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的姿势》蕊芯之大哥之三、四 张瑞莲

大哥当年复原的时候,国家政策是:复原军人国家是给安排工作的。就在全家举步维艰,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大哥安排的名额下来了。我想这下大哥可以解脱了,可以逃出苦海了。使我没有想到的,大哥竟然没有走,他把名额让给了别人。他得撑起这个家,他走了,家就塌了。
再后来,大哥四处奔波为母亲求医,当年的医疗条件还不怎么好。大哥用自行车带着母亲,走遍了周边所有大大小小的医院,但母亲的病总没有好转。家中经济困难,为了给母亲看病,大哥和父亲借钱,借遍了所有的亲戚和朋友,实在没有办法。后来大哥听别人说那里有看得好的医生,大哥就带母亲去那里看。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哥努力坚持下,母亲的精神失常慢慢好起来了,两年多就彻底好了。母亲的双目失明,曾在医院检查,确诊为白内障。大哥又四处打听哪里能做白内障手术,并做得比较好。一家人商量决定,在临潼四一七医院为母亲做眼睛复明手术。临潼距离我们家五六十里,大哥先用自行车把母亲带到医院安排好。他又回来,把我用自行车带到医院,让我陪伴照顾母亲。母亲在医院十五天,在医生精心手术治疗后,母亲的眼睛复明了,一家人别提当时有多么高兴。
母亲是不幸的,不幸的是在同一时间段,小女儿生病,自己双目失明精神失常。而母亲又是幸运的,她的幸运是,她有一个孝顺、有责任心、且能坚持的儿子!她为儿子骄傲,为自己骄傲,骄傲她有这样的儿子,骄傲她又看见了世间万物,骄傲她后半生又可以正常的活着。
大哥( 四)

就在第一次给大哥安排工作之后,大哥有两次工作机会。但当时大哥和我们都不知道,原因是大哥刚担任大队会计,公社把安排通知截留了,没有通知本人。就这样大哥又失去了两次安排工作的机会。到后来临潼县和大哥一起复原的都安排了,就剩大哥一人,县复原军人安置办,只好把大哥安排到临潼县一个新办的砖瓦厂,让他担任副厂长,最终还是因为家中原因,他没有去成。命运好像和大哥开了一个大玩笑,又好像命运在和他捉迷藏。阴差阳错当过兵的大哥最终还是农民。
那个年代,农民是要靠工分吃饭,没有工分就没有了口粮,就分不到钱。由于家里人多劳力少,生活困难,日子艰辛,父母做事总是力不从心。

其实后来好多事情都是大哥帮着父母完成的,帮助父母给两个弟弟成家,照顾三个妹妹。二哥结婚后,家中人太多,母亲就提出和大哥、二哥分开过,这样可以减少两个儿子的负担。
分家后大哥他们一家四口就搬到了村西头,和老屋有一定的距离,但每天晚上大哥再忙,都要来老屋和父母坐一会儿,和父母聊聊天,看看父母有什么事需要帮忙,几十年如一日。
分家后其实大哥他们一家人的生活也不好过,两个孩子还小,大嫂有时不能按时上工,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在父母需要帮忙时,他还是尽力帮助。
再后来大哥有了三儿子。直到改革开放,土地包产到户,大哥他们的生活才有所改善。但三个孩子上学,再到孩子们结婚成家,可以说大哥没有过一天宽展日子。

有一次没事和大哥闲聊,我笑着问他:“大哥你为了咱这个家,丢了工作,你亏不亏?”大哥说:“那有什么亏不亏,我从没有想过。”大哥如果去工作,他的人生不会如此平庸苦难如果去工作,他不会一生到老生活那样窘迫。
在孩子们都成家后,大哥和大嫂为了在经济方面不给孩子们添麻烦。他们就买了一头奶牛自己养着。为了减少养牛的成本,大哥大嫂他们一边要照看孙子一边还要下河滩给牛割草。在04年夏季的一天,天气炎热,中午太阳火辣辣烤着大地,刚吃过中午饭(那时他们一天吃两顿饭,早上十点多吃一顿饭,下午两三点再吃一顿饭。)大嫂就提着笼,拿着镰,下河滩给牛去割草。她去了好久,大哥以为她快要回来了,就在此刻,村上一兄弟急忙跑来大叫:“哥!哥!快!快!嫂子昏倒了!”大哥以为大嫂是受热了,就急忙跟着那位兄弟去了河边,只看见大嫂躺在地上,不省人事。在那位兄弟地帮助下,大哥才艰难的把大嫂背上河堤,然后用架子车拉回家,急忙叫来村医,给大嫂解暑救治,没有一点好转。这时大哥不知所措,慌忙打电话叫救护车,把大嫂送往阎良一四一医院。经检查大嫂脑部出血,非常严重。在医院治疗二十多天才出院,总算保住了一条命!但回来两三个月,大嫂大脑又二次出血,经抢救无效。十多天后大嫂便撒手人寰!

大嫂走后,大哥伤心难过,欲哭无泪。长时间思念大嫂,加上寂寞、孤独、伤心,忧愁成疾。在大嫂逝世后第四年,大哥病倒了,一病不起。在大哥生病期间,女儿女婿,两个儿子儿媳给予他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细心照顾。在他需要帮助之时,孩子们尽其所能地付出,孝顺父亲。大哥对此非常欣慰!大哥住院一个多月,病情严重,无力挽回,大哥走了!永远地走了!他走得很平静。

大哥以身施教,为孩子们树立了榜样。孩子们孝顺懂事且独立,大哥你可以放心离去。大哥用他吃苦耐劳,坚韧不拔撑起了我们一个大家,用他的一生赢得了一个大家的春天!大哥你可以含笑九泉!大哥,我的好大哥!愿你一切安好!愿你永生!
编辑:高玉虎
作者:张瑞莲,西安市阎良区武屯人,退休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