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律•济宁太白楼并序
张荣才
己亥仲春,余以至诚,不惟崇敬之心,胸怀肃穆之慎,赴济宁太白楼瞻谒先贤,俯仰遗迹。是日也,惠风和暢,蜂鸣新蕾,不觉神思飞扬!友人林兄曰,碑廊题咏在品、在鉴、在思;诗词赋刻过目、过心、开悟,可谓大家襟廓,意真情浓。至楼下廊院,突见李太白所题“壮观”二字,骤然心潮澎湃,情绪激动,于是即兴赋诗,扣栏欣然以歌之。
太白楼常醉谪仙,
唐基元葺大明砖。
任城二十三年墨,
京阙一鸣诗百篇。
杯涌峨嵋三万仞,
壶飘邹鲁九重烟。
济州半世付文藻,
留得壮观题海天。
(平水韵)
於2020.4.19日


注釋1据百度载:太白楼在中国一共有四处,分别是济宁太白楼、马鞍山太白楼、歙县太白楼、四川省江油市青莲镇李白故居太白楼。
其中李白在济宁的任城生活了二十三年,时常在太白楼上醉酒赋诗。李白就是从这里得到玄宗皇帝的征召,授翰林待诏一职的,赐还后又复归任城。所以济宁太白楼与李白最为密切。
太白楼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楼之一,悠久的历史始终见证着诗仙李白文化在济宁的传承,是一代代济宁人心目中的文化地标。
注釋2额联"二十三年客"语:公元736年,时年李白36岁,携夫人许氏和女儿平阳,离开居住多年的安陆来到了任城,也就是今天的济宁,在此后的23年里,李白和妻子儿女一直定居在任城,包括女儿在济宁长大,儿子在济宁出生,妻子许氏在济宁离世。所以,李白在向唐玄宗自报家门时也称家籍任城。
注釋3尾联“增壮观"语,据考据,李白题“壮观"二字在全国有三处,即济宁太白楼、武汉黄鹤楼、山西桓山悬空寺。2012 年 12 月 7 日,《武汉晚报》刊登了《蛇山摩崖:长在石头上的字》一文。文章称黄鹤楼公园“这块气势雄伟、署名‘太白’的‘壮观’石刻手迹是从山东济宁城的南楼上摹刻而来”。并对其来龙去脉详加介绍。
这块摩崖石刻西边是黄鹤楼“古碑廊”,其中有一块李白壮观碑。此碑是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冬修葺黄鹤楼时在任城(今山东济宁市)手揭敬刻于黄鹤楼太白堂。李白于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从湖北安陆搬迁到任城一住23年,太白楼院内,现存一块石碑,上刻“壮观"二字,被称为李白墨迹石刻。
这块碑最早发现于元代至正初年,为沛县永丰里冯氏所收藏。到明代,济南道台邰某将它移到济宁……。
在古碑廊看到,从济宁市摹刻而来的“壮观”石刻,已残缺不全(见下图)。“观”字已损失大半,旁边的题跋只残存五分之一。现在的“壮观”石刻的“观”字,是当时负责黄鹤楼公园文化工作的邵元华从济宁市重新拓片、放大后刻上的。“壮观”二字系工笔楷书(应为“恭笔楷书”。 “工笔”为中国画技法名,亦称“细笔”,与“写意”对称。),字体流畅,端庄厚重,浪漫雄奇,既有唐代书法浑厚的气韵,又具有李白豪放风格。看来,黄鹤楼的“壮观”刻石先后经历了两次翻刻,清代据济宁拓本翻刻于古碑廊,现代又放大翻刻于黄鹤楼公园。虽然李白在黄鹤楼醉题“壮观”纯属子虚乌有,但李白毕竟还是到过黄鹤楼的,多多少少还是沾一点边,那么,悬空寺的“壮观”又怎么来的呢?据资料介绍,是1990年国家拨专款维修悬空寺时,依据流传拓片原迹,将“壮观”二字重刻在寺下的峭壁之上。至于“流传拓片”则语焉不详"。
注4济州,古地名。北魏泰常八年(公元423年)置济州,治所在碻磝城(今山东茌平西南)[1]。周广顺二年(公元952年),置济州,治巨野(今属山东菏泽)。公元1150年,黄河大决,淹没巨野,遂移济州于任城(今属山东济宁)。至元八年(1271年)升济州为济州府,境内设济宁路。由于地势较高不受泛滥之害居其中而获济水之宁,故名“济宁府”。济宁之名首见。1983年改为地级市。
作者系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楹联艺术家协会理事;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退休干部。

投稿热线:1332511597(微信同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