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向经典 以古为师
——立才论道之书法篇
文/刘德庆
2012年3月19日,立才校园春意浓浓,为向立才十年校庆献一份厚重的文化大餐,书法创作组成员在教务处组织下,汇聚一堂,交流自己精心创作的书法作品和练字心得,论道书法,充满了浓厚的学术气氛……
李国祥:请问学习书法是先从毛笔开始还是先从硬笔开始?
吴守锋:肯定是先从毛笔书法开始好,因为严格意义上讲书法艺术是指毛笔书法,它是古人演绎中国传统书法艺术的最佳工具。如果学好了毛笔书法,随之硬笔书法水平就会大进。
赵静:我近段书法学习的喜悦是在吴老师的引导下走上了正路。以前也经常练习书法,比如我比较喜欢隶书,在网上随便收个作品就开始临摹。接触吴老师以后才知道这种方法是不可取的,吴老师说要学古代大家,给我推荐了王羲之小楷,结果临习一段感觉就是不一样,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于是我又给韩新老师推荐了王羲之小楷《乐毅论》。要说困惑,我在读帖时发现《乐毅论》首行文字内容不全一样,不知临那个好了。
吴守锋:赵静老师的第一个问题实际是一种审美问题,所谓眼界决定高度。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向古代经典书法学习,是每一个有志于书法艺术的老师的不二法门,试想,几千年大浪淘沙,精典书法作品,彪炳千秋的大家又有几许?不用怀疑,看准了,符合自己的审美,不用怀疑,坚持临摹,为自己的书法艺术殿堂夯实基础。至于你提的第二个问题是这样的,哪一个也不是王羲之的真迹,王书弥足珍贵,比如据说王羲之兰亭序竟被带到唐代宗李世民的墓里,成为千古遗憾,但优秀书家的临本很多,你看着清晰美观认真临摹就行了。
张可:我上大学时经常练毛笔字,现在也很想写好硬笔字,只是现在有一种无可适从的感觉。吴守锋:张可老师现在的状况是汉字结构的把握能力较好,且书写很有灵动性,逐步在有“形”到“意”上提升,这是你的优点,如果让我找不足的话,就是在点画上还欠精到,比如在点画的起笔和收笔上缺少想法,显得太随意。看你现在的基础和结构特点,建议你毛笔练欧阳询的怎么样?
任芳:吴老师,我老嫌自己的字写的呆板,今后应怎样做?
吴守锋:任芳老师,我很佩服你,从实用的角度讲,你在立才做的是最优秀的,教师开会时课桌上你书写的学生姓名可为证。但书法艺术除实用性外,另一特点是艺术性。比如用笔求方圆的变化、点画求参差变化、结构求迎让的趣味等。艺术性是你今后应追求的目标。那也需你选准帖,克己体泳,浸润有年,可望大成。当然苦练是远远不够的,陆放翁诗不是有“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吗?比如读专业的书、读文学的书就非常重要。
于春燕:我临帖时开始很有感觉,可是写着临着就不想临了,怎么办?
吴守锋:那你就索性放下。不妨散散步,听听音乐,毕竟书法艺术是心灵宣泄呀,勉强不得。我不得不说,于老师你在临帖上下的功夫是最大的,我们应向你学习,当然收获你也是最多的,为你祝贺!
姚晓芳:吴老师,我临帖是有感觉,只是在运用时又是自家面目,怎没办?
吴守锋:学习书法好比掘井一样,掘之愈深,源泉愈多,守住一家法,通过对临、背临,意临、通临的历练就会脱俗,而自成风格。谈何易呀?我个人也有同感,说实在话,真草隶篆,我都能写一些,遗憾的是没一门精的呀,但我不灰心,决心和大家一块努力学好小楷,不是有人说不会写小楷不是真正的书法家吗,我信。
王倩茹:我的困惑是现在临帖放不开,老是感觉为求形似描手画脚,并且在怀疑现在临的帖适应不适应我。
吴守锋:求形似,就是入帖,这是学书者应做到的第一步,张海先生说得很好,先与古人合,后与古人离。你求形而苛求点画相似本不是坏事,但理念很重要,我们临摹的毕竟是毛笔小楷,结构可以完全继承,但韵味却会稍减,不可胶柱鼓瑟,亦步亦趋,特别是临碑刻,更要透过石刻,体味原作者的匠心。至于字帖适应不适应你完全靠你自己理解和把握它,再说也没有绝对的适应,感情是可以培养的嘛。
任冰:吴老师,我感觉现在临《乐毅论》挺上手,请问什么时候换帖?
吴老师:以古今学习书法的成熟经验是终生不换帖。学习书法的一般规律是守住一家,不是常听人说,某某是学二王的,某某是学颜、学柳的吗?但不换有不换的方法,就是以一家为宗,学几年后,笔法字法烂熟于心,再由约返博,遍临百家而为我所用,集诸家之长为你守的那家丰富营养,也就是再由博返约,此时再考虑出帖。张海先生的话说是“后与古人离”。当然,出帖是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的事。此时应是人们常说的化境吧。任冰老师,你的悟性很好,临古帖很快入门,真替你高兴,但细致观察你的临帖作品点画细节还得细推敲。我建议你还是以局部练习为主,通临为辅,局部练习求精到,通临学习章法布局,求气韵生动。王艳培:吴老师,我练了多年钢笔字,像某家某家的字帖我整整练了几大本,但是接触古帖以后既有欣喜又有困惑,欣喜的是开阔了视野,明白古人太伟大了,他们的书法作品用笔千变万化,结构唯美曼妙,给人启发,给人遐想,我现在不知怎样才好?
吴守锋:王老师,你的书法结构掌握的也很好,恕我直言,你虽练了多年的现代某家书法,但书艺并无大进。你的收获只是结构而已,用笔与结构显得是那样的单调呆板,创作出的作品则状如算珠,缺乏生机,这应是你取法的问题了。现在潜心临帖就是了。为此我也在深思,时代呼唤大师,苏黄米蔡哪里去了?颜柳欧赵哪里去了?于右任、白蕉、沈伊默哪里去了?多的是浮躁,多得是急功近利??????
韩新:吴老师,我想请你谈一谈硬笔书法的落款问题。
吴守锋:一幅书法作品由三部分组成,正文、落款、印章。落款一般是这样的,篆书、楷书、隶书、行书用行书落款比较合适,草书还用草书落款,但我们还不会行书,也只有用楷书落款了,字比正文小一些,落款要空一个字到两个字的距离,最下端也要留有适当的空白,切忌和正文对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