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爱如歌文‖赵国峰
父爱像一坛陈年老酒,放的越久,品的越香,令人回味无穷;父爱像一只放飞的风筝,放得再远,飞得再高,也扯不断那根长长的线;父爱像一首经典老歌,越老越香,百唱不厌,字里行间迸发出激昂的曲调。父亲离开我们已经整整二十三年了,我总想写点什么,却又无从下笔,但他那佝偻的身材和长满老茧的大手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中……

父亲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小山村,幼年家境贫寒,曾给村里的地主家放过牛。后来上过私塾和高小,读过四书五经,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让村里人羡慕不已。村里逢年过节或红白喜事,写对联和记账的差事,均非父亲莫属。父亲算盘打得远近有名,能左右开弓,双手同时打数,最后结果分毫不差。正因为如此,父亲1950年高小毕业,就被学校推荐到供销社工作,一直干到退休。父亲从来不讲究穿戴,和一个老农民别无两样,但父亲总是穿得衣着得体、干净整洁。我是家中最小的孩子,没少骑在父亲身上玩耍。父亲总是心甘情愿地“享受”我的顽皮,把深深的父爱化作开心的笑声。

父亲脾气很好,从来没有打骂过我们。记得六七岁时,父亲就教我一些《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之类的古书。尽管那时,我只知道自己姓赵,却不知道“赵钱孙李,周吴郑王”的起源由来,更说不清“天地玄黄,宇宙洪荒”的真实含义,但也摇头晃脑地背个滚瓜烂熟。到了八九岁时,父亲教我练习写毛笔字,闻着翰墨的清香,无知的我逐渐走向成熟。现在回想起来,自己爱好文学与擅长书法,与父亲这个启蒙老师是分不开的。

人生苦短,岁月如斯。初中毕业后,我以五分之差中考落榜了,怀着一颗报效祖国的赤诚之心,我毅然走上了参军之路。父亲那时退休在家,过着春种秋收的农家日子。临行前,平时沉默寡言的父亲和我整整谈了大半夜,北去的列车将要开动了,父亲打老远跑来,把他那支最珍爱的狼毫笔塞进我手里。我拉着他那粗糙而又干瘦的大手,忍不住“哇”地哭了。渐渐的,渐渐的,父亲那高大的身材缩成了一个小黑点,停留在风雪中。

1995年夏天,我正在部队执勤训练时,收到了父亲病故的加急电报。我如五雷轰顶,不敢相信这是事实。就在几天前,我还收到父亲的来信,说“家中一切安好,吾儿勿念”。可当我从塞外匆匆赶回家时,父亲已经入土为安了。父亲走了,我却没有看上他老人家最后一眼,成了我终生的遗憾;父亲走了,没有留下一句话,只留下这支狼毫笔,却也留给了我许多,许多……

如今,我早已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也为人父母了。当儿子撒娇耍赖时,便想起了父亲,我才真正体会到“不养儿不知父母恩”的含义。在我生活疲惫时,在我工作困难时,总忘不了父亲的那支狼毫笔。这支笔,给了我挑战逆境的勇气;这支笔,给了我奋发向上的力量。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大半辈子的时间都用于栽树,房前屋后,田间地头,不管是高大挺拔的杨柳槐,还是硕果飘香的桃杏李,只要是北方能栽的树种,几乎都能在我家找到那些“样本”,最后实在是没地方栽树了,父亲才停下了匆忙的脚步。“前人栽树,后人乘凉”,当年的杨树早已长大成材,当年的各种果树早已挂满枝头。清明之日,植树之时,斯人已去,物是人非,伤心的话语向谁说,只添两行热泪。

有人说,父爱如山,母爱如海。而我却说父爱如歌,像一首没有休止符的父子情歌,千年不衰,万年不败,是生命的延续,是情感的继承。父亲,但愿你听到我真情的呼喊;父亲,但愿你看到我前进的脚步;父亲,更愿你下辈子还做我的父亲。

作者简介:
赵国峰,河北青龙人,2017年至2019年在新疆和硕县审计局进行援疆工作,作品在中国散文网、《援疆干部与人才》《河北审计》《新疆审计》《巴音郭楞日报》蔚县雪绒花原创文学、尚义县鸳鸯河畔文学平台、作家世界等杂志报纸发表,愿与各位文友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