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华落幕“心贵族”
文/李 鑫
无端坠入红尘梦,惹却三千烦恼丝。一念繁华一念灰,一念成悦,处处繁华处处锦。一念成执,寸寸相思寸寸灰。 —题记
当一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拉开帷幕之时,当一幅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巨卷的神秘面纱揭开之际,当掰谎、求实、论理、探术、正道的红学研讨渐入佳境,绝世繁华的《红楼梦》作为中华文化瑰宝已悄然走进每一个研红学友的心扉, 欲写其衰,先展其盛,让我们随仙石来目睹这繁华落幕的“心贵族”。或许学友们会认为宝玉及金陵十二钗皆为贵族之身,何来“心贵族”一说呢?其实宝、黛、钗虽然贵为贾府的王孙、小姐,他们对晨昏定省等封建礼教亦恪守遵循,虽然他们过着极度奢华、挥霍无度的锦衣玉食的生活,但谁又能成为“心灵的贵族”呢?
心贵族,与物质无关,与地位无关,不关显赫,不关豪奢,而是一种心灵的丰盈富足。心贵族,心灵自由、高贵,是一种灵魂超脱于世俗之上的诗意栖居。人人向往贵族,以为贵族就是独享广厦千万间,贵族就是宝马雕车香满路,贵族就是金樽清酒、玉盘珍馐。可是,物质的奢侈又怎么能带来心灵的富足呢?相反,物质的过度享受,只会让人更加空虚。乱象纷纭中,心灵容易迷失,找不到一条回归自己内心的路径。又有多少人是物质上的贵族,精神上的乞丐?
细数红楼里面的芸芸众生,宝黛可谓是精神意义上的贵族了,他们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对封建观念的叛逆,对世俗的力量抵制,感受精神的自由,精神的美,生命的精神挣扎在现实之中显现的高贵。而我们看红楼也要有贵族的精神,倘若心里面只念着柴米油盐,只念着功名利禄,那么还是走不出宝钗“贤”的宿命论。或许是忘掉自己,不食“人间”烟火才会进入读红的最高境界,或许真的还有更为纯净的感受。
在红楼这个贵族家庭里,有数几个主子统治着数几百个奴才,这些奴仆每个的忙碌只为一件事,那就是满足主子极度奢华的生活,还要承受那么多封建礼教的束缚。孔子曰:“兴于诗,成于礼”,封建礼仪中除了问安的礼仪,还有节庆礼仪、婚丧礼仪、祭祀礼仪以及餐桌礼仪等。贾府设了一次中秋赏月的宴饮活动。凡桌椅皆是圆的,特取团圆之意。上面居中,贾母坐下。左边是贾赦、贾珍、贾琏、贾蓉,右边是贾政、宝玉、贾环、贾兰,团圆围住。宴会在圆桌上进行,座次仍是“尊卑有序”、“长幼有序”。贾母是“老祖宗”,在上面居中坐下。贾赦是大房,所以成左;贾政是二房,所以居右。这是封建社会诗礼之家的一套礼仪。
封建社会的宴饮活动,不但座位安排很有讲究,而且迎接宾客要打躬作揖,席间宾主频频敬酒劝菜,筷子要同时举起,席终后要端茶、送牙签等等,礼仪十分繁缛。元春省亲、可卿出殡、贾母过寿等恢弘的场面无一都不在向读者传递他们铺排豪华、挥金如土的贵族生活,而刘姥姥却是这由盛到衰的见证人,从这烈火油烹般的繁华景象中,透出不可挽救的衰败气息。贵族的虚荣使他们费力地支撑着大家的体面,可在重重矛盾之中的父子、母女、夫妻、兄弟、姊妹、妯娌、嫡庶、主仆、奴婢之间,无不在争夺、倾轧、仇恨、欺骗。我们不会忘记被主子逼迫而死的晴雯、金钏、司棋、鸳鸯,红楼之中不知藏有多少屈死的冤魂。红楼在封建礼教影响下上演着一幕幕的悲欢离合的闹剧。

那么是谁在这幅包罗万象的世俗风情画中占领精神领域的高地呢?我们还是先来穿越时空的迷雾,依稀可以看到很多“心贵族”的生活轨迹,可以听到他们诗意心灵的放歌,嗅到他们思维之花的芬芳。他们在自己的心灵牧场上,闲云野鹤一般散淡自由,或是采菊种豆,或是把酒对月,或是闲看流云清风,或是弹奏高山流水,笑看人世繁华,坚守属于自己的一份宁静,享受属于自己的一份心灵盛宴。陶渊明,王维,李白,苏东坡等等,他们留给这个世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不管贫困还是富有,他们始终把心灵的安适和丰盈作为生活的目标,不给心灵上枷锁,不被名利牵绊脚步,追寻内心的愿望,一生满足逍遥,实在可以算得上“心贵族”。现在就让我们去红楼寻梦,追寻精神层面的“心贵族”吧!
