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继母供养了四个博士生】
—(读后感)
文/邓元洪
改革开放初期,我曾在《大众日报》上看到一篇文章,题目是《一个继母供养了四个博士生》
文章内容写的是,山东荣城一个农村,一位年轻妇女因丧夫而改嫁的事。
这位妇女嫁到另一家,对像是一个普通工人。每月工资只有几十元,下有三个儿子一个女儿。老大十多岁,老小七八岁。一家六口人的吃饭和孩子上学,就成了一大愁事,仅靠丈夫每月那几十块钱的工资,是远远不够的。
这位继母却不后悔,每天既要下地干活,回家还要洗衣做饭,丝毫没有怨言,只是默默无闻地干活。特别是在每年春天青黄不接时,要拉着地排车去到娘家人那里借粮食。她去了自己的妹妹家,结果,妹妹不但没有借给粮食,反而挨了顿斥责并说:“看你,嫁了个什么样的人家?这四个孩子你供养得起吗?”这位当姐姐的,边哭边拉着车,又去别的亲戚家借,有的借没有粮食为由,又把她打发出门。因为嫁了个穷人家,自己亲戚家都看不起。嘲笑声、讽刺挖苦声不绝于耳。
但这位继母无怨无悔,心想:“早晚有出头之日”。不管别人怎么讥笑,再苦再难,也要把这几个孩子供养大。这位继母,对几个孩子像亲母亲一样疼爱,从来不打骂孩子,孩子们也一口一个妈地叫着,这位继母心里觉得挺高兴,心想,没有白疼这几个孩子。
坎坎坷坷,一个困难一个困难地克服,孩子们也有志气,也有出息。接连都考上了大学,三个儿子一气读完了博士,只有女儿考上了本科大学,后来,找了对像,也是大学生,但家庭也很拮据,这位继母供应这个女婿继续读书,后来,这位女婿也考上了博士。
真是苦尽甘来,三个儿子在读研究生期间,学校也给予贫困生助金,省吃俭用,兄弟三个从生活费里,每人每月挤出100元钱,共300元,按时寄给这位继母,并同时寄信。信中写道:“亲爱的妈妈,您不是我们的亲妈,却胜似我们的亲妈。您把我们养大,很不容易,真是含辛茹苦,任劳任怨,不辞辛苦,听惯了嘲讽。现在我们有点儿钱了,要让您好好地享福,您不要再拼命干活了,我们要养着您。”
我看完这个故事,感动不已,为这位慈爱善良的继母而佩服。若所有当继母的,都像这位继母一样,那每个这样的家庭,和和睦睦,那是多幸福!愿天下做继母的人,都像这位继母一样,我相信,家家更和睦,社会更和谐,人间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