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下)公孙丑章句下

第十章
【原文】
孟子去齐。尹士语人曰:“1.不识王之不可以为汤武,则是不明也;识其不可,然且至,则是干泽也,2.千里而见王,不遇故去,三宿而后出昼,是何濡滯也?3.士则兹不悦。”
高子以告。4.
曰:“夫尹士恶如予哉?千里而见王,是予所欲也;不遇故去,岂予所欲哉?予不得已也。于三宿而出昼,于予心犹以为速,王庶几改之!王如改诸,则必反予。夫出昼而王不予追也,
予然后浩然有归志。予虽然,岂舍王哉?王由足用为善。王如用予,则岂徒齐民安,天下之民举安。王庶几改之,予日望之!予岂若是小丈夫然或?5.谏于其君而不受则怒,悻悻然见于其面,6.去则穷日之力而后宿哉?”
尹士闻之曰:“士诚小人也。”
【注释】
①尹士:齐国人。②干:求。泽:禄。③濡滞:迟留。④高子:齐国人,孟子弟子。⑤小丈夫:气度狭窄的人。⑥悻悻(xing:愤怒的样子。见,同“现”。

【译文】
孟子离开齐国而去,尹士对别人说:“不知道齐王成不了商汤王、周武王那样的人,这就是孟子缺乏眼力的地方;知道他不行,可还是来到了齐国,那就是贪图富贵。不远千里来见齐王,政见得不到赏识因而离去,却在昼邑住了三夜才上路,为什么如此慢腾腾呢?我就对这一点不高兴。”
高子把这些告诉了孟子。
孟子说:“尹士哪里会理解我呢?不远千里来见齐王是我所愿意的,政见得不到赏识因而离去难道是我所愿意的吗?我是不得已啊!我在昼邑住了三夜才上路,从我的内心来说还觉得急促,当时我心想,齐王也许会改变自己的态度吧!齐王如果改变态度就必定召回我。我走出了昼邑而齐王没有追寻我,我才毫无留恋地下返回故乡的决心。我尽管如此,难道愿意舍弃齐王吗?我认为齐王还是有条件办好政事的,齐王若能信用我,不但齐国的民众得到安居乐业,而且天下的民众也会都能得到安居乐业,齐王也许会改变态度,我天天盼望他能如此!我难道我是那种心地狭窄的人吗?向他的国君进谏而不被采纳就发脾气,气愤愤的神色便表现在脸上。难道离开这个国家时非得用尽气力走上一天路然后春住宿吗?”
尹士听到这些话之后说:“我真是个眼光短浅的小人啊。”

郭社会又名郭克会,笔名森燚,山东省汶上县人,男,汉族,现居广州。只上过小学,自学法律专业,获山东大学毕业证书,干过律师。曾通过行政诉讼分别撤销过济宁市政府砍树有奖的文件,山东省政府收费不当的文件。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央视礼宾书特聘签约诗人,中国诗歌百年华语诗歌百位奠基人之一,世界圣火艺术妍究院理事,世界汉语文化作家协会广州分会副主席。曾获2018年首届诗歌大赛一等奖,《当代百家经典》全国征稿大赛荣获十佳诗人第三名,世界华语文学精英争霸赛杰出诗人奖等大奖。作品分别在《中华诗词大辞典》等多部大型书籍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