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生日快乐!”
作者:王老五
今天是父亲78岁生日,可是,昨天他就住进了医院,今天他应该是躺在医院的病床上,我老家的哥姐们,可能很难给他一个生日庆典了。
但是,父亲从来都不在意生日庆典的。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农民,一生厉行节约、勤俭,注重过日子、实在的生活,即使现在生活条件好转了也不例外。
时光回到30年前的今天,当年,我17岁,在我们乡附属小学上初中复习班。我原本有两个哥哥三个姐姐,如果回溯到上世纪70年代及80年代,我们家这种情况可以想见是极度贫困的,我的五个哥姐分别在小学或者初中就相继失去上学的机会,之后早早地走上了种庄稼、打工、结婚、生子的几千年来中国农民的老路。父母亲也是按完成任务的理念与使命,将哥姐一个一个抚养成人至成家立业。而我,作为最小的一个孩子,还没有进入父母亲操持的范畴,于是,我初中毕业未考上中师能有幸继续复习。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哥姐如此,我懂事也比较早。复习的时候,我懂得了父母亲生活的不容易,知道了自己再不奋发未来将很难很难。当时,父亲在场上给我找了个住处,周一到周五我都是不回家的,整天就在住所学习、学习,从太阳还没升起到日上三竿,从太阳已经落下到别人早就入睡的深夜。甚至,因为是复习,我几乎都不去上课,只是去参加考试。学习,是全靠自律的,每次考试,我的成绩都很好,一直都名列前茅甚至经常就是班上的第一名。
30年前的今天,也许我已模糊体谅到父亲的不容易以及对子女无尽的爱。当天上完晚自习(以同住处其他去学校上课同学的作息时间计),我突然觉得还是应该回趟家,祝父亲48岁生日快乐。说走就走,照明设施都没有,我一阵风地从场上跑了2.5公里摸黑回到家。还好,当天父亲的生日还是有2-3个亲友在一起吃饭,并且还没有结束。我记得我当时给父亲唱了一首用《妈妈,祝你长寿》改编的《父亲,祝您长寿》歌,然后,给父亲献上了现在可以称作“祝寿词”——当时在回家的路上即兴创作的散文,原文当然是记不得了,但是,我清楚地记得用了当时我具有的所有文学才思,用了“大喊大叫”的手法高度赞美、讴歌了父亲的功绩——那是功比天高、能盖万物的丰功伟绩,我也清晰地记得文末我写道:从今天开始,我要改口以“父亲”来称谓我伟大的“爹”——觉得只有用“父亲”的称呼才能表达自己的尊崇与敬爱。
父亲,您还记得30年前您48岁生日么——那是我参与您的第一个生日庆祝?
也许读者们会笑话我的行为还有语言。30年了,我也承认自己当年的语言过于幼稚与夸张。可是,对于儿女来说,自己的父母亲为什么不是伟大的呢?!近两年,我在倡议我们家族写家谱,也一直在思考为我的父亲立一个传。可是,尝试了很多次我都无从下笔:父亲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在时代的洪流及历史的沧桑中真的很微不足道,自己的文学水准、哲学思维也没有达到提升一个普通农民价值的水平。于是,每每搁笔,怅然止步。

父亲生于1942年阴历3月29日,那时中国还没有解放,他自小身体羸弱,但是好在爷爷奶奶居然送他读完了高小。他经历了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土地改革运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全国性大饥荒、文化大革命、集体劳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个人的命运始终随时代的洪流随起随浮。15岁起当过村里的电话员,生产队会计、副队长、队长,虽然中间也曾断过,但是前前后后担任队(组)长超过30年。80年代初带领王家山族人从十多公里外引水、用三台抽水机抽提100多米高再建几百米引水渠抗击旱灾;80年代末翻山越岭拉高压电,从此昏黄煤油灯照明时代一去不复返;90年代排除万难修建通往队上的公路,以至于现在我驾车回家,能将车直接开进家门。路过通队公路时,作为土木工程师的我每次都会惊诧:当时以他为首的族人是如何做到选线如此科学合理的?如何确定高程的?如何实施爆破的?如何在没有任何机械的情况下将几万方土石高挖低填的?我小时候有一个特异功能:每天做作业到很晚的时候,听到外面的脚步声,我能清楚地分辨来人是其他人还是父亲——那是他解决了邻里纠纷或者帮族人代写书信后回家的得得跫音!
