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名师指点勤为径(上)
吴良柱调入了水泥厂,在岳父的关照下,在化验室干了两年,很快就调到质量调度室成了技术干部。条件大改变,但私下里一直在绘图纸上画国画,老虎,老鹰,奔马,鱼,人物等等啥都画,调度室有大量的绘图纸给他提供了作画的材料!
一次,吴良柱上大夜班就一个人值班,调度室一般情况下很清闲,清静的夜晚,吴良柱心情大好,立即铺开白纸,一口气画了四条屏松鹤图铺在地上。没想到三点多钟时候,以严厉闻名的新任厂长高健来调度室检查,推开门一看,吴良柱吓的不知说啥好,铺在地上的画也来不及收藏了。没想到高厂长只顾看画,根本没有批评的意思,只问是不是他画的,还要他再画一幅看看!吴良柱当他面立即画了一幅鲤鱼,他什么话也没有说就走了。过了好几天,吴良柱内心都忐忑不安,等着挨领导的训斥,后来没想到居然安然无事。没几天,印尼林氏集团的老总来巢湖水泥厂考察,巢湖水泥厂当时是省里著名的花园工厂,国家和省里领导经常陪外国人来视察。高健厂长让秘书来调度室要吴良柱送四幅画去给林老板。送去后,他们临走没有带,随员转告单位说:铅画纸画的不能装裱保存,很可惜!最好能请画家用宣纸重新画一套。高健立即派人去泾县给吴良柱买了全套的文房四宝,并抽调他出来专门画了几天画。吴良柱初用宣纸不能掌握,就提出来脱产到合肥拜师学艺,高健同意了。吴良柱到了合肥拜了工笔画家龚艺岚为师,专门学习工笔仕女画。龚老师看了吴良柱之前寄给他的拜师作业,以为有60多岁了,见了面看他才三十出头,感到很惊奇,说现在你这岁数的人一般都不会画古典人物画了,都是文革搞的,断层了!龚老师告诉他说,功底很深,就是不懂要领,要他专攻古典仕女画,这是个冷门画,搞的人很少,画的好的就更少了!吴良柱经过这一点化,才知道还有专门古典仕女画的这个画派。茅塞顿开,非常兴奋。
(吴良柱与龚艺岚老师合影)
中国仕女画形成在一千多年前的两晋时期。仕女画是人物画中以女性形象为描绘对象的绘画。仕女画在发展过程中,其表现领域也不断扩展。“仕女画”作为一个概念、一种题材门类、一种规模而论,就目前资料记载,应从唐代开始。其代表画家有张萱、周昉等。他们笔下的仕女,大都是上层社会和宫廷生活中的贵族和名门淑女。向人们展现了当时上层妇女闲逸的生活及其复杂的内心世界。仕女画是人物画中以女性形象为描绘对象的绘画。
仕女画在发展过程中,其表现领域也不断扩展。几件传为顾恺之作品的宋人摹本是现存最早的卷轴仕女画,它们代表了魏晋时期的仕女画风格,描绘的女子主要是古代贤妇和神话传说中的仙女等;而唐代画家热衷表现的对象则是现实中的贵妇,通过对纳凉、理妆、簪花、游骑等女子的描写,向人们展现了当时上层妇女闲逸的生活及其复杂的内心世界;五代、宋、元时期,世俗、平民女子题材开始出现于画家笔下;明、清时期,戏剧小说、传奇故事中的各色女子则成为画家们最乐于创作的仕女形象,仕女画的表现范围已从最初的贤妇、贵妇、仙女等扩展到了各个阶层、各种身份、各样处境的女子。
尽管在仕女画中出现的并不一定都是佳丽美女,但人们还是习惯于将仕女画称为“美人画”。仕女画的画家们按照自己心中“美”的理想来塑造各类女性形象,不同时代的画家都以其当时对于“美”的理解来进行创作,因此,一部仕女画史其实也是一部“女性美”意识的流变史。
吴良柱自从先后师从龚艺岚,郑若泉老师后,逐步走上正路,在名师的指点下,吴良柱对仕女画有了更深的理解。技艺大为长进,加上巢湖水泥厂高健厂长的大力支持,经费和时间比专业画院都充足。全国任凭他到处飞,说是代表水泥厂的形象,所享受的几乎和高健同等待遇,坐飞机,住星级酒店,实报实销。收到如此厚待,吴良柱如鱼得水,不断在此艺术的道路上奋进。
吴良柱自然是要回报的,他给高健的回报就是不分日夜的拼命画画,随要随给,从不误事,他用吴良柱画礼品馈赠送各级领导,并大量的做为他们的出国礼品送往国外,省内几大报纸也几乎同时刊登作品,出专题介绍,电视台也来拍专题片,一时引起官方很大轰动,省人大主任苏桦在省春节团拜会上拿出吴良柱的画展示给大家看,并赞不绝口把吴良柱捧为巢湖才子,他的这一举动引起了后来的省主要领导,特别是常务付省长邵明的关注。1990年省美术出版社公费出版《吴良柱工笔画选集》。在得知准备出版时候,吴良柱要求在画集对作者介绍时,坚持要加上高健厂长的培养和心血,当时责任编辑马世云不同意,吴良柱一再坚持后,才加上了这段话。这也就等于报了高健厂长的恩!
