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纸上的麦子(16首)
文/王国良
1、呼兰河
流淌的未必就是水,即使是水
也是从一本书里流出来的
只要打开就再也无法合上
坐在河边,看一些人
一次次把鱼竿甩出去
又一回回提起来
偶尔把欢蹦乱跳的句子钓上岸
你会觉得这就是一本流动的书
萧红走后,河边来过许多人
当我捧起一朵浪花,洒进
眼波的时候,一些人才刚刚离去
有的捡起一块石头
用河水洗洗,放进挎包
有人灌一瓶河水揣进怀里
还有人搭起帐篷,要在河畔过夜
等待与一位女神不期而遇

2、咣当一声
落日咣当一声
卡在山脊,卡在世界的末端
被卡住的时间急红了眼
在地平线放一把大火
群鸟随目光化为灰烬
炊烟伸长脖子,似乎看到了
我们不曾看到的事物
松花江淌着金子
一路高歌,不改千年的风度
只把背影留给涛音
去装填永远不满的大海
伫立左岸,把右岸让给芦苇
让给原野,让给长出尾巴的蛙鸣
让给历史泥泞的脚印
白杨树下,我只轻轻一推
夕阳就坠入江底,溅起满天星光
3、白桦林
走进静静的白桦林
你举起一柄蓝花伞
就像举起了对故乡幽蓝的思念
这片从大山移出来的美
就像从弯弯的山路走出来的你
站在哪里都是一棵美人松
是邂逅,也是相约,你和白桦林
对望成峰,湿漉漉的眼神
涌动着母亲河流淌的方言
蓝天绿草如画,返青的风
从你的红纱巾吹过,而你和白桦树
就是画中题写的一首怀乡诗
临别,你给每一位白衣老乡
一个深情的拥抱,春风里转身
白桦树又一棵棵围上来
挡住了你回家的小路

4、树化石
一再被深埋,直至化为一截石头
错过的绿,折叠成一卷史书
你像一个无处安放的叹号
木纹依旧,清晰如岁月的指纹
却不敢触碰早已风化的虫洞
那只啄木鸟,还在大森林
飞来飞去,敲击远古的回音
而你站在红木底座上,像一位
沉默的证人,满身嶙峋的伤口
仿佛还在发出断裂的脆响
一些人从你的脚下走过,表情凝重
就像遇到了一身封尘的自己
5、一只碗
每个人都有一只碗
总想夹几筷子自己喜欢的菜
细细咀嚼或狼吞虎咽
有时不是碗太小
而是心太大,所以碗里
剩下的东西还有很多
饭桌上端起来的不都是碗
有时是温饱,有时是唠叨
更多的还是滚烫的亲情
餐后放下的也不都是碗,有时是
初升的太阳,闪烁的星辰
一个要离开的家,一个要告别的人
有的碗是塑料的,有的是金子
做的,端起来轻重有别
盛上大米饭,都是一个味儿
6、老槐树下
每棵树下都有时间的影子
用阳光调整自己的坐姿
或在摇椅上等待
落霞最后的叮嘱
当父亲的二胡在一支曲子里
把黄昏拉断,把小村的灯光拉断
树下奶奶讲过的故事
还在藤蔓上攀爬
滴滴答答洒下的
不知是露珠还是泪水
喜欢在老槐树下仰望星空的女儿
偶尔也学李白望明月
只是她的故乡就在树下
就在一首诗的呼吸里
安静的睡去或醒来
7、故乡的白桦树
一片连着一片,像站立的雪
活着的雪,长着绿叶的雪
走近了,才发现它们是一片白桦树
一棵挨着一棵,把山风挤成了苗条的
白衫少女,把月光挤成了修长的岁月
把苦涩的香,挤成了白花花的鸟鸣
每到春天,树汁都会从新鲜的伤口
冒出来,去寻找那棵被伐木号子
喊走的树,也会结成薄薄的冰,成为植树人
甘冽的冷饮,灌溉汗流浃背的日子
化为枯枝,也会长出嫩滑的蘑菇
举起一把把小花伞,等待小村背着柳筐赶来
把它们一朵朵带走,成为人间美味
也会站成山里人家的篱笆墙