前文就说到,我的父母亲总共生了3个儿子3个女儿。我大哥63年出生,后面每两年生一个,到我这里父母亲终于决定不能再生了,刚好国家开始提倡计划生育,父亲就结扎了。养大我们兄弟姐妹6个,我幼年记忆最深刻的当然是饥饿,70年代晚上经常吃不上晚饭。从打有记忆起父亲都是瘦弱的——皮包骨的那种瘦弱,加上他自小身体就不好,因此,从小我就经常听到父亲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我活不了几年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我家的光景一年就比一年好了。可是,那时候哥姐逐渐大了,80年代,我们家几乎每年都在“做事”,在打石头、做瓦、修房子、哥姐结婚、哥姐生小孩送月蜜……中循环往复,那时候做这些也花不了几个钱,都是请人帮工以后还工,但是,“做事”请人总要吃肉、粮食尤其是大米,于是,几乎整个80年代,我家的粮食尤其是大米都不够吃。还有,我二姐在16岁时,在医院的病床上、在父亲的怀里去世,这也花费了很大一笔钱。偏偏父亲又是一个好强的人、又是一个有一定见解的人、又是一个重视读书的人。他从不重男轻女,对儿子女儿一视同仁,送我们兄弟姐妹6个都读了一些书。两个姐姐出嫁,他都没要姐夫多少彩礼,而陪嫁在当时横向比较中也是较高的;姐姐们生小孩送月蜜,那个场面也是非常宏大而震惊的。经历如此种种的事,我不知道父母亲是怎么过来的?也真难以体会作为一家之主、也可以说唯一经济来源的父亲是如何精打细算的?父亲伟大不伟大,外人如何评价我不知道,甚至还可以肯定外人的看法是:不值一提。但对于我们几个兄弟姐妹而言:父亲就是天,母亲就是地,他们支撑起我们生长的整个世界。

到如今,以父母亲为首,我们家已经发展成为44人的大家庭,父亲41岁当了爷爷,67岁当了曾祖,除最小的孙女——我女儿外,父母亲的其他孙辈均已结婚生子。19年春节我们举行家庭聚会,四世同堂的一大家人在一起,场面既壮观也温馨。大哥、大姐、二哥紧挨父母亲住,方便照顾他们的饮食起居;三姐在广元,兰渝铁路通车后经常回家看他们;我在成都,距离稍微远点,但也经常回去探望他们。上月母亲过生日,几乎所有的孙辈都给她发了微信红包。今天父亲过生日,相信大家也会给他发红包的吧。只是遗憾的是:前些年父母亲年龄还没这么大的时候,他们经常来我这里住上一段时间,这几年,父母亲再不来我这里了——他们爬我家没有电梯的七楼,太困难了。再有,在老家,父亲已是他们那一代人中的最高寿,也是家族的“第一长辈”及“名誉族长”,很多晚辈都尊敬他,婚丧嫁娶都要请他,他也快乐着。
在我们老家,其他人家基本上都叫父亲为“爸爸”,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们是叫“爹”?30年前的今天,在我内心深处开始把“爹”称呼为“父亲”。30年沧海桑田,30年世事变迁,30年时光轮转,写到这里,我要把我对父亲的称呼变回来:以后,我还是叫我父亲为“爹”。
爹,78岁的您,生日快乐!
爹,以后的日子里,您只负责健康、长寿,让我们来负责您的幸福、快乐!
爹,您我再来一个30年之约:过去的30年,您陪我长大;未来的30年,我陪您变老。
好么?
2020.4.21(阴历3月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