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三斗麦子的母亲
窦变丽
往事犹如薄烟,悠悠忽忽在眼前……
要知父母恩,怀中抱儿孙。
在我懵懂的记忆里,母亲是爷爷用三斗麦子给他儿子换回来的媳妇。
很早的时候,我外爷吃烟又耍钱,日子过得稀扒烂。爷爷把他下眼观。解放后外爷分到了田,辛勤下苦把活干,舅舅吃上商品粮,外爷成了共产党员,村支部委员,和地主老财划清界限。两个老汉终生不见面。
我的母亲嫁给了大她九岁的父亲,食粮紧张的年月,锅盔,燃面是本地人平时吃不到的美餐。我的母亲就以让外婆洗衣服为名衣服里塞了两片锅盔给外婆吃。(我们是邻村,井上抽水就赶紧洗衣服)。被婆婆公公,妯娌等人发现,衣服,锅盔打的扔了满院,我的爷爷和外爷两个老汉单练,最终裁判,致死谁都不蹬上谁家门坎,彻底划清界限。

母亲左右为难,拆了老屋三间厦子房把我们一家六口迁到对面。
母亲暗暗地下了决心,一定要把日子过好,干出成绩人人看。白天下地劳动,晚上织布,纺线。两个姐姐下学回来,手把手教她们织布,纺线,学做针线,学做饭,下田劳动。母亲忠实的告诫她们:惯了你女惯不了人家的媳妇。经常对我们讲:“你大在外下苦养活咱一家人不容易,麦面馍留给你大吃。黑绒鞋面先给你大做鞋,剩下的的零料再给咱娘们”……给你大吃好些,以后姐姐们出嫁了,她们每一次回家,临走都要念叨几遍:要知家中妻,先看男人衣,养儿不正父之过,养女不贤娘有错。(怕姐姐给她丢人)
对于我,吃着家里的偏碗饭,受着母亲别样的教育,总是不厌其烦的叮嘱:好好上学把书念,考上大学吃轻生饭,挣了钱买着穿。

记得我小时候放学回家总是嫌杂粮粥,饭不好吃而朝母亲发脾气,有次翻了窗子进了房子偷取父亲的麦面馍被弟弟发现了,我和弟弟扭打到一起,书包带带子都拽断了还不算完。母亲和父亲也是一声高过一声,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高嗓门对骂,在母亲四十得子,贴赔老子到死声中结束。(父亲有弟弟的时候42岁,母亲没有文化,也不知道哪里来的这一句,父亲悟开了这句话的道理,知道母亲护我)。看清形势的我背了书包撒腿就溜。(这是我今生今世,也是我父母临走难以忘却的,我最为伤感的一场争吵。)
我上学念书了,虽然穿的是粗布但是通过母亲的巧手裁制把我打扮的像工人娃似的。住队的工作组,给学校管饭的老师都爱在我家吃我母亲做的饭。母亲把屋里拾掇得干干净净!做买卖的人还认为我大是在外面干事的呢!便有了我上学时候班主任老师要认我为干女给我穿的确良这一说。也有瑞瑞他妈他娃放学没有回家找到咱屋朝着你厉害:把你外歪女子穿的和个缨缨娃似的,把我娃欺负的住住的。更有了他们几个放学被老师扣住回来晚站到咱门口骂:空气骇(鞋),洋袜子,你走路像个贼娃子……在我上了初中以后,查了字典才明白了中国历史上的缨缨娃的由来。此乃中国历史上的大美人呦!

82年土地下放后,做个小本生意,骑个自行车贩些菜不是资本主义倾向,为了自己的日子,把我大抽出去挣钱,(真是用命换钱)。你带领两个姐辛苦耕种咱家的八亩责任田。人肉来把猪肉换。供孩儿们上学把书念。至今都记得我高考落榜,不停地翻动着数理化课本,你忧愁的脸,数着卖了鸡蛋,羊奶的毛毛钱……
吃尽了人世间千辛万苦,受尽了磨难……
事业受到了挫折的时候,郑重其事的问你:“妈,咱家有没有亲戚在外国?”妈妈呀!你虽然没有文化但是还是你懂你的宝贝女儿的野心有多大……
妈妈呀!时隔多年才悟开了人生的道路千千万,为什么就不知道放下,不知改变,一条道路走到黑呢!
妈妈:勤劳朴实,争气要强的母亲,你的风范是后辈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
不忘三斗麦的昨天,感恩三斗麦子带来的今天……
编辑:高玉虎
作者:彻悟人生,窦变丽,西安市阎良区北屯街道办秦家村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