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
作者/平之(陈建平)

关于年龄的俗语与古人想表达长寿之意正好相反,这个俗语是“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既然古人都希望长寿,有的皇帝甚至炼制丹药目的就是希望活的长久,那为什么会有这么消极的俗语呢?
其实这并非消极,古人之所以寿命不长主要是因为战争不断,人们不能过上安定的生活。又因为古代的医疗水平非常有限,人们也没有什么医学常识,简单的发烧感冒也可能致命。再加上一些古代的不治之症,天花、瘟疫还有肺结核等疾病,死去的人有很多。再者,当时的土地耕种率十分低,基本都是靠天吃饭,这就导致了很多地区出现少收和绝收的现象,经常出现饿死人的情况。据考,盛唐时期的平均年龄达到过60岁以上。
苏轼在38岁写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就自称“老夫”。六十岁以上在古人看来就是高龄了。而七十三岁和八十四岁被认为是人的“命坎”,能跨这个坎的人,将会顺利活到百岁,闯不过去的就要离世了。至于为什么会说在这两个岁数的人阎王不请也会自己离世,民间有两种说法。
一说,孔子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开创了儒家学派。孟子是继孔子之后儒家的又一位大咖,与孔子并称“孔孟”。后世尊称孔子为至圣,孟子为亚圣,足以见人们对孔孟二人的尊崇。
孔子在73岁的时候去世,孟子则是84岁去世。中国文化认为圣人都是长寿的,庄子活了83岁,孟子活了84岁,墨子活了92岁。后人认为孔孟二人的寿命具有代表性,并将他们的寿命视为长寿的象征。凭借人们对孔孟之道的信仰,这似乎形成了一种心理暗示,认为这两个年龄点是一个“命坎”。连圣人都跨不过去,普通人就更不容易了。
另说,人的生命是有周期的,一个周期为7~8年。这种说法源于《黄帝内经》的“女七男八”,女性的生命周期是“7”,每7年体现一次生长变化;男性的是“8”,每8年有一次大变化。
所以人们认为每逢到了倍数年龄时,生命就会很脆弱,尤其是在生命周期的起始期和末尾期也就是所谓的低潮期。按这种方式推算,女性在84岁,男性在72岁会比较脆弱。而女性赶在了生命周期的末尾期,也就是84岁;男性则是起始期,也就是72岁的下一个周期始的73岁。
从今人眼光看,以上的两种说法缺乏科学依据,因为生老病死属于自然规律,哪有什么年龄限制。况且孔子的具体生日到现在仍然存在争议,《公羊传》和《史记》记载的孔子出生年份都相差一年。
古人由于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对于寿命的长短通过这样一句俗语进行解释,其实也是一种自我调侃,说明古人的心态非常乐观,能活到七八十岁对于古代人来说就是喜寿了,所以他们并不认为这两个年龄是个坎。
一老翁言,八十岁是起点,一百二十岁是目标。打破忌讳,乐观生活,永保健康!祈祷至命坎之长者,避之化吉,享受晚晴!
2020.4.23

作者简介:陈建平,靖远县东湾镇东湾村人。生于1965年10月。大学本科。中学高级教师,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靖远县县志受聘人员,靖远县地方民俗文化学会负责人。著《甘肃党史人物:欧化远》(已出版)、《靖远地方民俗丛书:谱序碑文祭文》(已出版)、《陇上人物:范振绪》(底稿),主编《农家书库:谱牒、碑文、祭文赏析》(兰大出版社),参编《再奏风雅:2005年中国文化年报》(兰大出版社出版)、《和畅:2007年中国社会年报》(已由兰大出版社出版)、《靖远史话》(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担任副编)、《靖远革命资料汇编》《德润文苑》等书籍。




中华诗歌联合会编辑部


(长按或扫二维码、欢迎加入中华诗歌联合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