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云:手执002号通行证与时间赛跑的逆行者
文/项俊平 吴雪亮
跨出春节的门槛,与孩子的笑声逆行
与妻子的甜蜜
逆行。与父母的叮嘱逆行
逆行的人
与死神赛跑,抵达
黑夜深处
以锈护铁
以油护灯
以壳护米
以雪护青
逆行的人,像一粒豆大的逆光
穿行于黑夜
照亮一座城
——题记
新冠突袭。疫情蔓延。武汉封城。一时间,以武汉为抗疫中心的湖北,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此时,正逢中国传统节日——春节。迅速扩散的疫情和极度恐惧、惊慌、担忧、焦虑的情绪,立马取代了节日祥和、欢乐、温馨、团聚的气氛。站在麻城城区新家的阳台上,宋云心事重重,焦虑万分。武汉,对于宋云来说,有一份特殊的意义。当年,从小就一直向往大江大海的宋云,怀揣着童年的梦想,走出了大别山,在位于东湖之畔、珞咖山麓的中国著名学府武汉大学开始了边求学、边勤工俭学的旅程。大学毕业后,宋云再也没有离开过这座城市。在宋云的心中,武汉就是他的第二故乡。几经拼搏与奋斗,宋云从“0”起步,顺利完成了从“广告人”到“医药人”,从“企业家”到“资本家”的华丽转身,成为一家年销售额近7亿元的大型综合集团董事长和“湖北省现代服务业领军人才”。事业上的成功,丝毫没有减轻宋云对父母的愧疚。因为忙于扩张与发展,宋云与父母总是聚少离多。久而久之,宋云心生愧意。去年,他趁在麻城投资健康产业园的机会,特意在城区购买了一套新房,想利用春节放假时间,把父母从乡下接到城区,好好享受一下三代同堂的“天伦之乐”。“我担心子欲养而亲不待,成为无法弥补的遗憾”宋云说。腊月二十八,即1月22日,宋云终于放下繁忙的工作,赶回麻城,实现了父母双亲团聚的心愿。欢乐之余,宋云隐隐不安。湖北英赛特集团旗下拥有一家医药公司、一家药品连锁店和一家生物制药企业。作为集团董事长,宋云早在年前就了解到一些有关新冠疫情的信息,甚至在离开武汉前,还特意叮嘱财务在账户上预留500万元,“一旦紧急情况发生,不至于手忙脚乱,无法应对。”宋云说。但令宋云没有想到的是,在他回到麻城的第二天,武汉突然宣布封城。急转而下的形势,让他感觉到事态的严峻和可怕。

而此时,家乡麻城的疫情也不乐观。麻城离武汉一个小时的车程,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交通四通八达,在外务工有30万人,随着武汉疫情的蔓延,这座英雄的城市也未幸免——1月18日,麻城发现第一例疑似病例。1月25日,麻城确诊第一例病例。两个故乡都让宋云十分牵挂。特别是通过电视了解到武汉病人告急、医院告急、病床告急、物资告急的消息后,宋云心情沉重、坐卧不安。初一早上,正在吃饭的宋云看到电视中的疫情画面,竟然浑身发抖。“嘭”的一声,瓷碗落地。也就是在瓷碗破碎的那一刻,宋云决定返回武汉,组织医疗物资,投身抗疫前线,驰援第一故乡和第二故乡。经过一天紧张的准备,1月27日,宋云告别父母,手执麻城市防控指挥部开出的002号通行证,一路闯关,抵达武汉。疫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

宋云奋不顾身地踏上了史无前例、惊心动魄、视死如归的逆行。没有队伍。宋云大旗一挥,向集团旗下的英赛特医药、养天和大药房连锁、东科益尔医药科技公司等3家公司发出“使命在心、责任在身”的召集令,要求有条件返回公司的员工充分利用“医药人”的专业知识、行业资源和流通渠道等优势,报名参加“英赛特医药企业疫情防控突击队”,积极筹集防疫物资,保障供应、平抑物价、稳定市场、安抚民情、抗疫病毒,为打赢这场战“疫”,作出“英赛特医药人”应有的贡献。在宋云身先士卒的感召下,召集令得到了“英赛特人”的纷纷响应——公司党支部书记夏子维一收到召集令,就连忙放下碗筷,收拾行李,骑行共享单车20多公里赶到公司。监事长张红梅、采购部经理李文俊、副经理章晶,药房管理部经理廖小琴,行政部胡曼、胡滢等上十名员工,克服家人劝阻、封城封路、交通管制等重重困难,分别从湖北麻城、罗田、武昌、汉口等地赶回集团总部。养天和大药房连锁门店的营业员,从年前到年后一直坚守在抗疫前线,超负荷工作。1月28日,“英赛特医药企业疫情防控突击队”在武汉东西湖英赛特产业总部正式成立。队员们纷纷主动请缨,为武汉而战,为麻城而战,为患者而战,为英赛特而战。“烈火方显真金”宋云说,“这些平时看起来默默无言的人,在关键时刻所表现出的思想境界和奉献精神,令我万分感动。”随后,宋云根据疫情对突击队成员进行了分工:一组队员主要负责药品、物资采购;一组队员重点驰援武汉市内各大医院、各区医院;一组队员重点驰援麻城。就这样,“英赛特医药企业疫情防控突击队”队员逆行而上,身兼数职、不辞辛劳、不计报酬,迅速地投入到组织防疫物资、坚守药房阵地,运送药品物资的战斗当中。

