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忆我的二位母亲
作者 /张汝鸿
生我的母亲名张秀琴,生育我们姊妹四个人。大姐最大,老二是哥哥,我老三,下面有一个小妹。

我母亲在我还是少女时就不幸得了癌症离开了我们。虽然已经记事,但总归还是有点懵懵懂懂……幼年时只有一件事,深印在我的脑子里。那时候,我才刚入小学一年级。突然发现有一天,爸爸怎么不下班回家了?

后来才从大人嘴里断断续续地知道爸爸被关起来了!说他是什么“老虎”?小孩子不懂什么叫“老虎”?只知道爸爸从此不回家了。家中没有了经济来源,生活一下子拮据起来。

母亲被生活所迫,曾经想把我小妹给一个无儿无女的乡下老伯。老伯的回报是六十个鸡蛋。后来邻居知道了都劝我母亲,再说自己的亲骨肉也实在难舍。当时正值夏天,家中的生活靠母亲摆个茶水摊,卖茶水给湘江边上做苦力的人,一塊钱(相当现在的一分钱)一杯。

我母亲虽然识字不多,但胆子大,敢担当。那时候,不只有我爸爸一个人是“老虎”,而是一批人。大家推举我母亲为领头人,上访告状。母亲就请了先生写好状子(大伙凑的钱),她与另外的一个人将状子递交上去。

好像也没有那么顺利,只记得白天我母亲去跑官司,茶水摊由邻居和我姐守着。晚上我母亲接着守茶水摊。她白天黑夜地忙碌,累的在茶摊边睡着了。喝茶水的人都会自觉地将茶水钱压在杯子底下。

过了一些日子,我爸终于回来了!这件事使得我母亲在大杂院里的威望很高。也是这件事,给我的印象很深刻!不幸的是,1960年,我母亲因癌症去世。去世时才四十三岁。那时,我才十几岁。以后自己成了家,抚养二个孩子,才感到妈妈养育我们四个孩子的辛苦与不易。

1961年,从河北老家接来了我的第二位母亲,她叫张树娟。是我爸爸续弦?不是,她,才是我爸的原配。我爸年轻时,经媒妁之言娶了媳妇张树娟。后来我爸师范毕业去社会上闯荡,自己的肚子都勉强填饱再加上军伐战乱,一来二去与家中失去了联系。

在四川,经人介绍认识了我的生母张秀琴。然后,从北向南,河北、四川、湖南、江西跑了个遍,一家六口子最后定居在江西萍乡。父亲则在江西萍乡煤矿当职员。

因为父亲生前为了生活参加过很多帮派,什么青帮、红帮、还参加过国民党。解放后,他老老实实向组织交待,结果被划为历史反革命!组织上派人调查他的历史,这才知道另一位媳妇张树娟的存在。至此才有了联系。

张树娟母亲缠过小脚,文盲,与父亲同龄。因为家中土改被定为中农,有点田地与栆树,所以生活还过得去。多亏有张树娟母亲,我爷爷(父亲单传)过世,是这位母亲代替我父亲将爷爷安葬入土。

1961年将张树娟母亲接到江西萍乡,与我们一同生活。我们当时四姊妹都没有成家。这位妈妈一来,觉得她是那么慈祥善良,就都异口同声地叫妈妈!那时候我才刚上初中,61年是困难期,但是只要有一点好吃的,妈妈自己都不舍得吃,全会留着给我们四个孩子吃。

有一天,我突然问妈妈:“妈妈,你又没有生我们,为什么对我们这样好?”妈妈说得很朴实:“没有生你们,一到这里,就有四个这么大的孩子,你亲妈妈为张家传了后,我高兴!”她的回答,使我少女的心,受到了震撼!张树娟妈妈和我们生活在一起,一直活到了88岁。二位伟大的母亲,你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

主播简介:期待完美。 一名退休工人。喜欢唱歌,健身。全民K歌让我接触到了朗诵,爱上了朗诵,希望能用我的不完美的声音,传递人间真善美!

作者简历:张汝红,从小就喜爱文学,文章曾经发表在全国性刊物《开心老年》《姑苏夕阳红》杂志上;江苏省吴江区老年大学办的刊物《红枫》校刊和《垂虹风》校报上。现被聘为吴江区老年大学通讯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