从美学认知的角度达到和合与共的境界。一眼望去,使人舒服,令人愉悦。书法作品要有节奏、有韵律,无论是情绪的表达,还是艺术的表现,都要通过线条的虚实来演绎,要冲击视觉、张弛有度,要绽放激情、碰撞律动,在启承开合、笔走游龙间,实现展览空间、时间与书法艺术的有机结合,于无声处听惊雷。
欣喜看到,徐晓梅、王志刚、冀卫东、武磊、赵维勇、袁筠六位山西书坛中坚正在艰苦跋涉中,引领山西书坛创新守正,彰大家之风范,显宝地之气韵,书艺入化至臻。
坚信,以太原文风文脉之所在双塔博物馆收藏书法作品为契机,这六位书坛中坚能够在追求道艺并重传统中,用道来统艺,由艺来臻道,体现中国文人、艺术家的社会责任和社会担当。

书法艺术道艺并重,辨证统一为上。常忆幼时住太原开化寺南仓巷,此地经济文化颇发达,犹记彼时街头卖过书报,年稍长初生牛犊,逢年过节也敢街头刷字。曾有老叟言孺子将来也许从事艺术,然虽好喜文弄墨,却因诸多缘故未能深入涉猎。近年从事弘扬中华文化之事,目睹文化盛事连连,且正做一直心仪之事,可幸也!可乐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