“当时面临最大的困难,不是钱,而是很难组织到大量的药品和物资。”宋云说,一罩难求,药品物资紧张的程度超乎常人的想象。节骨眼上,英赛特凭借多年来积累的信誉、实力和口碑作为备书,赢得了合作方的信任和支持,才源源不断地从省外组织了一批又一批急需品。人,虽然在武汉,但宋云时刻牵挂着家乡。不时通过亲人,通过同学,通过老乡,通过朋友和同行了解麻城的疫情。“不仅是因为麻城有我的亲人,也不仅是因为麻城有我的产业,更重要的是,麻城是生养我的家乡,是她给予我今天的一切。”1月30日,麻城市人民医院防疫物资告急。获此消息后,宋云心急如焚,立即下达指令,要求采购人员,通过医药流通企业、药店等正规渠道,全力筹措,不计成本,不惜重金,高价采购,“力争以最快的速度,为家乡医院筹集一批防疫物资。”短短一天的时间,集团突击队终于通过各种渠道采购到了200套无纺布防护服、280套透气膜防护服、100瓶84消毒液、1000双丁腈医用检查手套和30000个一次性医用口罩等价值近50万元人民币的医疗防疫物资。望着眼前的防疫物资,宋云开心地笑了。他决定将这批物资全部定向捐献给麻城市人民医院,以缓解医院的燃眉之急。2月1日,两车防疫物资缓缓驶出集团总部。其中一辆车的司机,不是别人,正是宋云的爱人李娅。原来,负责公司配送的司机尚未到岗,眼看这批货物无法及时运送,紧要关头,宋云顾不上家人的安危,把爱人李娅喊到公司充当临时司机。夫妻俩既当司机,又当搬运工,亲自押运这批防疫物资,为麻城市人民医院的医护人员全力阻击防情、救治感染病人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至2月4日,英赛特集团在短短三天的时间,对麻城完成了三次捐助。随着时间的推移,防疫物资越来越匮乏。为了尽自己的力量缓解一下家乡抗疫物资的紧张局势,宋云要求突击队员只要联系到哪里有货,就要想方设法把防疫物资抢回来。2月7日,集团采购部获悉河南汝阳的一家消卫生厂商还有一批酒精消毒液,但由于交通管制厂家无法配送发货。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宋云决定租用顺丰快递的车辆,夏子维主动赶往河南,往返用时二十多个小时,终于从河南省平顶山市把前线急需的酒精清毒液抢运了回来。2月15日,英赛特医药向麻城市人民医院捐赠了1000盒 “猴耳环消炎颗粒”和350瓶75%的酒精消毒液,为麻城人民早日摆脱疫情的困扰尽一份力。在驰援家乡疫情的过程中,“英赛特人”了解到湖北许多医院、单位急需大量的消毒剂,为公共空间、办公设施、生活场所和娱乐场所进行消毒。市场的需求就是无声的命令,宋云迅速启动采购预案,面向全国调集货源。经过不懈的努力,宋云从内蒙四子王旗一家专门生产消毒制剂的公司采购了60吨SRK弱酸性次氯酸水,并于3月2日马不停蹄地运往武汉、麻城两地受赠的10家新冠肺炎救治定点医院(指挥部)。宋云说:“我们多方筹措医疗物资,奉献爱心,就是希望助力家乡打赢疫情阻击战,为守护奋战一线的医护人员和患者提供有力安全保障。”封城期间,宋云大部分时间吃、住在公司,指挥战“疫”。困了,就在办公室的椅子上打个盹;累了,就在路边找个地方坐一坐。饿了,啃点饼干、馒头或喝口矿泉水。整个疫情期间,宋云觉得最累、最烦琐、最费时的事情,不是物资采购和运送,而是家乡老百姓叮嘱采购的零散药品。在宋云看来,它既是家乡老百姓对“英赛特人”莫大的信任,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一点也马虎不得。3月5日,麻城白果镇对全镇35个村(社区)急需赴武汉及上级医疗机构购买药物的群众进行摸排。据初步统计,急需购药的群众有69人,其中15人为贫困户,药物种类涉及130余种。起初,该镇党委书记王军委托麻城某医药公司代购药品,但该公司在麻城范围内只能采购到64种药品,剩余66种特殊药品必须在武汉购买。为了尽快减轻老百姓的痛苦,几经辗转,王军联系上了宋云。他二话没说,毅然接下了这沉甸甸的一单。

