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读书日:作家捐书倡导读书

(《西部人文学》文兵元报道)4月21日,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著名1号作家、金牌编剧、甘肃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延安文艺学会副会长陈玉福先生以实际行动倡导读书,向中共金昌市委党校捐赠《陈玉福精品文集》(20卷)、《建军大业》、《西凉马超》、《八步沙》等个人作品18种,207册,总价值10727元。

据悉,为了支持中共金昌市委党校建立图书馆,中共金昌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发出号召,向市委党校捐赠图书。陈玉福先生系金昌市专业作家、中共金昌市委党校客座教授,他感觉捐书建设图书馆,功莫大焉,于是将自己的部分作品拿出来支持市委党校图书馆建设。

对此,《西部人文学》派出编辑到捐赠现场采访了陈玉福先生。

首先,是为什么要读书的问题。陈玉福先生说,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长期坚持读书,就能从身体里透出一种自然而然的高贵的气质。读书越多,内心世界会越丰富,眼界也会越开阔。不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鉴赏力。古人云:“外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越久越深。”书读的越多,越能体会到读书的乐趣。小时候,我爱读小说,《三国演义》里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超人的智慧、豁达的心胸令我特别崇拜;马超的武艺高强、一心辅佐汉室的英雄故事让我心潮澎湃,心向往之。我不会写诗,但我喜欢读诗,“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的伤感,“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体验,都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影响。“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的书多了,就尝试着写作,坚持了几十年,今天居然也成了作家。这都是读书给我带来的乐趣。

其次,是如何读书的问题。陈玉福先生说,读书多了,就有了写作的冲动,于是就下定了当作家的决心。这之后,我就更加刻苦的、有计划的阅读了。因为,没有阅读,就不可能创作。我阅读的经历仍然是十分的艰难,小时候,我在农村生产队务农,农闲的时候,我骑自行车到40里地以外的县城图书馆,和图书管理员拉上了关系。这是一个漂亮的、心地善良的女孩,她在每一周周末下班后,在办公室等着我来借书。因为白天我要参加生产队的劳动,不能进城。所以,我只能在下午收工后骑自行车到县城图书馆去借书。可以这么说,我在这一段时间里,读了不少的书。每到晚上,在家中的煤油灯下,我读完了不少的中外名著、文史地理和文艺理论。坚持业余时间读书,让我增长了不少知识,也改变了我的生活。1978年,我们村的小学里缺一个民办教师。大队书记是我小学的班主任老师,他叫姚生兴。他是一个非常爱才的书记。为了把真正的人才吸收到学校里来,他亲自主持了一场严格的考试。在这次考试中,我这个小学生,在与全大队80几个高中生的对垒中,考出了第一名59分的好成绩。同时,这个时候的政治气候也已经宽松了。所以,我就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我当老师的七年时间里,我又读了不少的书。同时,我也发表了不少短篇作品。可以这么说,如果不是坚持读书,我根本就进不到学校里当老师。同样,如果没有这一段相对稳定的读书学习,我的创作道路可能会更加艰难。

再次,是为什么要写作的问题。陈先生说:小时候,母亲对我的严厉近乎苛刻,我背不下去书时她用揪疙瘩惩罚我,她虽然只进过几天识字班,但她深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真谛。她常常对我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只要你读下书,就能跳出农门,就能娶上媳妇。所以,30年前我的写作很是功利,一是为了实现母亲的心愿,二是为了跳出农门。为什么要实现母亲的心愿?就是为了报答母亲的生育和养育之恩。人活在世上,要有感恩之心,要感谢父母的生育和养育之恩,要报答老师的教育之恩,还有朋友的帮助之恩和贵人的引路之恩。

采访结束的时候,陈先生向青年朋友们提出了如下建议。陈先生说:人生没有白费的努力,也没有碰巧的成功。在我们的生命里,在我们的血液里,蕴含着、流淌着我们读过的文字、走过的路、爱过的人。我们坚持不懈的阅读,再加上奋笔疾书的每一天,包括我们积极地、高质量的生活和工作状态,这才是人生的状态。在我们周围,有不少人只追求很大的成功,岂不知,世界上最难做的不是大事,而是小事。如果一个人锲而不舍的做好每一件小事,把小事当做大事来做,久而久之,你实际上已经成功了。就拿我们在坐的大家来说,你只要做好你的本职工作,实际上,你已经成功了。让我们做一个有气质、有理想、有成就的读书人吧。这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梦想,但我们同属于一个中国,所以每个人的梦又与国家民族的兴衰、荣辱紧密相连。所以,中国梦归根到底是我们大家的梦,积跬步方能至千里,积小流才能成大海。只要我们人人都敢做梦,我们的梦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向“都市头条”选送的文章是西部人文学、1号文化总网最优秀的文章。欢迎您参与,投稿。请关注下面的二维码,您的大作才能登上面向全国发行的《西部人文学》杂志。谢谢。】

[都市头条]

[西部人文学编辑部]

[1号文化总网]

本文编辑:紫云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