爬满牵牛花 油豆角和黄瓜秧,等待
磨出老茧的手,把一个肥美的秋天拎回家
那一只只画着黑眼圈的眼睛
多像奶奶生前村口湿漉漉的凝望
而一切已都成为过往,只有那片白桦树
还在思念中顶风冒雨,舒展着根芽
8、白手套
像雪花一样白,却沾满了
红十字梅花的来苏味
妹妹曾戴着它,在小兴安岭
一座木刻楞医院
一次次把挂彩的“顺山倒”号子
从死神手里夺回来
闲下来,就坐在诺敏河边
蘸着白桦林的倒影
把手套和自己的歌声洗净
直到把木刻楞还给大山
还给瓦砾钻出来的小草
才背上一沓雪青色的回忆
成为另一座城市的美容师
每一场大雪停下来
都要戴上白帆布手套
挥动一把扫帚,把黄昏扫进月色
从午夜扫出黎明
之后,把汗湿的手套和往事
摁进水里揉搓,直到揉出
两鬓霜雪,拧出苦参花的幽香
9、旅 痕
很少回过头去
看留在身后的脚印
总习惯匆匆赶路
连梦都是一座又一座
通向黎明的栈桥
直至在时光深处越陷越深
才知道有些脚印已成为命运的破折号
或岁月散落的断章
而在松花江畔
那一行行被江水洗濯的旅痕
却像一首首小诗,用金色的咏叹
歌唱着自由和爱
当我再次转身,脚印已被波浪
带走,汇入浩浩江涛
像一群奔向大海的鱼
10、谷 雨
北方以北春来迟
像一头老牛,啃着时光的青草
在我的一首诗里,喘着粗气
种子一晒再晒
与阳光对视着爱情
而父亲的犁铧挂在山墙上
已成为大地的遗物
山谷的风从屋檐吹过
把布谷的叫声吹成四月的尾巴
摇曳着空茫与寂静
等待一场预定的小雨
冒出新芽的日子
与蒲公英荠菜一起剁成馅
掺进含苞待放的念想包进饺子
煮一锅白白胖胖的民谣
那些要离开故乡的人
扛一捆树苗来到南山,把另一个
自己栽进故土,一脚脚踩实
再怀揣大山的叮嘱上路
11、遥远的冰凌花
鲜嫩的碎金子,从山顶铺到村口
一直把早春领回家
陪奶奶坐在土炕上纳着鞋底
淘气的孩子,总要从雪野采回几支
别进儿歌,把日子打扮成
一个漂亮的小姑娘
从村子里蹦蹦跳跳的走过
清冽的香斟满了女人的酒窝
灌醉了彪悍的伐木汉子
也擦亮了梅花鹿和野狍子的蹄音
洒满每一条桦林小路
每一朵都点燃生命的火焰
熬煮着料峭的风寒,也熬煮着山里人
凌霜傲雪的品性,让大山的儿女
怀里都揣着一轮初升的太阳
而故乡早已让位给一片樟子松
成为天幕下一颗颗散落的星星
只有冰凌花还光着冻红的小脚丫
站立山坡,守护着先祖的美德
12、旋覆花
扎根荒滩 田头 地角,像繁花落尽
大地上的一块补丁,雅致的名字
如书香门第走失的一个孩子
一丁点小花,每一朵都是金子
蓓蕾如蓄势已久的忠贞,若被季节的眼神
点燃,就是一场谁也拦不住的烈火
每一个花盘都是一张太阳的脸,摇曳
风雨,笑对别离,用芬芳的光芒照亮
每条小路,让老人和孩子领着歌声通过
花瓣如菊,宛若针尖,却无意刺伤
绿肥红瘦,如果陶渊明健在
是否会把她移植东篱下,成为南山回望的一道风景
旋覆花,金佛花,总会想起
故乡的二妹,抛开远在他乡的小家
年复一年,茹苦含辛,侍奉年逾九旬的老爸老妈
硬是把一颗孝心,熬成了一朵苦香苦香的
小花,把一个美丽的传说,讲成了一个
柔肠百转的故事,哦,旋覆花,金佛花
13、无限好
那年一家三口回老家过年
坐在小火车上,每到一站
时间都像冻结在铁轨上
等到满载原木的列车
从峡谷间呼啸远去,绿皮火车
才能喘着出气,吭哧吭哧上路
张家湾 西北河 六棵松
与亲情越来越近,女儿已开始欢呼雀跃
而此时,火车轮子,却突然在雪海抛锚