3月7日上午,英赛特公司“抗疫保供先锋队”16名队员全体出动,对照采购单上的药品名称,往武汉市同济、协和、爱尔眼科等各大医院、药店进行采购,仅用了一天时间就将艾地苯醌片、捷诺达、诺欣妥等66种特殊药品全部采购到手。“我们找药的医院中,有几家属于高风险区域。现在家乡老百姓有需求,我们只想着赶紧为他们买到药,至于感染、危险什么的,全都没有顾及,所有队员都是戴着口罩,穿着防护服冒着风险去排队买药”采购员宋清说,回到公司,队员们顾不上休息,马上将每名群众所需药品分别装袋,并详细注明村名、姓名、药品名称及价格。当天晚上,宋云饭都没来得及吃上一口,连夜驱车一百多公里前往麻城白果镇。晚上九点半,他通过重重关卡,一路检测16次体温,终于将一箱箱满载群众期待的“救命丸”和“放心药”顺利送到白果镇政府,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群众的交口称赞。一枝一叶总关情。迄今为止,湖北英赛特集团先后向麻城市人民医院、麻城市中医院等疫情防控单位捐赠了口罩、酒精、消毒水等价值220多万元防疫物资。在麻城抗疫史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逆行的路,宋云驰援家乡往返30余趟。但每次都是路过家门而不入。“不是不想陪父母亲坐坐,真的是没有时间顾及到他们,去尽一个儿子的孝道和义务。”宋云流着泪说,这一别,竟然成为终生的遗憾和伤痛。4月17日深夜,仍然战斗在抗疫复工一线的宋云突然接到父亲逝世的噩耗,这个没有被疫情击垮的汉子,顿时无法接受残酷的现实,失声痛哭,血丝密布的双眼流淌出无尽的悔恨和无奈。有道是忠孝不能双全。宋云在家乡遭遇疫情的紧急关头,逆行而上,舍小家、顾大家,以拳拳赤子之心,将“孝”字抒写在麻城的大地上,将一个“爱”字抒写在麻城抗疫的丰碑上——
宋云,如一朵云
聚集一群云
云聚武汉
云聚麻城
白云飘飘的地方,升腾一道
圣洁的光芒,它
直视黑暗
逼退死亡
一朵云,看不清另一朵云的脸
一朵云,听不清另一朵云的声音
一朵云的身前背后,都写着血性的名字,写着
毫不褪色的使命
在死亡与病毒之间,逆行。每一朵云,都是湿漉漉的
拧一柠,就是一把汗
拧一拧,就是一把泪。逆行的云
像烛光,温馨地照亮一座城。

本版责任编辑:彭永征
作者简介:
项俊平,《湖北经济内参》主编,《屠呦呦获奖致辞:感谢青蒿,感谢四个人》的撰写者。喜欢诗歌。曾经在《飞天》《绿风》《滇池》《长江文艺》《诗神》《青年诗人》《青年文学家》《写作》《南方日报》《湖北日报》《特区文学》等报刊发表诗作200多首。有诗作选入《读者》、《青年文摘》和中学语文辅导教材。
吴雪亮,1980年生,湖北英赛特集团董事长助理,福建师范大学毕业,日本兵库县立大学环境人类学硕士。
投稿方式:
邮箱:758774822@qq.com
微信:a13618258998
参加诗歌大奖赛者,请在邮箱标题栏目注明“当代先锋文学诗歌大奖赛”字样,否则视为普通投稿。
投稿格式:标题+作者+正文+简介+照片
总顾问:刘杰(与海子同时代的三个先锋诗人之一,著名策划家)
顾 问:
荒村(大平原诗刊、中国民间诗歌读本主编)
廖望月(诗天子诗刊创始人)
王笔正(书法家,诗人)
阿俊
社长:彭永征
总编:刘艳芹
副总编:吴北平
小说主编:彭永征(兼)
散文主编:吴北平
现代诗歌主编:刘艳芹
古诗词主编:彭永征(兼)
英汉互译主编:蒋怀文
英语主播编辑:蒋怀文
法律顾问:刘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