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音韵五行法与词牌的选择》
我们时常会听人说:“五音不全”。究竟啥是五音呢?
其实,五音是我们祖先用来记录音阶的一种方法,与现在的七音不太一样。
比如,现在的音乐简谱用数字表示:1234567;而五音只有:12356,这五音古代是用:“宫、商、角、徵、羽”来记录的。
根据读音划分的“音韵五行法”是相当复杂的,很多业内人士都被搞得晕头转向。因为字音的五行是从喉、舌、牙、齿、唇五种器官发音来定的,为了简单起见,以现代汉语拼音顺序,归纳如下:
(6)【羽音】:唇音属五行之土拼音:b,p,m,f,w。
(2)【商音】:舌音属五行之火拼音:d,t,n,l。
(3)【角音】:牙音属五行之木拼音:j,q,x,y。
(5)【徵音】:齿音属五行之金拼音:z,c,s,zh,ch,sh,r。
(1)【宫音】:喉音属五行之水拼音:g,k,h。
总之,现代五音与古代五音及五行相对应,则是:①宫↔喉↔水↔g、k、h;②商↔舌↔火↔d、t、n、l,③角↔牙↔木↔j、q、x、y,④微↔齿↔金↔z、c、s、zh、ch、sh、r,⑤羽↔唇↔土↔b、p、m、f、w。
拼音字母是声母的,又分为开口音和闭口音,即:①开口音:唇音和舌音,②闭口音:牙音、齿音和喉音。
拼音字母是韵母的,也分开口音和闭口音,即:①开口音:a、o、e,②闭口音:i、u、ü,v。
由拼音字母按顺序得来的字音又分为:全清,次清,全浊,次浊四类。例如:①声母b与韵母a相拼,得来的字有:八、把、爸等,都是全清。②声母b与韵母o相拼,得来的字有:波、拨、播等,都是次清。依次类推,不再详解。
由此可知宫调的来历,是曲中音乐部份的曲调模式。指中国古代音乐的调式,曲与宫调出于隋唐燕乐,南北曲常用的有五宫四调。
合称“九宫”或南北九宫,包括有正宫、中吕宫、南吕宫、仙吕宫、黄钟宫(五宫)、大石调、双调、商调、越调(四调)。曲的每一个宫调都有各自的风格,或伤悲或雄壮,或缠绵或沉重。
中国传统乐学把音乐实践中音﹑律﹑声﹑调之间的逻辑关系概括起来,用以表明调性范畴的全面情况的基本理论。
音乐实践中,所用一定音阶(音)的各个音级(声),各相应于一定的律高标准(律),构成一定的调音体系,某一调音体系中的音阶,又都具体地体现为以某“声”为主的一定调式(调)。审察其间的诸种逻辑联系,包含律高﹑调高﹑调式间各种可变因素在内的综合关系的研究,即是宫调理论。
古代的音乐把调称为宫调,只要是乐曲,均是由若干音所组成,五音或七音,归纳其音列就叫调式。
在古代乐律总共有十二律吕,乐音有五音二变,律吕的名称于周朝就有了,而十二律吕均为半音阶,六个单数半音称为律,六个双数半音称为吕,合称六律、六吕,统称律吕,亦称十二律。
这十二律吕是古时候定音律时所用吹管的名称,也因为其长短不一,故产生的音也就高低不同了。
我们要知道哪个曲调(共17个)的声情特点,具体如下:
【仙吕宫】:清新绵邈。【南吕宫】:感叹伤悲。
【中吕宫】:高下闪赚。【黄钟宫】:富贵缠绵。
【正 宫】:惆怅雄壮。【道 宫】:飘逸清幽。
【大石调】:风流蕴藉。【小石调】:旖旎妩媚。
【高平调】:条拗滉漾。【般涉调】:拾掇抗堑。
【歇指调】:急并虚歇。【商角调】:悲伤婉转。
【双 调】:健捷激袅。【商 调】:凄怆怨慕。
【角 调】:呜咽悠扬。【宫 调】:典雅沉重。
【越 调】:陶写冷笑。
所以,我们填词选择词牌时,看词牌入什么调,以适应自己表达的思想感情相一致。例如《浣溪沙》,别名《浣纱溪》、《满院春》、《小庭花》等。入中吕宫或黄钟宫。对照声情特点可知:此调音节和婉、明快,上半阕情调较急,下半阕便趋缓和。可用来表达各种忧乐不同的思想感情。婉约、豪放两派词人都竞相采用。又如《念奴娇》,别名《百字令》、《酹江月》、《大江东去》。此调入大石调,复道调宫,又高宫大石调,音节高亢拗怒,声情激壮,多以抒发慷慨豪放之情。
(图片来自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