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是中华文化的载体,几千年来绵延不绝;古人六书造字,其中蕴含了对世界万物、社会人生规律的朴素的、深刻的认识。而佛学禅宗从本质上讲也是有关人生的哲学。《一字禅:从一个字看娑婆世界》精选49个汉字,每个汉字由字形、字义展开禅意想象,谈古论今,妙解人生,使得汉字与禅学两者在书中得以交融贯通,由字见禅、由禅识字,开启一段智慧之旅。
有
作者:一苇
诵读:雅萱
有,
就是手里拿着。放下吧,放下即可皈依。
因为有了『有』,我们就开始害怕失去。
古字最早的“有”是只手,如甲骨文;后来这只空着的手提上了一块肉,如金文,这也就成为现在的“有”字。上面是一只手,不过横撇已经拉直,下面是个月,这个月其实就是肉,“有”的意思就是手持肉。汉字中多数“月”字本是“肉”字的简写,如脸、肤、腹等等,都是肉字旁,千万别把它当成月字旁,这些字和月亮没有关系。

一个有字,从一只空手,到手持一块肉,谁承想一下子所有烦恼都从这块肉中喷涌而出,演绎出大千世界一幕幕炎凉悲欢。
其实最可怕的手并不是我们的肉手,而是从心中生出的手,而这只心中的手提着的最大一块肉就是我们各自沉重的肉身。
自从手中拿了这块肉,我们就有了“有”,因为有了“有”,我们就开始害怕失去。而不管如何患得患失,你所拥有的一切终究要失去。因为一个人最大的“有”就是生命,而生命也总有一天会离我们而去。
我们通常把生命的有无定义为生与死,生命的有是生,生命的无是死,从这个意义上说,每个活着的人其实都曾经死过,因为我们的生命都是从无中来。那么死是什么?生又是什么?佛经上说:“一切无涅槃,无有涅槃佛,无有佛涅槃,远离觉所觉,若有若无有,是二悉俱离。”死就是生命的一种无的状态,生就是生命的一种有的状态,所谓状态就是一种表象,就是佛所说的相。不论是生还是死,都是一种相。那么生之前是死,死之前是什么?生之后是死,死之后又是什么?其实这些都不重要,因为它不论是什么,都不外乎是一种相而已。
既然如此,这种“有”又“于我何有哉”?
《五灯会元》有一个我们非常熟悉的故事,有人来看望佛,不好空着手,于是捧来了鲜花。佛说,放下吧。于是他把左手的花放下。佛又说,放下吧。于是他把右手的花放下。佛还是说,放下吧。他一时茫然。其实佛让他放下的是他心里的手拿着的那个肉身,也就是放下这个最难放下的“有”。
我们的祖先和我佛几乎有同样的感悟,所以他们造字之初“有”字是一只空着的手,后来我们这只空着的手拿了肉,于是也就拿来了这种种的烦恼。《说文》上解释“有”字时说,“有,不宜有也。”就是说,“有”的意思就是本不该有,结果却有了。既然本不该有,为什么还不放下?
结语:有,就是手里拿着。放下吧,放下即可皈依。

主播:雅萱,平台主播、主持人。热爱朗诵,喜欢写作。希望通过自己的声音和文字诠释生活的美好。
摄影:雅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