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赏析
文/康永花
这次河北网上联考作文是对“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理解。我给赵老师发过去后,没想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就给我发来了一篇佳作,欣喜,感动,更多的是敬佩,然后就是品味学习借鉴,现把自己的学习收获写出来,望老师指导为盼。

一,大主题观。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是一种时间观念,也是一种行为,一种态度,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情怀。韶华就是美好年华,青春,扩而大之就是美好时代,人生。珍惜时间,立志成才,不负时光,勤奋工作,只争朝夕,努力拼搏,肩负使命,勇于奉献,忠于祖国,敢于牺牲。赵老师的文章开篇就定位在大主题“只争朝夕,献身祖国,不辱使命,不负韶华”,而不是停留在“珍惜时间”这个低层次命题上。这就是赵老师经常说的大主题观——家国情怀,奉献精神,民族大义,担当使命等等,以不变应万变,大主题应对千变万化的作文话题,关键是看你怎么去扣题,赵老师的文章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我们一起学习体会。

二,贴题表达,严丝合缝,材料、题目和主题浑然一体,贴得紧,靠得死。
首先看开头起笔用毛泽东的名句“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一语点题,一个“中国速度”暗含争分夺秒,抢时间,抢速度,切合题目,化用“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引出本文中心句“中华儿女,只争朝夕,不负韶华”,题目和主题完美结合,既点题又点明中心。

再看二三段详写的部分,火神山雷神山这些年轻的建设者,概括叙事,抒情性记叙描写,突出人物精神,“夜以继日”“累了倒在工地,醒了投入战斗”以极其俭省的笔墨高度浓缩事件,“最紧要关头”“拔地而起”“十天,神速”,抒情性的描述,赞美,惊叹,感动之情自然抒写,没有重复“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句句都是表现争分夺秒,献身祖国,不辱使命的主题。结尾一句议论抒情“一群默默无闻的英雄,青春在风雨中闪光,韶华在战斗中升华”点明了“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内涵就是实现人生的价值,让青春无悔,让韶华升值。

我们再看写张定宇是怎样贴题扣题的,首先引用张定宇的话“生命属于我的时间不多了,我必须跑得快,才能跑赢时间”,这句话很好地诠释了题目,事件的叙述同样突出精神,暗示题目,“生命倒计时”“展开决斗”“凌晨两点睡,四点起床”典型情节中的细节,正是张定宇“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外在表现,凸显无私忘我的精神,彰显医者仁心的情怀,中心不言而喻。

最后看略写的部分,李文亮、张静静、夏思思、300多个救护队、4万多飞虎军,老师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紧紧贴着题目和主题来写,像“第一时间,争分夺秒吹起警哨”“不到两小时”“不到一个昼夜”“下机直赴疆场”“几个小时不喝水,只为节省分分秒秒”等等,把“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具体化,形象化,感情化。这一部分把事迹融入到议论抒情化的语言中,点精神,扣主题。

文章的主体由详到略,点面结合,表现的是群体的形象,呈现的是一个时代的风貌,展现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结尾水到渠成,站在时代的高度,历史的角度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升华主题。

三,名句引用,信手拈来,经典金句,俯拾即是。
“青春在风雨中闪光,韶华在战斗中升华”“铿锵有力的足音是初心的律动,夜色茫茫的身影是使命担当”“用青春书写抗疫之歌,用牺牲彰显赤子之心”“愿以吾辈之青春,护佑盛世之中华”“铁肩担道义,初心照日月”老师的议论抒情性的句子,有哲理的高度,有思想的深度,有感情的温度,点题扣题的经典句子,不重复,耐品味,贴题紧,扣题准,每一句话都恰到好处地用在合适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诠释着中心,既能荡开,又能说圆,还有句子的整散结合,长短结合,读起来节奏鲜明,气势磅礴,感情充沛,称赵老师为语言大师,名副其实,语言功力,望尘莫及,我们只有加倍努力。

正如许多人所言,读赵老师的文章,百读不厌,每一篇文章都是很好的写作范例,都值得我们细细揣摩,好好研读。江山代有才人出,感谢赵老师的引领,指路。


附原文:
只争朝夕 不负韶华
文/卓尔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条河。这是毛泽东主席对“中国速度”最好的描述。可惜,他老人家无法见证“今朝风流人物”,英雄中华儿女,只争朝夕,献身祖国,不辱使命,不负韶华的壮举!

火神山、雷神山建设者,七八千主力大军都是80后90后年轻人,他们夜以继日,累了倒在工地,醒了投入战斗,在抗疫最紧要关头,两所医院拔地而起,“眼前突兀见房屋”!十天,神速,惊天地,泣鬼神。一群默默无闻的英雄,青春在风雨中闪光,韶华在战斗中升华!

生命属于我的时间不多了,我必须跑得快,才能跑赢时间;我必须跑得快,才能从死神手里抢救更多的病人!身患“渐冻症”的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在生命倒计时里,带领全院600多名医护人员,与病魔展开决斗,救助危重病人上千,死亡率创新低。60多个日夜,他常常凌晨两点睡下,四点起床,铿将有力的足音是初心的律动,夜色茫茫的身影是使命担当。

“如果病好了,我还返回抗疫一线”,他在第一时间,争分夺秒吹起“医者仁心”的警示哨,多少人安然无恙,他“捐躯赴国难”,生命定格在35岁。愿以吾辈之青春,护佑盛世之中华!她抗疫归来,倒在31岁的春天。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穿上防护服,像前辈一样救死扶伤,忍辱负重。多少像李文亮、张静静、夏思思一样的年轻人,在国家危难之际,主动请缨,挺身而出,执甲前行,不计报酬,不畏生死,用青春书写抗疫之歌,用牺牲彰显赤子之心。300多个驰援武汉救护队,从报名到集结平均不到两小时,4万多飞虎军“万里赴戎机”平均不到一个昼夜。下机直赴疆场,几个小时不喝水,不去厕所,只为节省分分秒秒,多抢救一个病人。

铁肩担道义,初心照日月。让我们记住,2020年春天,这些逆行者,这些大爱无疆,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用勇气,用生命书写的爱国报国诗篇的英灵。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历史会牢记你们!


作者风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