水中明月镜中花,咫尺亦天涯。花开自有时,月影独徘徊。独坐灯前泪凝眸,镜中容颜瘦。回首阑珊处,无言空叹忧。夜深人不寐,遥看月无明。凭栏听风雨,语不尽花自飘零,此时情,谁与说?眉间心事指尖传,月下醉花间。惜花瘦,叹花瘦,花瘦人依旧。风雨不解惹花忧,淡墨无痕画春秋。人依旧,物依旧,依旧花黄瘦。笔落素笺湿红袖,写尽相思不言愁。绛珠仙子对绛洞花王的这份情感执著要求是唯一的,而黛玉对宝玉而言却不只是唯一,因此成就了这份独有的心境,缔造了金钗之首的绝世才情。于是就有“花谢花飞飞满天,花落人亡两不知”的感慨;情郁于中才发出“若将人泪比桃花,泪自长流花自媚;泪眼观花泪易干,泪干春尽花憔悴。憔悴花遮憔悴人,花飞人倦易黄昏;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的无限凄凉。
黛玉寄住在贾府,“钟鸣鼎食之家”、“诗礼簪缨之族”,她这样一个具有叛逆思想的人,在这种环境中生活,怎能不感到有极大伤悲痛苦和压抑?一首《桃花诗》足以展现灿烂鲜艳的桃花与寂寞孤独的黛玉的倾世之美,一个满怀忧虑、苦闷而又无力自拔的贵族少女形象已根置于研红学友心中。宝玉与黛玉还是心有灵犀的,所以一看就知道“自然是潇湘妃子的稿子了”。令人窒息的贵族生活刺痛了这位寄人篱下的贵族小姐的心,感到未来的不幸,发自内心的慨叹,她要冲破束缚,又要保持贵族小姐的尊严,没有力气撕破封建宗法关系的罗网面纱,因而产生了一种无可奈何的苦闷和忧郁。
人生一梦,白云苍驹,错错对对,恩恩怨怨,终不过日月无声,水过无痕,所为弃者,一点执念而已。黛玉想要的生活是“时光静好,与君语;细水流年,与君同;繁华落尽,与君老”,可到头来终难如愿,洗尽铅华,日暮天涯。从此回忆如墓,淡薄如素,宝黛是否该相忘于江湖。花开本无岸,魂落忘川犹在川。醉里不知烟波浩,梦中依稀灯火寒。花叶千年不相见,缘尽缘生舞翩跹,花不解语花颔首,佛度玉心佛空叹!泪已还,诗已焚,情已灭,心已亡,就在宝钗借她之名而完成婚礼之时。
【作者简介】
李 鑫 女 1978年生,黑龙江明水人。明水县滨泉中学语文教师,热爱教育事业、不羡仕途移志。明水县红楼梦学会副会长,明水县散文学会会长。明水才女之一,以咏《十二金钗》800字系列散文35篇赢得众誉。常组织学生参加县里举办的各类文化及公益活动,深受学生的爱戴和家长的好评。多有散文、诗词、研红文章类作品发表于中华诗词学会、黑龙江省诗词协会媒体平台,《冰心文化传媒》—上海头条及县级以上书报刊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