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意最重是家国》
——读张学文先生《中华张氏群星颂诗文集》有感
作者⊙孤舟蓑笠翁
总编⊙北 极 星
主编⊙刘 茂 元

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化长河中,家族文化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我们在学习、敬仰先贤的时候,如果先贤正好又是同宗,那种油然而生的自豪感,一定会流诸于每一个人的眼神、言语和他的肢体。这种独特的家族文化,也正是中华文明区别于其他文明的一个重要载体。 把“国”和“家”一直紧紧连在一起的,只有在中华文明中,才至始至终都根深蒂固。“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就是最好、最真切、最简单的阐释。
所以,自古以来的炎黄子孙,都有一种“小则以家族为荣、大则以国为重”的情节。文人墨客更是“处江湖振家业,居高堂报国恩”,这样的例子,翻开历史,不胜枚举。而在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位虽然身为布衣百姓,却一直心怀家国的师长,他就是张学文先生。而他,把自己这种情怀,汇集成册,便有了《中华张氏群星颂诗文集》呈现在我们眼前。但是,读者朋友一定不要仅仅看过书名便妄下结论——这不过是一本和张氏家族有关的书嘛,何来与国相联?果如此,那就一定得请读者朋友细细看之、慢慢读之、深深品之。

张学文先生这部《中华张氏群星颂诗文集》多达438页,分为上中下三个篇章。上篇“张氏风采”,不用说,便知道所有诗文都和张氏一族相关,但作者在“以家族先贤为荣”的同时,浓墨重彩地抒发了爱国之志。中篇《时代飞歌》,所辑作品集中体现了张学文先生作为一个扛过枪、育过人的社会人、热心人、底层人,对我们这个时代、在我们身边发生的、看到的、听到的事件,所思所想所虑,同样流露出他浓厚的家国情怀。下篇《正本清源》,则主要是关于张氏一族的相关论文和散文。因此,概括起来,这部诗文集里的“家国情怀”,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 上图,是成都糖人张传人张益良宗长。

从赞缅先贤中找到家国情怀的契合点,是诗文集的显著特征之一。作者为张氏始祖挥公和历代张氏先贤挥毫赋诗,表达着自己的敬仰之情。特别是对于张氏始祖挥公,可谓不惜笔墨颂之:“日坐营账运筹幄,夜观孤星造弓弦。九战蚩尤定天下,一箭神勇凯歌旋。”(《中华张氏开山始祖青阳王挥公陵》),又虔心拜之:“一对红烛照天界,三柱清香敬祖先”(《祭始祖挥公》)。从作者近二十首为张氏始祖挥公所写的诗中,我们不但了解了张氏始祖挥公的不朽功绩“造弓弦”“战蚩尤”,而且知道“张”姓之由来的确与“弓”有关。张氏始祖挥公因助黄帝战胜蚩尤统一华夏,获“张”姓,难道仅仅就是一姓而已,这不正是最初的报国情怀。因而,“家国家国,国家国家”怎么能够分得开呢?接下来,张学文先生把他所知道的张氏先贤,基本上都用诗的形式,表达了崇敬与歌颂。从玉皇大帝张有人、文昌帝君张仲、纵横家张仪,到张良、张飞、张若虚,再到张自忠、张大千、张爱萍,这些光彩照人的先贤,给了作者身为张氏一人的骄傲和自豪之情,除却“小我”,“大我”精神自然而然流露于笔端:“励精图治匡社稷,重振国威新气象”(《文昌帝君张仲》)、“公正施法得民心,天下无冤放彩霁”(《大汉名臣张释之》)“超群胆略荡倭寇”“舍身成仁举世惊”(《颂抗日名将张自忠》)、“勤俭节约为人民,继续革命志不移”(《读开国少将张开基回乡发脾气有感》)……

从平常生活中寄托家国情怀,是诗文集的另一个特征。在广安思源广场,作者忍不住睹物思人“虎啸神州振朝纲,宏伟蓝图绘江南。改革开放转乾坤,南巡金言降甘泉。”歌伟人、赞老乡,自然而然出口成章。听闻三农免税,作者忍不住激情放歌“退耕还林神州美,锦绣河山人间醉。济世安邦大扶贫,亿万三农得实惠。”皇粮国税,似乎从有国家以来就存在与老百姓的生活之中,但是,中国就结束了这看起来“天经地义”的“皇粮”,不但不收,反而还给补贴,曾经为所未闻之事,就真真切切的发生在这片土地上,作为诗人,又怎么能无动于衷呢?对于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诗人当然有“诗”来赞:“星箭破雾巡霄汉,嫦娥奔月探广寒。吴刚仙睡惊魂起,笑看神州百花欢。翻天覆地六十载,高楼广厦千万间。茅屋秋歌今安在?盛世春雷愁诗仙。”(《登月梦成》)最可贵的是,这首诗作者用典顺手拈来,夸张手法恰如其分,真实妙手偶得的佳作。当然,作为讴歌时代的章节,里面的好诗还有很多,读者朋友可自由赏读,以为乐趣。

以景抒情,通过对美好山河的描绘表达家国情怀,是诗文集的第三个特征。如《戈壁飞雪》“天山飞雪卷戈壁,北风怒号何太急?番国古城舞银色,飞鸟归巢无声息。”戈壁雪景,不由让人眼前一亮。又如《观天山雪景有感》“雪峰矗蓝天,青松遥相伴。难见飞鸟过,圣洁无尘染。愿做徐霞客,甘为世外仙。”天山,在历来的诗词中,都处于一种特殊的地位,一直以来在国人的心目之中,都有着特殊的情感,真正是一座“圣洁”的山,未曾受到过一丝一毫的“尘染”,如此的地方,当然会让每一个人心生向往——“愿做徐霞客,甘为世外仙。”也就一点也不奇怪了。再比如《归心似箭》“安康入蜀穿隧道,深山难见阳光照。只听车外风声响,故乡不知何时到?”一个归乡游子急迫的心情,跃然纸上,简洁明了,一气呵成。虽然在整个诗文集中,这样的作品数量较少,但也表明作者并不是一个仅仅关注家族文化之人,在直抒胸臆的抒发家国情怀的同时,还能够从另一个侧面抒写,展现了他的多面性写生的特点。

当然,在阅读中,我们也会找到诗文集几处明显的硬伤:一是在写作技巧上比较单一,缺乏意象支撑,让人有“老干体”之念。二是部分作品打磨雕琢不够。如在《北上祖地——挥陵饮清泉》中,有“心潮澎湃奔祖地”“四面八方聚清河”两句,意思重复,实不可取也。三是一些长诗显得不够精炼,个别的层次有些凌乱。
总体来看,张学文先生的《中华张氏群星颂诗文集》还是值得一读。其中许多对仗、用典、反问等都非常精彩,能够会给予每一位读者以启发。诗文集中多方面所展现的家国情怀,更是每一位读者需要用心、用情去领悟,如然,方不负学文先生写作、编辑这本诗文集的初心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