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准确是表达的第一要求
——卓尔作文之名句赏析法
文/卓尔
文笔好有文采,思想深刻有厚度,情感充沛有感染力——这些都是作文的加分因素,前提是表达准确。如果不准确,都是无用功。这次作文,两个名句赏析,初中生做的不尽如人意,审题不准,扣题不严,解读不力,导致人物使用和名句“两张皮”,这是作文之大忌!
“名句赏析作文法”与名句的引用、化用在主体地位,框架支撑上迥然不同,引用、化用,名句是附属地位,而“赏析法”名句既是主导地位,又是主体地位,是文章的中流砥柱,是大厦的栋梁,是人的脊骨。

19年河北中考话题作文“认识你自己”,就需要“名句赏析法”,从苏格拉底名言出处谈起,解说哲理,说明对人生的指导意义,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怎么才能“认识你自己”?读书明智,不断反思,反省,找不足,找缺点,吾日三省吾身;交友借鉴,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三人行必有我师”;从名人身上学习,以人为鉴;从历史中学习,以史为鉴。第三步,认清自己优势和劣势,清醒地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与时俱进。让个体融入集体,融入社会,融入伟大的时代洪流,最大限度实现人生价值。结构上层层递进,文章的线索、文脉,架构的支撑就是名句“认识你自己”。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北宋大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留给中华民族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他回答了人生一个基本问题:享受在前还是忧愁在前?那就是,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享乐之后再享乐。这种“以天下己任”,情系苍生,心忧黎民,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质,是多么高尚的人生境界。这种可贵的家国情怀并不是写《岳阳楼记》才表达出来,而是青年时期励志的座右铭,伴随他江湖为官、朝堂改革、边关戍守、晚年裸捐“义庄”这一生。官职几上几下,庙堂几进几出,但几十年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一颗初心为天下,万种忧思献国家。——对名句的赏析,本身就是扣着“家国情怀”主题在写文章,在阐发,在拓展,在深化,在提升。然后转入当代人物,古今结合:钟南山、李兰娟、张伯礼、王辰等8位院士,祖国一声令下,连衣服都没来得急换,抬腿就走,马不停蹄,第一时间从四面八方集结江城,还有谁比他们更清楚武汉的凶险性?何况他们必须密切接触重病患者,风险系数又增加多少倍?但是祖国至上,苍生为重,个人安危早已置之脑后。李兰娟院士,年逾古稀,功成名就,返杭后主动请缨,再赴一线,儿子和丈夫泪眼相送,多希望她享受片刻安宁和家庭温暖,她说“我已经做好长期战斗准备,没想什么时候回家”!她把最幸福的时刻,交给春暖花开,与武汉人民依依惜别。她和所有白衣执甲,逆行一线的英雄,都是范仲淹精神的传承者,是中国脊梁,民族骄傲。

名句赏析作文法,核心在赏析,要解说,这是基础;扣题在提升,感悟,理解,抒情,议论;丰满在人物(古今中外)。这是写作规律。
看来5月3号的课程还要好好讲讲。
卓尔 4.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