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由的行走
文/蒋小林
望着那浅绿悠然的河水,我不知该说些什么。看着那亘古绵绵的四面青嶂,对自然的向往之情该如何寄托。
烈日当头,心静似古。
让心深秋走进自然是许久的念想,让挤压空间的身心在青山绿水中释放,把青山绿水当成推心置腹的朋友。望望青山,看看河流,思想也绸密了起来。
不远处那裸露的岩石,在太阳下初心依旧,默默地守候着一方静土,夏日的暴雨,春晓的花事,冬日的霜雪,它都坚定地静卧于斯,用沉默的姿态保持自己的秉性,不争春,不斗艳,傲骨铮铮,以石头的形像和岁月站在一起,博大,深远。
暴烈的阳光眩目,让人睁不开眼。我的思绪也变得复杂跌宕。极目远山,秋天的气息浓郁,路边的河流,灌木、花草的气息和着风吹了过来,气味较冲。风一吹过,斑驳的光点在路边的草叶上舞蹈。这时候 ,真想看看阳光在草木上的样子。路边草丛中的苦菜,马齿苋,野棉花用草木的精神拔节生长,挤破地皮的头活出了自己生命的力度。
突然,我看见了万绿丛中那一抹红,一株彼岸花在草丛中悄然绽放。花开不见叶,有叶不见花。相传,彼岸花是忘川彼岸的接引之花,长在冥界三途川河边,它悄然绽放在草丛中,红得艳丽,惊人,妖异。这种引魂之花有谁知道它内心深处的忧伤,仲秋开在路边,仿佛给离开人界的灵魂一个指引与安慰,这种牵引灵魂之花,少了一份尘世的俗气,多了几分彼岸的虚无。它的静美在我心中升起了兀自和彷徨,我怎么也想不到,这种艳丽之魂是黄泉路上唯一的风景与色彩,可它的艳丽之魂又在等谁来赎救?
蝉鸣随着阳光落了下来,嘶嘎的叫声不知疲倦与风和河水加入了秋天的和唱,这多重声部的合唱无论怎样也越不过时间的长河,万物生辉的光点都在秋季。流水带走的依旧是自然的沧桑,秋风吹落了枯黄的树叶树依旧。我想,树是忧伤的,因为它在最好的季节丢失了最美的风景。不知落叶在秋风中惊心动魄的飞舞是幸福还是失落。渴望风中的落叶能飘到自己的窗台和那失落的记忆重叠在一起。
午间七狮滩河峡谷苍茫沉寂,涓涓细流的河水在赤灼的阳光下闪着无所畏惧的光,水中的青苔温柔娴静,既有旺盛的生命力,又有在水中翩若惊鸿之美。那些横七竖八的河卵石与世无争沉寂在自己的世界中。白天守着太阳,夜晚仰望星空。用其一生与水为伴。在自然面前,石头只不过是水的玩物,谁也猜不透石头的心事,不知水是否播进了石头的心田,让拙朴的石头心明眼亮。 秋天的河在山野中构成了季节的一员, 那条蜿蜒的河总在铜锣山的情怀中打磨日月,钻研季节,参悟大地。
一生与岁月拥抱在一起,对于我这个自然过客,对河中的自然景物望一眼就觉得踏实。河是自然的思想者,它弧独安静地流着,带着激情在大地上穿行,流出丰富生动的生活细节。白天和两岸植物恬静超然地对话,夜晚,对着两个月亮述说。对着天上那个月亮说:“你总是高高在上,难入梦乡。”对着水中那个月亮又说:“你深沉了,一辈子都在触摸自己的影子。”月无语,水自流。人在草木中行走,会有一种特殊的情怀,当我站在草丛中,仿佛看见草木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瞬间能触摸草木的温度,它似乎在悄然落泪。我赶紧抽回脚步,保持着以往的习愦,自然之路还很长,我不该肆意践踏草的生命,敬畏自然是生存之本,我把自己的悲微潜藏于内心。
望一望寂静无言的草,以悲微的生命抗争于命运,却以草木的情怀勇敢地迎接广阔的天地,用坎坷的一生活出了自己的坦荡。在风雨中傲然出自己的风骨。 踩着光的足迹一路向前,乡野中,一栋栋房子在岁月中静候,颇具岁月感,散落的院落,处处留有生活的痕迹。那生铁铸成的门扣被主人摸得又黑又亮,四处堆放的柴禾存留着日子的琐碎。那烟囱上飘出的淡淡炊烟让心中集结的乡愁更加惆怅。一老太太坐在门口,守候着时光。沧桑的容颜张望着远方,仿佛是在等待自己的亲人在远方或从田间地头归来。他从容的神情,我不忍心打扰,想起了某年某月某日自己的爹娘。门口有一鱼塘,一群群鱼儿在水中摆动,那自由自在的样子深沉于自己的大梦中仿佛与世隔绝。路边希零的院落,牲口棚、干柴堆、丢弃在路边的石磨。看着这一切,我呆愣了很久。这一切陈年物品,留住的都是大地的记忆,故土的记忆,乡愁的记忆。这一切记忆,让时光之册记录了下来。只有路边的野草野花岁岁年年用开放的姿态讲述着乡野的过往。
往上走,是观音洞。残缺的七星桥无言在时光里,卡斯特地貌让欢音洞别具一格,钟乳石悬挂于石壁之上千奇百怪,自然的密度让它肌肉紧崩。如艺术家一刀一凿雕刻出生动与完美,但它却是自然巧成,在强烈的地壳运动的挤压下抒展出石头颇具深度的自然之美。这些自然之美被人为地利用了起来,打造成一个佛教庙宇。一尊尊菩萨彼此坐在不同的石洞中让自然的雄浑之美新增了一种苍凉,望着那一尊尊菩萨,粗糙的工艺仿佛雕塑者用了十分夸张的语言与你娓娓道来。深远厚重佛教文化随风摇曳,让人感觉把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筒单化了,无法从佛的精神高度洞察到佛的精神指向。粗浅的打造,缺少的正是佛教文化深远的文化思考和精神内涵。佛教的参悟是大道自然,这也是禅宗的最高境界。唯一让人心动的便是洞口那一汪幽潭碧绿让人难舍,伫立潭边影子一直追随着你。心却突然安稳了下来,心静如水,心中的杂念烟消云散,不安的心突然缄默。自由的行走仿佛心中有了答案,苦于寻找什么的心情似乎有了寄托。《道德经》里参天地,便是天人合一。心归自然,但自然留结我们的永远是一部哲学和深远的背景。
蒋小林,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竹海文艺》散文、小说编辑。现居四川省大竹县乌木镇新盛街名盛家园4单元4一4. 电话:182822388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