(吴良柱与邵明省长的合影)
(吴良柱与高健的合影)
画集即将出版的时候,吴良柱的发妻窦秀英竟一病不起去世了,在他事业如日中天之时撒手人寰,永远离开了他和幼小的儿子。此时吴良柱失去了得力的贤内助,单独带着儿子生活,精神上几乎崩溃,陷入了悲痛之中,使他根本无法作画。而这时是省、国家建材局和厂里要画最多的时候,吴良柱提出暂时脱离环境,去北京深造,请厂里决定给他全脱产(这时吴良柱的工作已经是厂政治处宣传干事,还有些宣传事物缠身)。开始厂党委会没通过,他们认为工厂就是生产单位,怎么养一个专业画家。这时邵明出面要调吴良柱到省画院。无奈高健舍不得,一再当吴良柱面向邵省长保证给享受省画院专业画家的一切待遇,就是不能离开水泥厂,现在厂里还比较难,离不开公关。这种情况下邵明劝他暂时留下来,毕竟一个大厂的经费条件比省画院还富足些。
为了能脱身赴京学习,吴良柱匆匆结婚了,这个女人自动上门以粉丝的身份毛遂自荐!在吴良柱发妻还在病危时,就有知情的朋友向她介绍吴良柱,说他人不错,条件也好,如不快速,就会被别人抢走了。那时吴良柱的声誉已经很高了,经常有慕名拜访的各种客人登门。看她很年轻,看上去也就25岁左右,气质非常好,并带来一本翻译小说,是当年很走红的007翻译小说,她说是她翻译出版的。吴良柱大为惊奇,这么年轻就出书了!她说她不年轻了,已37岁。吴良柱很佩服她。初次见面,印象非常好。通过短暂相处感觉非常满意,孩子也很喜欢她,她又是初中外语教师出身,而吴良柱正急需要人管教自己的儿子,她是最合适的人选,于是他们很快就结婚了!
这时 候的吴良柱终于松了一口气,他可以一心一意地继续专研自己心爱的仕女画,朝着自己追寻的目标继续攀登。

(吴良柱作品为央视和各大电视台选用)

(吴良柱近期作品)

(吴良柱早期作品)
三、名师指点勤为径(下)
经联系中央美院转业美术干部学习班招生,学制一年,但学费很昂贵,高健开始不同意,也怕他学成不回来,后来因机缘巧合得以投入央美教授,著名工笔仕女画家黄均的画室学习,时间较自由,可以经常来回跑,这样和高健达成了协议,厂里出经费,包括学费,吃住行实报实销。但不得影响厂里索画。
1986年初次,吴良柱在电视上看美术专题记录片,发现介绍当代最著名的工笔仕女画女画家王叔晖的艺术专辑。他看呆了,居然自己的画风和她非常接近,原来潜移默化的很多画都发源于她这里。只是孤陋寡闻,根本不知道这个人,更不知道她是个女画家。吴良柱压制不住内心激动,立即给中央电视台播放此专题片的《文苑漫步》栏目组写了一封信,并付上几幅作品照片,请他们帮助转给王叔晖老师,很快他接到了北京新闻电影制片厂著名编导王君壮的的复信。(他是专门研究拍摄各类书画大师纪录片的专家)。他的回信整整两张纸,大意是王叔晖老师已去世三年了,很多类似这样的崇拜者给央视写信,都转到了他这里。在众多的爱好者当中发现吴良柱学的最像,希望继续能努力深造,最好能上北京来,求学于王叔晖同门同派的老画家。并许愿如进京,可以去找他,可以给吴良柱介绍路子。
吴良柱很快找机会去了北京,找到王编导,初次见面很有缘,也很投机,他详细地介绍了王叔晖的生平,包括一些不为外人知道的私事。使其对王叔晖及她所代表的北派仕女画艺术和画家,特别是健在的画家有了很详细的了解。后来,他有了机会去中央美院壁画系深造,美院教研处的老师们看了吴良柱的画册和作品,觉得很有基础和功底了,便启发他不必随班学习,可设法投入哪位大师的门下,进画室专攻学习更好!有了王编导事先透露的内幕情况。吴良柱就要求他们能否帮联系,进央美著名的仕女画教授黄均老师的画室学习,教研处的人说他们可以帮电话联系,预约见面时间,但黄老收不收就要看自己的造化了。没几天,接到教研处通知,要他上午10时准时赶到北京东四十条巷黄均老师家,见面时间40分钟左右,不能延长,黄老年纪大了,不能太劳累。
(吴良柱与著名编导王君壮合影)
(吴良柱与金大钧师兄的合影)
