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字的产生是人类进入有历史记录的文明社会的见证。祭祀的产生源自人类最原始的两种信仰:一是天地信仰;二是祖先信仰。这天地信仰和祖先信仰的产生都是人类初期对自然界以及祖先的崇拜。
由此产生了各种崇拜祭祀活动,如拜天地、祭神明,祈祖先保佑风调雨顺,降福免灾。
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也称为卜辞。研究发现:在殷商卜辞中,先民们所祭祀的河神兼具自然神和祖先神的身份,河神因而又有人格化的特征。
在仲春与暮春之交的清明节。不仅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更是几千年来亘古不变的重要祭祀之日。而清明与酒总是密不可分。旧时有个官职叫祭酒。“祭酒”本义是在大飨宴时以年老宾客一人举酒祭祀地神,需长者立主位,面南酹酒祭神开席。其实我们更应该注重祭酒的意义和象征。一杯老酒,不仅表达了对先祖的祭奠,对逝者的哀悼;也是对过去时光的思念,对人生无常的追思;更是回归自己的内心,对自我的博弈与洗涤。
古往今来,文人骚客留下描绘清明的诗篇比比皆是。今年我衷情于无名氏所作的“清明节气杏花天,诗酒清吟祭华年”这句。
近日国家首批评定的14名烈士,他们大多是直接参与一线救治工作的白衣战士,他们用生命守护生命,以大爱诠释了医者仁心。至暗时刻,他们用救死扶伤的双手,点亮了无数人心灵的光明。真是:天妒英才。斯人已去,风范长存。而他们个个都正值华年……

或许是感天动地,丝丝细雨飘过窗前。“诗酒清吟祭华年”的印稿已写好。上石,奏刀,一挥而就。钤印阅之,颇感气韵生动,神采跃然纸上,属记之。
萧润泽
庚子清明节午时

萧润泽,号 源泽居士、虚无斋主。63年出生,重庆。重庆市书画研究会副会长、重庆市政协书画院特聘篆刻家。其作品多次获国家大奖,被众多收藏家、博物馆、机构、媒体、艺术家收藏。馈赠平台“天下文学传媒”印章,治印造诣极高。

潘海波,中共党员,祖籍安徽芜湖无为市,中学教师,现常年定居江苏淮安,热爱生活,爱好广泛,喜欢唱歌,钓鱼。生活中,为人随和,愿意去学习主持,喜欢播音朗诵,喜欢与正能量为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