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吟诗社创作班讲座
第一讲 绪论:为何学诗词(纲要)
主讲/曾佐勋
2020年3月25日
一、国魂凝处是诗魂
2009年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发表杨叔子院士为江苏高邮88岁颜仁禧老先生《诗风吹绿校园春》诗集(续集)题序诗:
诗风吹绿校园春,米寿诗翁续力耘。
寄愿儿孙诗志在,国魂凝处是诗魂。

国魂凝处是诗魂牌匾
美国著名诗人魏特曼说,“每一个民族的最高凭证,就是这个民族自己产生的诗歌”。国魂,就是国家灵魂,国家品格,民族精神,民族传统,民族精粹的艺术表达。在外交对话中,都会用到本民族的精彩诗句。
二、 文化基因要传承
民族文化是民族的基因。中华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
2010年3月27日,中华诗词学会顾问, 杨叔子院士在瑜珈诗社中华诗词写作班开班典礼上指出:
“基因会遗传,文化要传承,经典需诵读,诗教应先行”。
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基因,是一个国家立足所不能丢失的东西。
2010年4月,本人在参加华科大瑜伽诗社成立20周年纪念活动期间,撰写贺诗一首,其中,也将中华诗词作为炎黄子孙的遗传密码。
【七律】敬贺瑜珈诗社成立二十周年
文/曾佐勋
诗教先行入校园,施肥培土二十年。
芬芳桃李遍寰宇,快乐园丁尽笑颜。
华夏精神求久远,炎黄密码得遗传。
理工文管齐发展,大展宏图慰圣贤。

2012年9月28日,作者在华中科技大学“全国诗教先进单位”授牌仪式上。 从右至左:高治、李白超、杨叔子、王文英、曾佐勋
三、腹有诗书气自华
1945年秋天,伟人重庆谈判期间,赠给柳亚子先生的《沁园春·雪》一词(写于1936年),震撼了整个国名党政界。原来一致被宣传成“土包子”,突然成了令人仰望的大诗人。
《【七律】重庆谈判》,“有田有地吾为主,无法无天是为民。重庆有官皆墨吏,延安无土不黄金。炸桥挖路为团结,夺地争城是斗争。遍地哀鸿满城血,无非一念救苍生”。也成了当时政治斗争的锐利武器。
四、审美情趣大提升
1. 诗词歌赋练审美
1.1 文字美
格律诗词,是美学艺术组成部分。美好的诗词,百读不厌,令人回味。
1.2 诗书美
美好的诗词,配上美好的书法,具有双重文字艺术魅力。

诗书美
1.3 诗画美
自古以来,很多著名中国画,都有诗词题注。增强画作艺术欣赏价值。
1.4 诗影美
自2009年开始,中华诗影艺术第一人刘后清先生致力于中华诗影艺术研究和普及,由诗词家与摄影师及诗影艺术制作师相结合,制作了大量精美诗影作品,已经发行100期微刊。出版有《诗影中华》专著。得到人民网、新华网等多种媒体推介。中华诗影艺术关山共享平台荣获全国终生学习品牌项目称号。

诗影美
五、心灵不死,以心走路
最后,以叶嘉莹先生的话结束序言:诗,让我们心灵不死;诗,就是心在走路。

作者简介:
湖北省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地质大学文学协会副主席,大地行吟诗社常务副社长,诗社培训班主讲教师,蓝宝石体育舞蹈协会会长。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博导。在《中华诗词》,《瑜园诗选》《亚省时报》等公开出版物和《中国地质大学官微》《中华诗影艺术》、《都市头条》、《西江月》等电子期刊发表诗词作品50多件。在美国《亚省时报》B2文学艺术版担任主编。在中外期刊发表论文170多篇,专著8部,教材4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