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孜孜不倦入画境
(动力厂时期的吴良柱)
吴良柱从小还在学龄前,就喜欢在地上墙上画着玩,那时候农村还没有闹饥荒 ,家里看小良柱到处乱涂乱画,就给他买了一个粉红色的小黑板,小良柱就经常一个人在这个小黑板上画了擦,擦了画。到了铸造厂上小学,第一堂图画课,他画了个桃子,得了95分,是全班最高分。老师在课堂上表扬了他,说吴良柱没有爸爸妈妈,画子画的这么好!让小良柱受到了极大的鼓励,自那以后,他特别喜欢上图画课。平时,他就经常在纸上喜欢画金鱼,房子,船。越来兴趣就越大。自从随犯人护士们到剧场去看戏后,就开始喜欢画戏里的人物,包公、穆桂英等等。认识了养母苏惠华之后,他几乎每晚都去后台看她化妆,看着她那浓墨重彩京剧脸谱,色彩绚丽的戏剧服装和各种令人目眩的头饰,觉得很神奇,非常漂亮,他逐渐就迷恋上了,回来就学着在纸上画戏剧女人脸。也就是美人头!后来随养母到了上海,在家里画美人头几乎成瘾,到处画,只要有能画的纸,书本的扉页部位几乎全是人头,甚至把养母的很多照片都按戏剧方式给画了妆,当然给报废了一大批照片,为此没少挨惩罚,最后发展到家庭教师扒下他的裤子,用拍棉絮的滕拍子打屁股,一个人头打一下,就这样也没打过来,一没人时就随便取个东西,就地取材,画了过瘾!养母原来想把他培养成音乐家或医生,但小良柱对乐器毫无感觉,对医学也毫无兴趣,一心要学唱戏或画画,唱戏养母是绝对不给学的,最后只好给请了个画水粉画的美术老师,教他先让画素描,速写。这样的正规的教学培训,总觉得很枯燥,但是他很快就没兴趣了!但这三年美术家教严格的素描,速写基本功训练多少对他日后的艺术绘画奠定了一些基础。最后,他还是偷偷的画起了美人头。就在僵持不下的时候,安徽来人把他从上海带回了安徽。
这一回来见不到养母,又没有了家长的管教和约束,更没人控制他画啥了,他也就一门心思全部投入了自己的画画兴趣上去了,而当时班里的女同学都喜欢他画的美女头,纷纷供应练习本纸,画了就给她们,上课时也画,没少挨老师训斥,最后不敢用纸画,就偷偷的在负责监督他的学习委员张利亚的腿上画……那时候铸造厂子弟学校还没成立,在与农村孩子同校的地方小学,条件很差,都是自带小板凳扒在水泥桌子上的,正好她一坐下来,裙子翻上来,露出的大腿就成了他很好的“画纸”,用的多是圆珠笔,张利亚非常喜欢这些漂亮的美人头。
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来了,美人头是“封资修”四旧,是根本不能画的,而这时他画的画也不局限于头像了,什么仙女,古装小姐,戏剧人物都画,惟妙惟肖,在铸造厂都小有名气,只是不懂是啥画种,只要有纸什都画。文革中,还被邀请帮造反派们画走资派的漫画,并以此换得饭票。那时候计划经济供应,每人大人小孩都按照规定的口粮分配,他的25斤半的口粮根本不够吃!文革起初扫“四旧”的时候,(所谓四旧就是: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实质就是一种对中国文化的破坏,它不仅损害了文物,而且使文化事业停滞不前,对社会生活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破四旧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瑰宝造成的极大的冲击,对国家造成了极大的损失。破四旧不仅造成了社会生活的混乱,财产、文物的损失,更可怕的是让红卫兵从学生循规蹈矩的行为规范、习惯里挣脱出来,打破了种种文明禁忌,把虚妄的阶级斗争从理念转化为实行践履的狂热。破四旧给中国的传统文化,民族精神和面貌带来了难以估量的其毁灭性的打击。)吴良柱作为烈士后代特殊身份,给他提供了很大方便,他可以接触到了很多扫“四旧”没收的来的旧小说,老画报。让他大开眼界。
当他第一次接触到《红楼梦》小说时候就立即被吸引住了,他为了偷看这本名著,当时买了几个馒头,带了几瓶开水,就住在厂办公室的储藏室里,各个办公室就成了他的家,热水瓶等用品随拿。反锁了门,用两天一夜通读了《红楼梦》,这是他第一次读此书,很大的感染力,连续几天,他都沉浸在《红楼梦》书中,尤其对金陵十二钗和众多丫鬟红颜女子们坎坷命运更是难以忘却,他似乎从书中看到了自己的养母、还有那些对他关怀备至的女护士、在铸造厂服刑的上海的女犯姐姐们……也看到自己,他沉浸在红楼梦中女性的奇妙光环之中,特别对那清纯如水,貌美如花、结局凄惨的金陵十二钗则更是为之动情,常常不能自拔。虽然《红楼梦》这本名著,此时的吴良柱还不能完全领会,但能朦朦胧胧感悟到充满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也感受着东方文化的芬芳、世事无常和人生的无奈。以后他就经常偷偷的描绘着书里的人物,每次画之前,都是买十几个馒头,几瓶水,悄悄地藏进办公室里。