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浓墨重彩 激情动心
—— 渲染在写作的运用
文/卓尔
上周作文,要求用“典型化”手法,写张定宇、张继先、张笑春、张静静几个抗疫英雄,我发现包括三四年级小同学在内的同学,对四个人物身上的亮点都能准确把握,让我着实吃惊。但是如何“放大”他们的亮点,让人物精神煜煜生辉,让文字准确扣在“初心和使命”上,表现就迥然不同。有同学“有劲儿使不上”,有的照搬人物“名句”,有的踩在人物“本事”上,原地打转儿,无法深化,突显,拓展。我深思了两三天,终于找到根源——不会渲染。

渲染是国画术语,文学借来一用,是高度集中在一个人、一个景、一个环境上,就是“聚焦”,然后浓墨重彩,通过铺叙、烘托、形容等手段,调动反复、夸张、排比、层递、环境衬托、人物特写多种手法,让人物特征凸现,强化,深化,升华,直入读者内心,引起强烈共鸣。

新乐市大沙河干涸30年,上周突然大水汪汪,一时间,两岸人头攒动,观者如潮,一个老诗友观了一上午,写了四句诗:沙河放水特壮观,岸上村民笑开颜。解除旱情田野绿,今年注定丰收年。美滋滋给我发过来,让我点评。我不客气说:你这也叫诗吗?你那么激动,怎么我感觉不到?写得太实了。我给回他一首:风沙漫漫三千里,百年河道断人烟。谁知一夜雪山裂,滚滚惊涛到眼前。没有夸张、比喻,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官描写,再美的景色也是自然的,不是诗人的。

张定宇拖着“渐冻”的病腿,步履匆匆,他是金银潭医院的当家人,他得号令三军,既要运筹帷幄,又要走向前线决胜千里;他步履匆匆,因为生命属于他的时间不多了,他必须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赛跑,抢救更多病人;他步履匆匆,因为成千危重患者翘首以待,健康所系,生命相托,重任在肩,使命在身……重复步履匆匆,排比写人物精神,高度集中在“腿”上,脚上,这是人物关键,是抒情的突破口。同样写张继先,因为最早发现病毒,最早上报,要集中写她那双眼睛,敏感,锐利,目光如炬,慧眼真知,初心如月,责任如山。而张笑春第一个提出用CT检测,一下子让拥挤不堪的医院打通新渠道,可以环境描写,写她的焦虑、担忧、夜不能寐,最后急中生智。

文学是从作者心底打到读者心底的过程,只有突出某些特征,才能打动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吟诵“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一下子把我们带到老战士归途中,与他一块感慨人生,这就是环境渲染的力量!
卓尔 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