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路上有你
文/刘德庆
一直从事着小学教学工作的我,钟情着一份杂志,那就是你——《小学教学》。
与你相识,是在2001年上海的一所学校。那时你叫《小学青年教师》。当时我正而立之年,怀着对新生活的梦想,怀着对前沿教育的憧憬,只身来到一所叫新世纪江海的学校。学部很重视老师们的业务学习,每周都复印好多教育教学的文章,其中很多资料上都有你的名字。上海是新课标实施较早的地区,我们的教学都要求按新课标理念进行。怎样按新课标新理念教学,学校当初发下来的只是几张新课标理念说明。我们都没有进行系统培训,课堂指导也没有培训教材。还好我们有你。遗憾的是全校就订了一份,我们只能是从复印的资料上默念着你的名字。想起来,那时的你还处于一种神秘的面纱中,虽还未曾见你的真面目,也更不知你竟是河南的一份杂志,但我们的各种教学教研活动还是有滋有味进行着。轮流读着你的文章,争相讨论着你提出的话题。探究课,让我们从老师们的课堂上汲取经验;照镜子课,又让我们从自身上看到太多的缺憾。我的第一张教学光盘就是从那时留下的,讲的是上海S版四年级上册《登鹳雀楼》。偶尔放一放录像,就想起那一段生活,想起在一起共事的上海、湖北、江西、湖南的同仁们,也就想起了你——《小学青年教师》。
与你近距离接触,也算相知吧,是来到河南的一所学校。偶然发现图书室积压了大量的过期杂志,特别是发现心仪已久的《小学青年教师》,03年的,04年的,05年的,06年的,便欣喜若狂,利用我当主任的面子全部收藏了起来。孜孜不倦,日夜奋战,每期必读,做摘抄,记笔记,写感想。从孙双金老师的文章中,我了解到情智语文的内涵:情智语文就是情感语文,智慧语文,工具语文,人文语文,还是儿童语文;武凤霞老师的《课堂,让学生爱上语文》使我懂得课堂要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课堂要紧贴地面走,课堂要师生一起学习,课堂要简约丰满;读了施建平老师的《关注孩子的一生》让我感悟:语文,要给孩子创造铭记一生的生活;语文,要给孩子构建支撑一生的精神;语文,要给孩子培育享用一生的智慧。后来有机会代表学校参加优质课评比,无论是讲四年级的《生命 生命》,还是六年级的《只有一个地球》,均获一等奖。我深知,每节课从课前导读到教学环节的设置,从课堂语言的衔接到读书方法的指导,从板书设计到作业拓展,以及对课堂状态的调控,特别是对孩子生命发展的关注,都浸润着你的心血,折射着你的智慧。在你的陪伴下,我迅速成长着。教育随笔、教学论文陆续在各地报刊发表。我的一些教育心得,也在学校网站登载,在老师们中间传阅。同时,我的一点小小成绩也得到领导赏识,被委以重任,在老师们语文教学指导上发挥着一点小小的作用。
来到郑州啦,同你距离更近啦,必然会有一次相恋的机会。早早记下你的电话0371—66324611,早早记下你的地址——顺和路11号,早早考察好行车路线。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周日,来到你的身边。看到办公室那一摞摞,一堆堆书籍,我很是兴奋,也把我所缺杂志一网打尽。每天晚上,下班以后,拧开台灯,吮吸着你的墨香。无时无刻都感受着握紧“课改方向盘”的踏实,体验着驰骋“教学高速路”的惬意,在“成长加油站”享受充实,在“教师服务区”沐浴温馨。翻动着你,便觉得脚下的路更加坚实,前方的路更加宽阔。很多老师困惑作文难,作文难,作文难于上青天。我向他们推荐薛法根老师的《作文教学从阅读起步》,管建刚老师的《写作是一种寻找》,林莘老师的《作文教学的序 趣 法》;老师们感叹字词教学的乏味,我让他们阅读叶希希老师的《字理,识字教学的金钥匙》,易华凤老师的《“三有”,中高年级字词教学新天地》;老师们忧虑写不出像样的文章,我和他们分享宋运来老师的《怎样写出编辑青睐的文稿》和滕衍平老师的《写作是“品”字上方的口》。每天浏览着一期期琳琅满目的杂志,凝视着一位位走在教学前沿优秀的同行。他们有的老成持重,有的青春激昂;他们或沉静深思,他们或热情张扬;或淳朴,或睿智。每天仿佛都在同他们对话,同他们交流,便感觉浑身也就有了力量。眼下,“全国小学课堂教学大赛暨第三届名师大课堂教学观摩会”不久就要在家门口——郑州拉开帷幕,为了让老师们品尝到这一丰盛大餐,我联系学校上下,积极张罗。是你,让我每天过得充实和丰盈;是你,让我对明天又充满着期待和向往。
路上有你,我不孤独;路上有你,我好幸福。
2010-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