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念的力量》
鲁先圣
鲁西南深处有一个小村叫姜村。这个小村子因为这些年几乎每一年都要有几个人考上大学、硕士甚至博士而闻名遐迩。方圆几十里以内的人们没有不知道姜村的,人们会说,就是那个出大学生的村子。久而久之。人们不叫姜村了,大学村成了姜村的新村名。
姜村只有一所小学校,每个年级一个班。以前的时候,一个班只有十几个孩子。现在不同了,方圆十几个村,只要与村里有亲戚的,都千方百计把孩子送到这里来,人们说,把孩子送到姜村,就等于把孩子送进大学了。
在惊叹姜村奇迹的同时,人们也都在问,都在思索。是姜村的水土好吗?是姜村的父母掌握了教孩子秘诀吗?还是别的什么?
假如你去问姜村的人,他们不会告诉你什么,因为他们对于秘密似乎也一无所知。

在二十多年前,姜村小学调来了一个五十多岁的老教师,听人说这个教师是一位大学教授,不知道什么原因被贬到了这个偏远的小村子。这个老师教了不长时间以后,就有一个传说在村里流传:这个老师能掐会算,他能预测孩子的前程。原因是,有的孩子回家说;老师说了,我将来能成数学家;有的孩子回家说;老师说我将来能成作家;有的孩说;老师说,将来我能成音乐家;有的说,老师说我将来能成钱学森那样的人,等等。
不久,家长们又发现,他们的孩于与以前不大一样了,他们变得懂事而好学,好像他们真的是数学家、作家、音乐家的材料了。老师说会成为数学家的孩子,对数学的学习更加刻苦,老師说会成为作家的孩子,语文成绩更加出类拔萃。孩子们不再贪玩,不用像以前那样严加管教,孩子也都变得十分自觉。因为他们被灌输了这样的信念:他们将来都是杰出的人,而有好玩、不刻苦等恶习的孩子都是成不了杰出人才的。
家长们很纳闷,也将信将疑,莫非孩子真的是大材料,被老师道破了天机?
就这样过去了几年,奇迹发生了。这些孩子到了参加高考的时候,大部分都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
这个老师在姜村人的眼里变得神乎其神,他们让他看自己的宅基地,测自己的命运。可是这个老师却说,他只会给学生预测、不会其他的。
这个老师年龄大了,回了城市,但他把预测的方法教给了接任的老师,接任的老师还在给一级一级的学生预测着,而且他们坚守着老教授的嘱托:不把这个秘密告诉给村里的人们。
我的几个好朋友就是从姜村走出来的,他们说,他们从考上大学的那一刻起,对于这个秘密就恍然大悟了,但他们这些人又都自觉地坚守起了这个秘密。
听说完这个故事,我始终在被这位可敬的老师感动着。人世间还有什么力量能超过信念的力量呢?他通过中国最传统的方式,在这些幼小孩子的心灵里栽种了信念啊!
鲁先圣简历:
作家、书法家、画家、文化学者、大学客座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诗学会会员,教育部十一五课题组文学专家,山东省作家协会散文创作委员会委员,故乡山东省嘉祥县作协名誉主席,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山东分院副院长。
《读者》《青年文摘》《意林》《特别关注》《格言》《思维与智慧》《语文报》等知名报刊签约作家。
《北京青年报》《山东青年》《济南时报》《西部商报》《生活日报》《辽宁警刊》《深圳晶报》《党员干部之友》等报刊专栏作家。
散文集《持续地敲门》 获得第十八届全国孙犁散文奖、2009年度冰心图书奖,随笔《法兰西的良心和尊严》获得第五届(2015)鲁迅杂文奖特等奖。
曾任职《山东青年报》编辑记者、《联合日报》专题部主任、新华社山东分社《党建参考》执行主编。
主要著作《向世界敞开心扉》《有花开在无声的夜》《倾听生命的低语》《信念的力量》《一味芬芳,向暖而生》《杰出的中国母亲们》《在历史的深处徜徉》《持续地敲门》《人生都可以如诗如梦》《留下麦穗给过路的人》《请把脚步放轻些》《时光的恩赐》《幸福是游移不定的》《黎明的珠露》《我们很近又很远》《点亮青少年心灵的人生感悟》《苍茫人生》《智者的幸福》《原上树》《伴你读名著之水浒》等,共出版上市文学专著与合著近50部,660多万字。
山东省嘉祥县人,现居济南。
近年来,鲁先圣在书画艺术领域异军突起,以知名作家身份,在济南七星台风景区、济南高新区、革命老区沂南、故乡嘉祥县等地创办多处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鲁先圣书院”,书画作品多次参加省内外书画展览,在山东省文化馆、济南舜耕会展中心展览中作品获得好评。山东卫视、济南日报等媒体专门就书法成就进行了专题采访报道。被媒体誉为山东作家书画艺术的代表性人物。
书法及国画作品以高古、典雅、素朴、简静的文人风格,在齐鲁书画艺术界独树一帜。现为中国书画艺术研究院山东分院副院长,鲁先圣书院院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