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累皆尝过 功夫始练成
文/胡润辉
我与裴老先生相识二十多年,可真正了解他、读懂他也不过四五年。最初,我眼里的裴玉生只不过是普普通通、不谐世故的基层干部;在同志的眼里,他是一个不务正业的“怪人”。好在我一向不打击热爱学习的人,他才能在物资局站稳一席之地。当年组织部派我带考察组去物资局考察干部,物资局的上上下下多数反映他经常把自己关在屋里看书,单位的事很少管。当时我只问了一句:“看什么书,是黄书吗?”一位领导回答说:“那倒不是,多数是名著。”我想:不是黄书就好,看书有什么可指责的?
后来听说他在研究《红楼梦》,再后来就听说他在明水组建了红学会。当时我也觉得他有点“怪”,我为此不解,古书而已,有什么好研究的?那么多红学会会员研红,也没有什么新东西,况且我向来看不惯学派的相互攻击和因观点不同无休止的争论。好在裴老先生组建红学会之初,就排除了这一障碍,他明确规定:“会内不分派,会外不争论”的原则,这让我多少有点儿欣慰感,同时也敢亮相我的观点,敢对先生的研红加以评论。
一切从事实出发,到文字的记录中去寻找方法,立足学习与生存经验,挖掘文学深层次的“潜台词”,以阴促阳、以阳调阴,突显阴阳调和,以促万物平衡。这是裴老先生研红的基本理论和要点。裴老先生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研红巨“犟”。他从掰谎入手,掀开了《红楼梦》“真假有无之事”的面纱,揭开了真亦假、假亦真的玄机。
列宁指出:“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有没有提供现在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摘自人民出版社出版《列宁全集》第二卷1959年版150页)。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转型时期的裴老先生,就是在先辈研红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先辈们尚没有发现的新的东西。可以说,他是破解《红楼梦》、曝密《红楼梦》阴文的第一人。既便他的研红成果不够完善,但无论从那一方面来说,他的成果已经是较过去问世的成果包含着更多有用的、真实的、深层的东西了。为研红指出并铺平了一条路。顺着这条路,以后的红学家或称研红者,就有可能完成很多他还没有发现的东西,改正他的错,并会有很多重要的、新的发现。
此书记录了人世间历过数劫的裴老先生真心、苦心、精心、痴心、艰辛的研红历程。裴老先生把《红楼梦》与明水、把红学会与明水人民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红楼梦》在明水这个“凤目龙睛”之处被破解!他“顺随时势、服从政治”,“能掩留的不予解释,能保密的不去公开”,大有“天机不可泄露”之神秘感。让人在神秘中觉察出历史的轨迹正是纵向演进、横向转移二者的合力所描绘出的复杂。也可以引申为人类文明传递和演进的规律性轨迹,是简单的复杂、复杂的简单。
今天,中国社会正处在现代化变革,走向民族复兴的历史转折时期,对文学艺术而言,也处在从文学艺术本体去研究时代。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艺术之路,不仅要有纵向系统,还要有横向系统,更需要有国际性的判断力;把国际性的视野纳入整个国际文学体系之中,去展示中国文学的独特价值,建立中国自己的评判体系和标准。通过纵向研究,横向展示中国的独特性,使中国文化时时涌动着民族奋发的生命意志和精神力量,与西方传统的精神源泉和生活模式判然有别。使自由意志、独立精神,乃至情绪感觉都与新时代、民族复兴紧密融合在一起。
文化积淀、历史记忆和现实需要是裴老先生研红的基点。其思想依据是儒、道、释的人生哲学,其表达推力则是真切的阅读,生活感受和深刻的价值追寻。
总之,裴老先生在研红路上趟出了一条别人尚未来得及发现的路,引领了一个时代继承和吸收了传统文化精髓。于是,便有一种感觉:一见到他,便能嗅到“冷香丸”的味道,便会觉得明水的一草一木、一字一句都与《红楼梦》有关,更觉得中国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河都融入了研红之中。却不知是《红楼梦》为他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还是想象的翅膀带他飞进了《红楼梦》。如此一片痴情地探讨,大胆狂妄地揭秘,把《红楼梦》与《易经》、阴文联系在一起,应该说他是世界第一人了!
他可真是个“怪人”,也真有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大海深处的东西很少有人去探究,内心深藏的苦衷和文字背后的深刻含义又有多少人去探究呢?裴老先生却愿用大半生的精力去研究那“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如果说作者曹雪芹“痴”,那么研者裴玉生更“痴”。他痴痴地逐字阅读不同版本的《红楼梦》;痴痴地研究不同版本眉句(标题)和开头语;他痴痴研究文字倒读的含义和作者的世界观,从不同版本正、副本眉句与内容的岐说纷纭到正本与副本首句的巨大差异都研究得细致入微。例如第17回正本的首句是:“话说秦钟即死,宝玉痛哭不已••••••”副本则是“诗曰:豪华虽足羡,离别却难堪。博得虚名在,谁人识苦甘”等等。可以说他是一个能够静下心来耐得住寂寞的研红之人。是“愚”?还是“衷”?难下定论。
他说《红楼梦》“正读有隐,反读有藏;处处隐藏,深究可知。全书所隐藏的推步门径相互连接、彼此贯通,就像一张纵横交错的网,牵一动万。”从中探究生存之道、立足之基、红尘凡事、人生观,什么文人雅士的佳话典故、三教九流的传说演绎,黎民百姓的生养病死,被他点究得包罗万象,难以尽述••••••
“都云作者痴”,我看研究者更痴,痴到难辨“愚衷”的地步。当年曹雪芹是“涕泪呕血著书忙”,现在,裴老先生是“研红路上染风霜”。
如果说裴老先生是知晓红学阴文的第一人,那么明水也可谓是跨越时间与空间研红的第一县了。不知是明水这块土地滋养了他,还是他使这块土地沾染了文化气息。无论怎样,这个做大家乡文化的“怪”人,是从明水走出来的红学家,是最先知晓《红楼梦》阴文的觉者。
但愿裴老先生在人生的倾听与欣赏中生活得精彩;在研红创作之路上走得更深、更远、更稳,创造出一条别人尚未发现的研红之路;打造出明水天下研红第一县的品牌来。
仅借此文,略道所以,与此可略知其苦心孤诣之一二。凡此研究难断孰是孰非,尚待日后,进一步求证,方可知晓。
【作者简介】
胡润辉 1963年生,中共党员。黑龙江省绥化市政协常委、明水县政协主席;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黑龙江省诗词协会常务理事;黑龙江省诗词协会女工委副主任、黑龙江省书法协会会员。诗词作品入《黑龙江当代诗词女子百家》等。曾在中华诗词学会女工委公众号平台发表。书法和现代诗曾在《黑龙江日报》、《生活报》、《北方时报》、《黑龙江老年报》、《绥化日报》、《黑龙江政协》、《绥化政协》等报刊、网络平台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