(吴良柱与画家黄均合影)
吴良柱早早的赶了过去,暗想早点去,说不定还能多待一会。没想到9点左右到他家,他住的是俄式筒子楼,中间是公共走廊,北面是一大间厨房,南面是三间正房。据说美院给他分了新房,他嫌远继续住在老式筒子楼里。一位白发老太太(黄夫人),在烧早饭,上去自我介绍,她很生硬的说,不是说好十点的吗?你怎么这么早就来了,吴良柱连忙说:没关系,可以等。没想到她很凶的说:出去等!吴良柱很尴尬,连忙退了出来,看看时间还早,很无聊,看到一个老奶奶在晒被子,拿把剪刀在费力的剪地下长的过高的杂草。他机灵一动上去就帮她拔草,她可能被感动了,就主动说话,想见黄老的吧!吴良柱说:老太太不给在屋里等,我是中央美院介绍来的。她说来的人太多了,很烦,老太太一般都挡驾。她拿一把小竹椅给他,要他坐在楼外南面树荫下等,说是黄老还在睡觉,他一般都是晚上画画。等窗帘一拉开就起床了,你可以直接到南面房间里去,绕开老太太!吴良柱听她话,就耐心的站在树荫下等着,根本顾不得坐。好不容易那道窗帘拉开了,他立即跑进去,直接进了南门,看到黄均老师坐在桌前发呆。面无表情。吴良柱夹着一大卷画毕恭毕敬的给他鞠了一躬,自我介绍:叫吴良柱,美院壁画系的,教研室老师让我来拜见您!他还是面无表情,吴良柱难堪的站着,满头大汗,紧张加劳累,早上水米都没沾牙,全身禁不住颤抖。好在老人家终于开口了:看看画吧!吴良柱立即走到他桌前铺开画卷,他一幅幅看的很仔细,也很慢,可是此时吴良柱内心焦虑万分,教研室老师一再叮嘱40分钟左右,不可延长。怕时间不够,又不敢催他。汗还是一直在淌!好不容易他看完了,慢慢的说,你画的很像我一个女同事的画风。吴良柱事先在王编导那里知道了他与王叔晖之间特殊的关系,就老老实实的说,自己一直学的是王叔晖的路子,这次教研处要我来,看能不能学习您的风格。他说:没事没事,我们都是一个风格的!偷瞄一眼手表,40分钟早过去了!正不知怎么办,走,舍不得,不走,怕坏了规矩,没了下次。奇迹发生了,他家电话铃响了,老太太接了电话说,金大钧要来,吴良柱此时惊喜不已脱口而出:金大钧啊!画仕女画的,一直想拜见他,可惜不认识!黄均说:他是我的学生,你们正好见见,你坐吧,他一会就到!一块石头落地,不仅可以不走了,还能见到慕名已久的北京仕女画家!吴良柱哪里敢坐,就手收拾画子,黄老还在反复阅画。一会金大钧来了,他呆站着,等黄老介绍。没想到黄均老师第一句话就是:我新收了个学生,安徽的吴良柱,他第一次来,以后你要照应他的!如雷贯耳,呆了,没想到这么顺利,毫无征兆的幸运就这么来到了!吴良柱激动不已,连忙给黄老连鞠三个躬。竟然一时无语,不知道说什么了……!好不容易才冷静下来,此间他两说了些啥,吴良柱根本没听见了!等冷静后只听黄老评价他的画,没想到他把吴良柱批的几乎一无是处,一句褒扬的话没有,稍带着也刺挠金大钧师兄一下,金大哥也是唯唯诺诺,点头称是!这才让吴良柱不至于太难堪!一会黄老拿出他的原作图,看了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难怪他那么挑刺,吴良柱内心钦佩不已,深感自己的作品离大师的水平相差太远了!
在央美教研处的协调安排下,吴良柱奔波于北京,安徽之间。既没耽误安徽越来越多的绘画任务,也没耽误自己的求学历程。只是牺牲了家庭,耽误了孩子,也使自己比同龄人衰老了近20岁!有得有失,失去了家庭生活。他感到自己得到也仅仅是一点虚名,离大师水平相差太远!还遭到同辈圈内人的嫉妒!人生充满了戏剧性。机缘、巧合,总会随时随地伴随着吴良柱,他在事业上是非常幸运并获得成功,关键时刻就有贵人,高人扶持相助。这也许就是天意。
其实吴良柱人生是悲苦而坎坷的,在绘画艺术道路上的探索更是艰辛,这是很多同龄人所无法承受的,但是他坚持下来了!并一步一步地继续走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