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西海情歌
人的一生应该有五个朋友----运动,旅行,电影,音乐和读书,他们应该是伴你一生的挚友。诗和远方,我一直在路上!
(题记)

与梵净山的近距离接触,是我们作协的一次观光旅行的采风活动,对于梵净山可以说是既熟悉又陌生的。
说起熟悉,是久闻大名,梵净山得名于“梵天净土”,在明朝就被尊为“名岳之宗”,是与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齐名的全国著名的五大著名佛教圣地之一。佛教文化也为梵净山披上了一层肃穆和神秘的色彩,让人神往。梵净山位于贵州省东北部的铜仁地区,是武陵山脉的主峰,也是武陵山脉的标志之一。
我们来的时候,属于旅游旺季,慕名前往梵净山的游客很多,各自说着自己家乡的话语,表明都是来自祖国的大江南北,齐聚梵净山脚下,排队上山,都是为了一睹梵净山的芳容。
由于时间关系,还有我们一帮人大多是文弱书生,还有几个老大哥大姐,我们选择坐缆车到半山腰,然后再徒步登顶,去领略梵净山奇异的风光。
坐上缆车,置身于云山雾海之中,苍茫的山峦连绵起伏,苍翠的树木尽收眼底,随着缆车行驶的速度,眼里的风景不断地在转换,时而朦胧,时而清晰,山谷浓浓的云雾弥漫,让你觉得自己在腾云驾雾一般,在仙境一样的天堂里漫步。我想如果是秋季的时候来,坐在缆车里,极目四望,又将看见另一番景象,岁月会把这些苍翠的原始森林漂染的五彩缤纷,色彩绚丽,相信你会情不自禁的呐喊,美就在你的眼帘。
缆车平稳的停靠在梵净山的半山腰,我们走出缆车,深深的呼吸了一下山谷清新的空气,我们可以说是平步青云,一跃来到了海拔2000多米的半山腰,如果想要到达山顶,就必须拾阶而上,脚踏实地向上攀越了。沿山而建的台阶是“通往佛国的阶梯”,让人生出礼佛之心,让人心生敬畏,想想佛祖为了修炼得道,也是煞费苦心,对于虔诚的佛教徒也是一种心智的考验,如果没有虔诚的心态,是不可能修成正果的。我不知道多少时间可以登顶,但是我对自己说,既然来了,一定要攀越上去,看看神奇而绚丽的梵净山究竟是什么样子。
我们下了缆车,稍作休整,我们就开始往红云金顶进发。这可以说是一条朝圣之路,千百年来不知道有多少佛教徒,历经千辛万苦,才在这悬崖峭壁的山上,修建出这么一条通往金顶的石板路来。或许修路本来就是一种修行,能够给后来的拜佛者或游人修这么一条路,本来就是对佛的一种敬畏。也许上苍也在考验我们的意志,没有登上几级石梯,天空就下起了毛毛雨,石梯变得有些湿滑,我们的脚步走走停停,但是一直在向前行。有的拿出雨伞,有的披上刚买的一次性的雨衣,我听见风在耳边流动,或急或缓,山谷笼罩在云雾中,云雾随着风不断地在发生变幻,或浓或淡,忽远忽近,给人一种飘逸的感觉,仿佛你不是在爬山,而是在仙境一般的山谷里漫步。
石梯是修在山谷中,梵净山是武陵山脉的主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成员。梵净山是世界上保护的最好的原始森林之一,沿着石梯往上攀登,你就可以看见不同的树种,国家级的珙桐、黄杨、白桦、枫杨等陌生而好听的名字,高的、矮的、笔直的、弯曲的、形态各异,都以顽强的生命力,生长在这崇山峻岭之中,有的歪歪倒倒,有的在已经枯萎的树身上又发出新芽,还有很多没有见过,叫不出名字的品种,它们的生命力是如此的强劲,孤傲的生活在这蛮荒的山谷,和山顶的佛一起护佑这这片土地。梵净山除了拥有得天独厚的植被之外,还有许多国家级的动物物种,比如黔金丝猴、红腹角雉、大鲵、尖吻蝮、豹猫等,由于环境的破坏,这些物种都逐渐在衰亡、减少,梵净山由于植被保护的较好,这些珍贵的物种才能得以生存下来。保护地球已经刻不容缓,无序的开发,是否有那个必要,青山绿水才是金山银山。
沿着拾阶而上,来到“蘑菇石”前,这里有一小块相对平坦的观景台,可以远观群峰,往右攀登是老金顶,往左是红云金顶,中间有几座形态各异,形似“蘑菇”的石头,耸立在群山之间,分外耀眼,让你感叹大自然威力无比的神力。古老地质形成的特殊地质结构,塑造了它千姿百态、峥嵘奇伟的山岳地貌景观。这些“蘑菇石”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与《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有关,当年唐僧取经路过此地,由于山势陡峭,马被绊了一跤,马背上的经书掉落下来,形成了现在梵净山奇异的群峰,有的就变成了现在“蘑菇石”的形状。这些“蘑菇石”和它们的名字一样,形如蘑菇,亭亭玉立,傲然挺立在群峰之间,让你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仿若人工雕琢,却来自大自然的神来之笔。没有半点人为人为雕刻的痕迹,你不得不承认自然的无穷魅力,如此美景就矗立在你的眼前,这是你在喧嚣的都市难以想象的景观,浩渺的宇宙,人是何其的渺小,当你对大自然产生敬畏的时候,佛主仿佛在对你说“学会放下,心存善良,才能领略世间的美好”。
“蘑菇石”可以说是经过了多少年的风吹雨打,日晒雨淋,依然矗立在群峰之中,屹立在老金顶与红云金顶之间,不知道是否蕴藏着什么神奇的禅意,还是让你自己做出一个选择,你是去老金顶朝拜,还是去“红云金顶”,还是两处都去。这也许也是佛主对众生的一次考验,人生不也一样,很多的时候,都需要你去做出抉择。很多游客都在忙着拍照,都忙着与这神奇的“蘑菇石”来一个近距离的接触,合影。也许我们这一生都是第一次来梵净山,也许是这辈子也只会来这一次,我们是该留下一个记忆,证明我们曾经来过这里,感受你的神奇、绚丽,感受你独一无二的魅力。正在念想之间,突然风吹破云层,阳光穿透云层,闪耀着金光,仿佛佛光普照大地,让你不由自主的大喊“好美”!

