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治沙临行前的感想
文/牟新宇
午间小憩,一阵急促的视频通话铃声把我惊醒,声音传来,我与陕西大秦华盛董事长杨总受青海省某市市长的邀请,近日内将去海拔2800多米的沙漠地带开展沙漠改良、盐碱治理的科学实验。在即将奔赴遙远的荒漠之际,我心潮起伏,思绪万千,借此,愿把涌上心头的治沙感想与各位朋友做以分享,以抒治沙人的胸中豪气。在举国抗击新冠病毒肺炎还没有取得最后胜利的特别时刻,听说我又要去偏远的地方去治沙,好心的同志、同学、亲人劝我说:疫情还没有结朿,全国仍在继续防疫,你往几千里外的沙漠里跑,是不要命了。严酷的现实告诉人们,当下新冠病毒已传染到了全球,尤其是美国等西方国家新冠疫情愈来愈烈,因此世界经济举步维艰,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世界第一粮油进口大国的我国,将同样面临前所未遇的困难,如何从长远解决中国人民的吃、穿、用问题,唯今之计,只有义无反顾的向十几亿亩沙漠进军。作为治沙人,为国分忧,与民解愁,在所不辞。我决心将多年治理沙碱的成果推广到祖国西北的万里荒漠,使浩瀚无垠的荒漠成为祖国绿色的粮、油、菜基地,使荒漠变成绿色的海洋。我要把自有古老而不需制种的优质红玉米、黑色甜玉米、流传数百年的中国土油菜、耐高寒的紫花苜蓿种子及引进的油莎豆种子与耐寒耐旱的香花槐种苗在沙碱地里发芽、生根、结果。总之,胸有成竹的放手一博,也许是一条解救万千民众的生路,瞻前顾后,畏缩不前,天上不会掉馅饼。
我想,远在春秋战国时代的名将廉颇年逾八旬,尚能领兵抗击强秦而挽救赵国;周纣交兵年代的姜子牙年过70旬却仍能顺天应人兴周灭纣,实现统一天下的宏图大志。和古人相比之我们还很年轻,我们更有古人没有的飞机、高铁、火车、汽车、小轿车和应有尽有的商品供应及独具其能的手机通讯与无处不通的白斗导航,加之我们具有攻坚克难的沙碱治理技术,值此国家患难之秋,作为农技人,怎能忘记自己治沙造田的历史使命。作为治沙人,怎能忘记如何解决中国人民吃饭问题的历史重任呢。
黄昏莫道桑榆晚,
昔阳彩霞红满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