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孙海波 硕士研究生毕业,生于1984年5月,现在就职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
孙海燕 大学本科 生于1988年12月,现供职陕西省米脂县文联

读懂小米(散文)
文/孙成纪、孙海燕、孙海波
米脂是陕北塞上的明珠,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地名,根据米脂县志记载:米脂城“以地有米脂水,沃壤宜粟,米汁浙之如脂,故以名城”,俗称古银州,历来有“小米之乡”的美誉。米脂是明未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的故乡,是“英雄之乡”,同时还伴有“文化之乡”、“戏曲之乡”“梯田之乡”的美誉。米脂是我们爷仨共同的家乡,据悉,米脂是全国唯一有文献准确记载以谷物命的县,农业色彩浓厚,米脂县这个古老的行政地名,也经历了一个稳定消长的过程。明代的米脂,全境平面地图如同“龙首麒麟身”一般;今日的米脂,虽被划为一片略为偏的杨树叶,但又犹如一支振翅的花蝴蝶,米脂是时代变迁、历史佐证的镜子。
说起米脂,就得提起小米粥,我们通常把谷子的果实去壳后叫做小米,谷子碾成小米后金黄金黄的,当煮成小米粥就像上面漂了一层油脂。这种神奇的油脂,使女人吃了长得漂亮,如花似玉;男人吃了长得强壮健美,大有作为。以前的陕北人以谷子种植为生。现在的陕北人,幸福生活水平逐渐提升,米脂小米实现“腾笼换鸟”,因其性凉、味甘咸、益气、补脾、和胃、安眠等特点,成为五谷杂粮中的上品、保健品。今日的米脂小米已经驰名中国,2019年12月17日,“米脂小米”更是入选2019年第四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直接带动了县域经济的腾飞,成为脱贫攻坚路上的“先手棋”,奏响了新时代米脂人民群众追求富裕道路上的最强音。至此,米脂小米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走来,进入了都市人的生活中,不断续写“转型升级”的历史使命。
米脂小米有数千年的种植历史,虽采取无墒播种,但并不影响种子的发芽生根,那顽强的小精灵,就像百折不挠的陕北汉子,完全融入了黄土地的环境。它们的生命,就像农夫的风骨一样硬气尊敬,只要有一点点湿气,苗子就会扎下根,哪怕有一点希望,就会顽强不屈地生存;即使遇到大旱年,春种的劳作在秋天也能有三成。那播种入泥土的谷种,如英勇的士兵,以抓铁有痕,踏石有印的精神状态,尽管身躯渺小,但能在最贫瘠的环境中迎寒风、抗寒雪,茁壮成长。
当我们回老家上山拔苦菜时,一位种地老农告诉我们,试试扑下身子,耳朵倾听一下土地,就会听到谷子们跳动的声音,顽强地推动泥土向地面“探头”。当时不明所以,后来我们明白了那声音原来是种子对生命的搏斗的呐喊。从地下到地上,从黑暗到光明,在这充满斗争的路途中,种子披荆斩棘,每一次破土都经历一次生死考验,每一次破土都经历一次开天辟地,总是以英雄般的姿态,在天地间挥洒自如地克服陕北“十年九旱”的环境,充分利用每一个农耕时节,留下了艰难跋涉的印迹。
我们曾采访过米脂县老农民代表,被称“陕北第一谷”种地能人的马汝楼,他一语道破种谷经的真谛——种庄稼应惜土如金。陕北气候恶劣,农作物生存困难,谷种入播后,或许没有穿破坚硬泥土就会累夭折;或许苗子刚刚“露头”就会被残酷的倒春寒击倒;更或许还会被无情的大风吹亡,甚至遭受更严重的灾难,比如,首当其冲的干旱、瓢泼大雨、冷酷冰雹、怒吼的雷霆。但小米谷子都会一如既往、大义凛然、坚贞不屈、义无反顾生存下来,谱写了一曲生命之歌,这就是一粒粒米脂小米黄金般的成长历程。