由于我们是随团出游,怕影响大家的时间,我也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是去老金顶还是红云金顶,经过些许的犹豫,还是选择去红云金顶。这也许是心理原因,选择红云金顶,选取谐音,希望去红云金顶能够带给自己鸿运,护佑家人、朋友幸福、平安。
红云金顶上有两座寺庙,一边为释迦殿,一边为弥勒殿,中间由一石桥连接。传说金顶本为一整体,后来释迦佛与弥勒佛同时看中金顶,都到这上面打坐修行,燃灯古佛看在眼中,便手执金刀,从峰顶一刀劈下,从此一峰分二顶,释迦居左、弥勒居右。红云瑞气常绕四周,人称红云金顶,谐“鸿运金顶”。状若飞天游龙,又似佛手二指禅,更像人类的生命图腾。根据其形而又称“天下第一峰”。当然要登上这“天下第一峰”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我们一行的人,就有人在山脚仰望就知难而退了,坐在山脚,不敢再向上攀登。当然其间有年龄、身体、胆识等等各种原因,我仰望这耸立的山峰,不知道路在哪里,但是,我给自己勇气,既然来了,就一定要攀登上去,那么多人都可以,我相信自己也一定可以,征服勇者胜!
随着人流慢慢的往上移动脚步,看来想登上顶峰还是需要一定的勇气和胆识的,如果你有恐高症,你是绝对只能望而却步,止步于山脚,只有仰望的份儿。陡峭、险峻用来形容这座山峰一点也不为过,盘旋而上,有的地方基本是垂直的,只能容纳一个人,拉着铁链一步一个脚印的前移,我们相互间不断地打气、加油,不时听见胆小的女孩的尖叫,但是这时已经没有退路,因为上山只有这条路,而且是单行道。就如人生制定了一个目标,就要勇敢的去努力,不去体验,你就不会知道路途的艰险,你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有勇气去战胜看起来遥不可及的困难。风在耳边吹,无暇去顾及曼妙的风景,因为你不能松懈,向上,目标就在前方,手脚并用的攀岩,偶尔惊起潜伏在山洞里的岩燕,它们成群的飞出去,绕一圈又回到属于它们的领地,我想,我们的到来,对于它们一定是一种惊扰。
当你顺着铁链,慢慢的攀登到了金顶。站着红云金顶,极目远眺,你才领会得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那是怎样的一种气场。站在红云金顶,远山如画,云雾奔涌,由于天气原因,我们四周都笼罩在云雾里,远山若隐若现,美轮美奂,随着云雾的漂移,山形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幻,让你分不清自己在天上还是人间。山顶的风很大,攀登上来的人,都各自拿出手机、相机,交换着拍照留影,感叹山的高、山的险,感叹自己的勇气,感叹征服后的快意人生。我想,来到梵净山,未能登顶的人,心里是否会心存遗憾,因为金顶触手可及,却没能登顶,不能站在山顶,振臂高呼,“梵净山,我来过”!
梵净山是伟岸的,人类是渺小的。喧嚣的都市,每个人都心存诗和远方,当你来到梵净山,你会呼吸到纯净的空气,你会放下那些可笑的高贵,因为在梵净山,你就如一粒尘埃,在梵净山,你可以放慢脚步,聆听花与蝴蝶的对语,聆听庙堂的梵音,梵净山的秀美,会让你忘记城市的喧嚣和车水马龙的喧闹,放慢脚步,聆听风语,让飘逸的细雨,洗去内心的浮躁和骄傲!
作者简介:西海情歌,一个喜欢文字、旅行、电影的游子,为了生活,曾经游走在西藏高原,足迹到过拉萨、日喀则、山南、林芝,出版过散文集《孤独的焰火》,现在就职于华夏保险公司,源于公司的厚爱,公司给予沙坡头、台湾、巴厘岛、北京人民大会堂参观学习,华夏保险公司四星级会员。


投稿热线:13325115197(微信同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