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民间流传故事
汪汉云:安徽天长
庚子年三月下旬,亳州《花戏楼》要求我写两首亳州题材的诗篇,一是写亳州,二是写汤王。
我一时间头脑一片空白,我从未到过亳州啊,对其文人资料又不甚了解,对其历史更是缺失。只知道亳州属安徽省管辖范围,一馬平川,北连豫鲁,南系江淮。不知如何着手立意去写,实在把我难坏了,这不是出了一个大难题吗,叫我促手不及。
当夜一晚无眠,搅尽脑汁,还是毫无思路。只想作罢,又想到受人之托,怎么向人家交待啊。強迫自己入睡,过几天再说吧。
可是还不能入眠,睁开眼望着天花板,糊思乱想起来。想到故乡东至县,今龙泉镇,鼓楼村生我养我的山水,田园山庄。更想到我早过世的父母和最疼爱我祖母,突然眼前一亮,心里茅塞顿开。
回忆起我在少年时,祖母对讲的一个故事:《汤王焚身祈雨》,我记忆欲新,翻身而起,下床伏案写了一首《颂汤王》和一首巜亳州》。
立意是:我祖母讲的故事:在夏桀时因桀王荒淫无道,惹怒天翁。老天为了惩罚桀帝,三年不雨,棵粒无收。路有饥骨,遍地饿俘。更殃及亳州。
当时迷信盛行,民间传说要搭台祭天祈雨,须要有一活人裹上稻草,站立在台中央焚身,能获得上苍的憐惜,就会下大暴雨。
台已搭建好,祭品等筹备齐全,择良日良时按法实施,那知到日时,无一人自告奋勇来牺牲自己。
这时有一位身强力壮的人,名汤,还是当地的酋长。挺身而出,上台直立在台中央。昂头朝天,叫人在他身上裹上稻草,又无人上前。他只好坐在稻草禾稭上,又把稻围在身四周。自已点燃火,焚烧自身,台下民众一片哭喊声。
大火態熊烧起时,突然天降暴雨,把火熄灭。台下一片欢呼声。汤站立起一看,全身皮毛絲毫无损而重生。
一连下了七天七夜的大雨,河塘水满,土地潮润,禾苗长势盛旺,丰收在望。汤从此大得民心,夏地民众纷纷投奔亳州,拥汤为王。汤在民众的拥护下,一战灭夏桀建立商汤。
可见苍天有意,得民心者得天下。
我第二天,照祖母的说的大意写了这篇短文。之前一天我把《颂汤王》和《亳州》的两首诗稿发送到《花戏楼》。
我又在想民间的传说也未必是假,亳州誌可能有文字记载。我又想地方誌称野史,野史并不比正史差。其中有很多缘故啊。
那首《颂汤王》诗是:
汤王怀德誉春秋,一曲清歌唱不休。
祈雨焚身情意烈,为民舍命壮心酬。
苍天有助成功绩,暴桀当殊无患忧。
千古疑难当尽解,仁君方可美名留。
第二首是:《亳州》
文化起源多亳州,甲文石器古痕留。
北连豫鲁田肥沃,南系江谁物富稠。
一马平川神圣出,三曹文彩古今流。
华佗庄老汤王事,上演千年花鼓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