一些人开始踏上山路,十里阔野到处是雪
只有北风心肠最软,蹲在林子里不再出来
从山村奔来的一辆马车嘎然而止
邀我们赶快上车,陌生的面孔
熟悉的乡音,就如坐上了四月的春风
好心和善举,在一杆马鞭上摇晃
偶尔把冬夜抽出一道口子
无限好,总以为并不存在,却隐藏在
故乡的山沟里,就像小兴安岭九色鹿的传说
14、纸上的麦子
一直忙于收割纸上的麦子
驼背的腰身一弯再弯
很像一把老家砍山的镰刀
好久没有听到双亲的叮嘱了
暑热漫过汗湿的思念
牵挂就是窗口伸长脖子的张望
把手机贴近遥远的山村,屋后哗哗
啦啦的溪流,窗前叽叽啾啾的鸟语
争相挤入听筒,忙着为二老配音
二妹病已痊愈,父亲又可以出门远行
母亲说到自己,九十多岁的笑声
响彻红松林,引来千山万壑的呼应
每句话都像小兴安岭熟透的马莲果
沟枣子,浓香扑鼻,粒粒都装满了
大山的陈酿,含到嘴里心就化了
每次醉饮,都如一次灵魂的省亲
一步步走出大山,两脚趟满了乡情的露水
再次走回麦田,到处都是蝈蝈的叫声

15、老照片
孤寂的下午,打开
老相册,翻看乡间往事
抚摸记忆的老日子
一指柔情,蘸着一首老歌
将我的怀想
一层层往深里加重
年轻的父母,年幼的我们
青春怀抱青涩,岁月
还没来得及把纯真做旧
回家的方向,远山连绵
林涛跌宕苍茫
被拔掉炊烟的老屋
已成为纸上勾勒的故居
黄昏渐近,风铃幽幽
每个人都有回不去的故乡
我喜欢你恬淡的禅韵
晚霞漫过泛黄的时光
漫过暮归的遐思,像有人碰翻了
一缸缸故乡的山葡萄酒
把落日越泡越紫
16、捡石头
独自走进河谷
去捡那些无人摸过的石头
风穿过山路
像有一群看不见的古人
从身后追上来,又匆忙远去
低下头,花岗岩玄武岩
被时间碾成鹅卵
等待又一场山洪
为它们换个做梦的地方
一直没有遇见要找的那块
它应该还有棱角,遍体鳞伤
写满只有我能读懂的文字
用河水洗去脸上的苍茫
映入清波的表情,像一块嶙峋的玛瑙
只是,一伸手已被浪花卷走
沿着河畔逆流而上,荆棘纵横
万籁寂静,只有啄木鸟
为跋涉者敲打着激情的木鼓
本版责任编辑:彭永征
作者简介:
王国良,黑龙江大庆人。中国石油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北大荒作家协会会员。诗文见诸《诗刊》《星星》《诗林》《诗潮》《上海诗人》《延河》《牡丹》《大地文学》等200余家文学期刊,入选《新世纪诗选》等60余种文学选本。出版诗集《祖母绿》。有诗被译成英文、德文,编入德国基尔大学教材。获中国诗歌在线2018中秋节诗赛一等奖等。
投稿方式:
邮箱:758774822@qq.com
微信:a13618258998
参加诗歌大奖赛者,请在邮箱标题栏目注明“当代先锋文学诗歌大奖赛”字样,否则视为普通投稿。
投稿格式:标题+作者+正文+简介+照片
总顾问:刘杰(与海子同时代的三个先锋诗人之一,著名策划家)
顾 问:
荒村(大平原诗刊、中国民间诗歌读本主编)
廖望月(诗天子诗刊创始人)
王笔正(书法家,诗人)
阿俊
社长:彭永征
总编:刘艳芹
副总编:吴北平
小说主编:彭永征(兼)
散文主编:吴北平
现代诗歌主编:刘艳芹
古诗词主编:彭永征(兼)
英汉互译主编:蒋怀文
英语主播编辑:蒋怀文
法律顾问:刘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