陕北的谷子品种多,米脂小米作为一种耐旱作物,就像一面旗帜,传承着生于贫瘠而哺育一方的陕北人不屈不挠的精神,是陕北文化的深刻展示。这一株株与华夏成长小精灵,穿越数千年,虽滋养了无数生灵,但永葆谦虚之风,当秋天来临时,总是谦卑地弯着腰低着头,颗粒越饱满头颅低得越深,仿佛是向哺育养她的大地深深地鞠躬。
小米滋养了一代又一代陕北人,在农民眼里,小米比黄金还要珍贵,分量和生命一样厚重;男人生病了,或是婆姨女子坐月子,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小米粥,胜过良药补品。尤其是陕北人饥饿的时候,吃一碗小米饭,细细品味其中美好,竟忘去了山珍海味香的香味。米脂小米甚至还有些浓厚的政治色彩,1947年春,蒋介石集主力部队,悍然向中共中央所在地延安进犯。党中央和毛主席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指挥西北野战军主动战略转移延安,靠着小米加步枪的配备打赢了这场延安保卫战,谱写了一曲战争史诗。
作为三名土生土长的陕北人,俗话说,小米就是娘,我们喝得最多的就是小米粥,吃得最多的就是小米饭。儿时常听父母说:“吃小米饭长大的孩子,就应该像大山一样敦厚,像一粒小米一样懂得奉献,知道感恩家国,回报社会和人民。”而今我们当中一人父母已过世多年,每当想起这些话,感觉就像昨日重现,父亲母亲的关怀,爷爷奶奶的问候再次浮现眼前,小米承载了我们对长者深深的思念。时光如水、岁月如歌,长大成家立业后,我们陆续走出了家乡,来到了城市,阅历增加了,但乡愁严重了,我们也越来越明白,小米的味道,原来是故乡的味道,至亲的味道。
笔者中一人常年到北京照顾孙子,每次他总要带些米脂小米回来,他说看到孙子喝粥的可爱劲,内心感到了无比满足和心慰,也希望小米精神在他身上也能够深根发芽。一次,我们回老家祭祖上坟,下山返程走过梯田地,正赶上村里人春种谷子,凝望乡亲们那熟悉的姿态,我们轻轻地蹲下身,手捧着饱满的谷种,久违的气息扑面而来,眼泪不争气夺眶而出,回想起那一碗碗香甜的小米粥,回想起至亲的笑容,我们深深感叹,这里才是我们的根,我们的魂。一粒粒米脂小米,演绎着生命涅槃,接受着土地的馈赠,追逐着阳光雨露,经受着风雨的洗礼,在四季轮回中傲然挺立,展现了我们米脂人,乃至我们陕北人一辈又一辈在黄土地奋斗生活的历史缩影、文化传承和精神烙印。
米脂小米,你是我们生命的法条,不断鞭策我们找回初心、感恩故乡。小米的朴实无华,带给我们内心的充足与安宁。此刻感慨万千,我们中年纪长者特对米脂小米附诗一首:“米脂水土育佳粮,粟谷珠圆颗粒黄。无定河滋风味美,榆林沃润口唇香。山高却养貂蝉女,地僻还兴李闯王。千古银州朝贡品,行销四海富村乡。”米脂小米,你是历史的小米,你是新时代的小米,你是中国梦的小米!
[原创首发]2020年3月14日汇于北京

孙成纪与儿子海波合影

孙成纪与女儿海燕合影

图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审核定稿/孙成纪

当代新文学纸刊
征文启事
参赛作品可以直接发到投稿群,也可以直接发给陈志军老师,德哥(罗玉德)老师,李海华老师,大山(邢以山)老师,玉姐老师,孙成纪老师,永远在路上陈百贵老师。
有意者请关注 都市头条,与上述老师联系。
不同意上纸刊者,请绕行!
解释权归《当代新文学》大赛组委会所有。
2020.4.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