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踏青
文/邱方芳
乍暖还寒,清明节到。风一阵阵地吹,就像揉散了温情;雨一阵阵地下,就像敲进了骨髓。
小时候,祈盼着清明,因为可以赏春、踏青,可以往火堆里投一把把冥币,更重要的是,可以吃祭祀后的糖果糕点,随心吃。
那年清明,大姐母子回渝祭祖。祖坟在合川三汇,往年都是睡个懒觉驱车到达三汇,时近中午,就近在山脚下的农家吃一碗方便面便上山。姐说,今年不如我们自带午餐吧。一早起来,姐麻利地烧水熬粥、煮拌凉面。姐手巧,不一会儿功夫,已经将我们的午餐装进几个保温桶里。老公买回一些卤菜,母亲准备好祭祀用的物品,一家七人浩浩荡荡向三汇开拔。车窗外,在通往春天的路上,目光所及,到处一派新绿。
中午时分,来到山脚。素日里灰头土脸的农家小园,也因门前的杨柳,绿意轻染而变得妩媚起来。远处,一群鸭子摇摇晃晃地走向池塘,趟入水中,它们在涟漪荡漾的水面,美丽而神圣。村野升起袅袅炊烟,晕染了人间妆面,菜畦连片,遥看山上星星点点的土坟,已被装扮一新,坟上插满大大小小的纸幡,红色、黄色、白色,在稀稀落落的菜花间,像纷飞的蝴蝶。
婆婆的坟在山顶,在一条蜿蜒崎岖的小路尽头。这条路是刚修的。以前没有路,每次来都是踩着村民的脚印上去,下来却是步步惊心。晴天还好,雨天更不必说,在泥泞的土里上下,一脚没站稳坐下去最多是把衣服弄脏,更惨的是,有一次竟把老公的鞋底连根拔起。二姐萌生出修路的想法,几次提出,都遭父母反对,他们认为每年来一次,完全没有必要大费周章。所以修路的想法年年提,年年被否决,一拖就是好些年。随着父母年事已高,上山下山已是极为不便,大伯更是连山都无法登上,每次只能在山脚望洋兴叹。这一次,二姐直接敲定了此事:两位姐姐出资修路,我负责实施。
修路不是件小事,何况还人生地不熟。没有图纸,自己设计;没有电源,村民家中拉一根;没有施工队伍,就从镇上拉了支队伍;确定石材、点货、装车、跟车回工地、找人下车。每个周末就这么折腾,看着堆成小山一样的材料,我的修路工程就这么拉开序幕。
修路要经过村民菜地,与村民一户户协商,好在村民淳朴,想到修路也是利人利己,所以在获得满意的补偿后便大力支持。修路是个煎熬的过程,跟石材商磨,跟工人磨,跟自己内心磨,那段日子,梦里梦外,都是修路。
路修好那天,天气晴好,正好是我生日。验收现场,我看到一条水泥铺成的小路,蜿蜒盘旋,穿过菜园,穿过竹林一直到婆婆坟头。路不陡峭,一小梯一小步的,二十几年的老坟也修葺一新,用青石覆盖,原本孤零零的墓碑也换成黑色大理石嵌入坟体;坟前的空地拓宽了,平平整整,砌上石桌石凳,还有一个硕大的香炉,以后焚纸再不会满天飞舞。
记忆中那条泥泞的山路被眼前这条魔术般变出的小路取而代之,一行七人沿着新修的小路顺利登顶。父亲坐在石凳上休息,老公点燃一长串鞭炮,向婆婆昭告我们的到来。婆婆生前最喜热闹,她年轻守寡,守来了四世同堂,当年她怀中那个粉嘟嘟的婴儿已经长成半大小伙儿。母亲把香烛点燃,把丰盛的祭品一字铺开。以前坟前空地又小又斜,稍不留意就怕掉下去落入草堆,所以一大家子都是一人找一个地儿呆着,一动不动。现在好了,一家人可以各做各的差事:烧香、磕头、焚纸……
祭祀告一段落,野餐开始。我们拿出准备好的午餐,在山花满头,蔓草生香的石桌上开始用餐。思绪如同林中的阳光,轻轻绕了个弯,隔着遥遥的岁月望过去。婆婆最爱干净,抹得精光的头发,一身粗布素衣永远干干净净,地板拖得蹭亮蹭亮;婆婆最喜欢大姐,她家离大姐学校近,经常中午去学校,隔着玻璃窗向大姐招手,告诉她中午放学后去吃饭,她煮了大姐最喜欢吃的肉片汤;婆婆教我们姐妹仨打麻将,她牌艺好,我们姐妹仨在桌下换牌也打不过她……时光不管走多远,有一些记忆,一直都在,就在这个光阴如绣的春日,笑着,回忆着,说与婆婆听。
春日的午后,是那种给人带来无端慵倦的天气。太阳正好,也许是太好了,习惯了午睡的大姐提议打个盹再走。大姐眯着眼,沐浴在阳光里。风淡淡地吹着,偶有一两只鸟雀飞过她的头顶去。周遭,一片静谧。时光好像停止着,似一页扁舟,泊在那儿。风走,云走,它不走。它就在那里,承载着日月星辉,绵延千年。

下山归途中,遇到一户人家,认出是我带领工人们修路,喜上眉梢,千恩万谢,她说她代表乡里乡亲感谢我们一家修了这么一条路,给大家带来方便,带来惊喜。看来,乡民们对于这条路,打心底里喜欢。田里劳作的村民,都直起身来,停一停,看看我们,看看风景。
我们就这样一心一意在田埂上走着,春风几缕,满心欢喜。
清明节,记载着感恩与珍重、逝去与铭记、过去和未来。怀念本是一种温暖的行为,而非悲凉与凄清,记住那些逝去的爱,心怀美好地活着,将苦与乐融合在一起,把沉重演绎成温暖,这何尝不是生活的常态?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春和景明,万象更新。
2020年4月6日
本版责任编辑:刘艳芹
作者简介:
邱方芳,笔名方芳,文学爱好者,《当代先锋文学》驻站作家,荣登《当代先锋文学》(2020春之卷)重磅作家。
投稿方式:
邮箱:758774822@qq.com
微信:a13618258998
参加诗歌大奖赛者,请在邮箱标题栏目注明“当代先锋文学诗歌大奖赛”字样,否则视为普通投稿。
投稿格式:标题+作者+正文+简介+照片
总顾问:刘杰(与海子同时代的三个先锋诗人之一,著名策划家)
顾 问:
荒村(大平原诗刊、中国民间诗歌读本主编)
廖望月(诗天子诗刊创始人)
王笔正(书法家,诗人)
阿俊
社长:彭永征
总编:刘艳芹
副总编:吴北平
小说主编:彭永征(兼)
散文主编:吴北平
现代诗歌主编:刘艳芹
古诗词主编:彭永征(兼)
英汉互译主编:蒋怀文
英语主播编辑:蒋怀文
法律顾问:刘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