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茶人的终极追求——真
作者:百无先生
上图,弘一法师赠弟子刘质平的偈语:具足大悲心 (文光书)
昨晚,在羊城百无茶室与几位爱茶之友品茗,他们问我什么时候上茶山?为什么每年都要专门上茶山?我喝完一杯满口生香的老班章,悠然的说出一字:真!
茶道是茶人一生执著的追寻,而真则是茶道的终极追求。真,是道家的哲学范畴。
庄子在《杂篇.渔父》中曰:“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真即四时之规律,是天理与自然顺应的结果。因而才有道家的“守真”“养真”“全真”。佛家的“真如”“真妙”。
而现如今,在这浮华的世态上反思各种灾难,都是失真所至,如若从自然中寻找"真",最简单和直观的方法就是品茶,如圣人所言:我手上一叶树叶,背后却是一片森林。一叶可以知秋,一芽也可品春。
在品茶中,不仅要真茶、真香、真味。而且真山、真水的环境;真心、真诚的待客之道;真静、真闲的心境也是感受真茶之味的必备因素。这是泡茶时的外部客观要求,叫:“不夺其真香,不损其真味。”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到茶山寻根,找回茶之根本。
这个过程有三重感受:
一是茶山求道之真。同茶王树对话,以灵魂碰撞灵性,使自己真切体悟,使人心契合于大道之至理,真正进入空灵之至境。
二是茶山融情之真。通过茶树下感悟,同茶农交流,带着自然与人融合的情感和爱茶之士在精神上产生的共鸣,共享品茶的乐趣,这叫真趣。
三是茶山感性之真。放眼整个茶山,蓝天白云,阳光和煦,微风轻拂。在这种自然真切的环境中放飞心灵,放牧自己的天性,这是践行“全性葆真,不以物累形”之治身至道。
此时的感觉就如《庄子.天道》所说:“以虚静推于天地,通于万物,此谓之天乐。”茶山上求真,茶树下悟道,这是真空妙有之至感!

作者简介:
王文光,1957年生于潮州八景---揭阳渔湖半岛“双溪明月”榕江边新王村。自幼习禅宗达摩祖师所创武术---南技拳,号:百无老人。
1981年任广东省警官学校擒拿格斗总教练。
曾任中国法学会会员
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编紊委员会委员
广东华文国学研究院書畫研究中心研究员
2001年与长江商学院院长项兵教授、郎咸平教授创办广东第一家EMBA
崇敬并研习弘一法师文集及书法,常于越秀公园观音山上悟禅。爱喝茶,好交友,喜作诗文,舞墨寻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