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联合国“中文日”。
据国际文化发展基金会联合创始人、徐州境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手工皂匠人Mirra马境遥女士讲述,中文具有厚实的文化沉淀,伴随祖国逐渐强盛的国际影响力,“全世界都在说中国话”日益成为普遍现象。
中华文字起源

据汉许慎《说文解字序》载:“黄帝之史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
这用象形的方法造出的文字,古时称为“文”。
后来,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发展出形声字,形声字古时称“字”。汉字发展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汉隶、楷书、行书、草书等过程,源远流长。
联合国与中文
1945年4月,来自50个国家的代表们以国际制宪会议组织起草了共111条《联合国宪章》。

中国代表董必武用毛笔在《联合国宪章》签字
6月26日早上,与会153名代表在旧金山举行了签署宪章的仪式。各国正式代表逐一在中、英、俄、法、西5种文本的宪章上签字。
按照四个发起国的英文字母顺序,中国是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的国家。
中国代表团专门从唐人街订购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笔、墨、砚等中国文具,当首席代表顾维钧在宪章上庄重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而中国人也把汉字留在了《联合国宪章》签署区的第一行。
10月24日,在中、美、英、苏、法及大多数签字国交存了批准书后,《联合国宪章》正式生效。
人们盼望已久、寄予希望并为之付出巨大代价的新型普遍性国际安全组织——联合国终于宣告成立。
“中文日”缘由
2010年,联合国发起联合国六种官方语言日,即阿拉伯文、中文、英文、法文、俄文、西班牙文,旨在推动语言文化的多样性。
其中,联合国中文日被定在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的“谷雨”日,以纪念传说中的“中华文字始祖”仓颉造字的贡献。
此后每年4月,联合国都通过不同主题的文化活动,多角度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今年,受新冠病毒疫情影响,联合国纽约总部大楼依然处于关闭状态,因此中文日纪念活动在线上举行。
联合国大会和会议管理部文件司中文翻译处特别举行了 “中国传统书画简介与欣赏”在线讲座,作为庆祝中文日的首场活动;
中文处社交媒体小组还在微信和微博上举办在线展览,主题为“以诗看中文:古诗赏析与中文语言的特点”。此外,中文处还将举办另一场专家讲座,题为“《易经》带给我们这个时代的智慧”,探讨如何用《易经》哲理来应对当前新冠疫情等危机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