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缘“天弓”,
走进书山画海“天弓画廊”
环宇通讯社 文/图 雷神衞東

天弓画廊,
书画艺术界的小天地,
都市中的修心神境……

因需要装裱一些字画,朋友介绍来“天弓”,没想到却遇见了老朋友……张淼华先生曾在余干县禾斛岭派出所工作,笔者在余干县九龙乡政府政法办(综治办)工作10年,与公安干警交友不少……再见老朋友,份外喜悦!
进入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工作,走访书画及文学等各位大家,瞻赏大家们的匠心巨作,从而学习“作”中精神……
张淼华先生对艺术的执着追求,数10年的不懈努力,勤恳地向名家学习,刻苦地钻研磨练画功,终有所成……
笔者不由想起名言“有志者,事竞成”。在当下我们很多人总在感叹自己为什么不成功,总是在羡慕人家取得好的成就……不知道有没有想过,自己有没有立下远大的志向,并为之不懈努力,持之以恒的去拼搏奋斗……愿所有的朋友们,特别是青少年朋友,都能够树立自己的人生志向,确立人生目标,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学习工作,去拼搏奋斗,有“作”而“为”,亦成一“家”

张淼华以虾寓龙,再现中华民族之图腾
来源:世纪策媒
文/众通社艺术研究院艺术评论员 老洪
在张淼华先生的画作中,虾是出现得最多的。画面上单虾个个腾跃,层次丰富;须尾清晰,不重不叠;簇拥的数百虾阵,龙睛晶亮,争先恐后,形成团簇畅游之势,寓意龙族紧密团结;然又密而不乱,齐心协力;虬爪凌厉,龙身浑圆,龙头抖擞,扶摇舞动,翻转直上,活脱脱一条巨龙腾空跃海!张淼华以虾寓龙、抒发了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敬仰之情,充满爱国、爱党、爱家乡情怀的画家,以他传神的群虾追月图,再现了中华民族之图腾!
张淼华以虾寓龙,再现中华民族之图腾
张淼华画虾,不是一天之功,是在生活中观察,反复提炼。画虾最重要的就是展现灵动性,不可墨守成规。才能画出活生生的、在水中跳跃透明的虾。他勤学苦练,勇于创新。不痴迷不成器,不疯魔不成活。经过多年的练习,张淼华画的虾,个个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张淼华以虾寓龙,再现中华民族之图腾
张先生善画虾,他笔下的虾细腻,动感。张先生对画虾的投入不满足于形似,还要追求神似。据他观察,虾除了主须之外,还有两条倒须。而且,海虾在海水中受海水比重、潜游深度和水压的影响,游动状态是不一样的,尤其与河虾比较,海虾个体健硕,力量丰实,动作敏捷;河虾则显单薄瘦弱,游动恍惚不定。张淼华所画的虾,丰满匀称,质感透明,结构紧凑,一丝不苟,没有虚笔。尤其群虾,远小近大,远浅近深。层次分明,纷杂不乱。张淼华用墨很是讲究,除了彩虾略施丹青之外,墨虾的淡肉色,全得自于张先生对水墨的深谙和娴熟的运笔,以及墨之浓淡和运笔疾缓与宣纸之间的化学反应所呈现的自然色泽。张先生说,他所画的虾,都是改良和美化了的虾,融海虾个体肥硕、色彩鲜艳和河虾线条优美、体态轻盈之特点于一身,写实与写意手法兼用。如仕女起舞,似勇士亮剑,融太极之势,化蛙泳之姿,出神入化,有鬼斧神工之境界!

张淼华以虾寓龙,再现中华民族之图腾
将戏水的群虾与荷花放在一起,增加了画作的趣味性,也使得画面更加丰富。同样的,张淼华先生笔下的金鱼也十分有趣,多彩的颜色、好奇的大眼睛、圆滚滚的肚皮、摇曳的尾巴,在水中正好奇着这个神奇的,多姿多彩的世界。小金鱼们活泼可爱,在静态的画面中,仿佛你一眨眼,它们就要从你眼前溜走了一般……
张淼华,笔名天弓,号鄱湖人,1965年出生于江西省余干县,现供职于余干县公安局。现为众通社艺术研究院院士。由于对书画艺术的爱好和执着追求,画技得到了陶瓷工艺美术大师、雕塑陶瓷“泰斗”周国桢先生和著名画家雷鸣等名家指点,历时数年磨一剑,已形成自己的独特画虾风格,深受行家好评。公安部全国公安文联、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杨艾路等名家赠字为“江南第一虾”。其作品已被全国多家单位、企业及5000余人收藏。
鸣谢:众通社艺术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