小便在盆里,大便是夜里没人时溜出来。窗子都是用多层报纸糊严实的,外面根本看不见里面的灯光。一般要三、四天才能画好一张完整的彩色古装画,牛郎织女,天仙配,金陵十二钗等都是文革时期偷偷反复画的,每次画完了,欣赏一会再烧掉再开门。他过足了画瘾,精神极其愉悦,忘却了所有生活的烦恼。那时这些画都属于四旧,是严格禁止画的。吴良柱在这个毁灭文化毁灭艺术特殊的年代里,在这个特别的环境里,全凭着自己的执着和喜爱,孜孜不倦地在自己绘画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地寻找自己的新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吴良柱离开了铸造厂到巢湖交通动力厂(皖交动力厂),这是一个新建的工厂,一切都是新的,从厂房到各种设备,连工人基本都是刚刚从下放学生中招收的新学员。在这里,他由铸造厂特殊人物变成了最普通的翻砂工。住进集体宿舍开始了自己新的生活,他爱好画画一刻也没有停止过,厂里“抓革命、促生产”经常要出大批判专栏,吴良柱自己的爱好终于有了施展的地方,开始帮着厂里和车间画大批判刊头,但是所画的工农兵形象都过于秀气,厂领导夏主任就说画工农兵不像,农民画的像资产阶级小姐一样没力气!后来开始批林批孔,吴良柱所擅长的古装人物画发挥了优势,正好被交通厅军代表来动力厂来看到了,指名要吴良柱去合肥画批判漫画。这样一来,吴良柱的名声也逐渐大了起来,但他只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己,从不放过任何机会。那时还没正式在宣纸上画过国画,也不懂还有专门的仕女画。
一次,他随动力厂的同事孔维骏去他朋友家玩,发现他家挂了很多素描和木刻画,一问才知道他姐姐是文化局创作室的画家,就要请他引见,他姐姐就是现在安徽省著名的女画家班苓,班大姐人很好,虽然和吴良柱差不多大,但很老练,像个老大姐,她很热情也很谦虚,吴良柱向她求教,她说她教不了,说可以介绍省里的老师。并亲自以文化局的名义到动力厂商量,将吴良柱借调到在巢湖举办的省美协举办的创作学习班。目的是让他结识省里的老画家。1978年,在学习班里,班苓的引荐下吴良柱认识了著名山水画家张建中,师松龄,郑伊农等前辈老师,他们对吴良柱所画的画很感兴趣,但都说没走上正路,几乎都是在画纸上画的水彩,水粉,虽然都是古装人物,但不伦不类,要他摈弃一切,专攻古典仕女画。他们说指导不了他,并给写了推荐信。要他去找芜湖画院柳文田老师学习,柳老师是专门画古典人物画的。吴良柱马不停蹄拿着推荐信找到了芜湖柳文田老师,柳文田芜湖是一个资深的老画家,尤其擅长画古代戏剧人物。可是柳文田看了他的画,虽然赞赏有加,但是对他的仕女画,感到无法给与指导。
(吴良柱和妻子窦秀英、儿子的合影)
这个时期,动力厂的许多男女学员已经转正,都到了所谓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结婚论嫁的时候了,也是特权关系的年代,按照吴良柱当时的条件自然找不到称心如意的老婆。最后一直拖到周围的同事、同学朋友基本都结婚或都谈恋爱时,才在偶尔的机会里,被以前初中的一个女同学相中了,她叫窦秀英,对吴良柱一直抱有好感,虽然她的体质和相貌都不是他理想中的对象,但是对他很好,很忠心。家长也对他很满意,并不在乎极差的物质条件。很快地就草草结婚生子。吴良柱把一切激情都寄托在画画上,爱人也很支持他,虽然看不到一点希望,但仍然节衣缩食,包揽一切家务,使他能一门心思投师访友,苦练书画。吴良柱回想着一切,他深感自己现在所有一切,没有她,也绝对没有今天。这位贤妻是他生命中的人梯,在她的支持下,他才能一步一步登上艺术的殿堂,窦秀英的一生好像就是来帮助他的,和她结婚后,岳父帮助吴良柱调离了动力厂,帮他和妻子先后调到了当年非常红火的省办大型水泥厂,吴良柱这才有了日后的种种发展的机遇。而他的妻子在自己的事业基本上奠定基础后,却于1990年元月23日,虚岁刚40,竟不幸病逝,几乎没享过一天福,而吴良柱作画带来的硕果,她更是一个都没尝到。可谓;零落成泥碾作尘,惟有香如故。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吴良柱内心中始终把她作为唯一日后同葬进祖坟的伴侣。

(吴良柱早期作品)
经历了太多磨难的吴良柱常常陷入宿命思想之中,他曾找过一个颇有名气的算命先生算过命,算定他的命很硬,要克很多亲人,而且关键时刻总有贵人帮助。仔细一想,和他沾上亲人关系的长辈平辈确实命都很惨。在他艺术的成长道路上,不同时期总会出现名人,贵人,好心人来帮助他度过难关,而且很多是不计回报的。反而有那些自以为对他有恩,来找他图报的人其实并没有真正帮过什么。他日后发生的事,都验证了算命先生的话。世间有很多的事情都无法解释,真不可思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