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的2020》读后感
作者‖宋诗涵(十岁)
指导老师‖孙楚姣
老师指定我们朗读当代诗人解智伟老师的作品《我们的2020》。
读完之后,我疑惑不解地问妈妈:“请您给我讲讲什么是三年自然灾害?什么是上山下乡的知青”……
妈妈耐心细致地给我讲了诗中“1954年,1998年,武汉遭遇了特大洪水”;又让我知道了那些吃不饱、穿不暖的艰苦岁月;还让我知道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辛酸坎坷……讲着讲着,妈妈的声音哽咽了,眼里闪着点点泪光。我的心里也泛起了一阵阵酸楚苦涩:原来,老人们的这一生,如此艰难!
《我们的2020》这篇作品中有一句”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击毙了一个朝庭”!干脆利落,铿锵有力,言简意赅地刻画出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诗中“1954年,1998年,洪峰再高,也高不过武汉人的头顶”!这一句,再一次证明了武汉不愧是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不愧是英雄的人民,还有英勇无畏的人民子弟兵!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我们筑起一道钢铁长城!
诗中写道:我们也是识字的知青,用自己不屈的身影,填写了宋人的词牌“雨霖铃”,用一个“义”字,为生命押韵!令人荡气回肠,热泪盈眶,为这些饱经风霜的老人,他们的铮铮铁骨,他们的道义担当!他们,虽然命运多舛,但一身正气,有情有义,让我们肃然起敬,感动佩服!
此次战疫,一位老人把自己辛辛苦苦积攒的两万元钱送到派出所民警手中,只说了一句“支援武汉”,连姓名都不愿透露,就转身离开了。这,就是吃苦受罪一辈子的老人!这,就是勤俭节约一辈子的老人!这,就是慷慨奉献不留名的老人!这,就是遭遇命运不公依然心怀大爱的老人!
我终于明白老师为什么指定我们读懂这首诗的原因了。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我们要敬老爱老,多理解他们,多关心他们。每一个生命,都值得被温柔以待! 
宋诗涵: 女,华中农业大学附属学校4年级学生,爱好体育运动、阅读、弹钢琴、做手工和美食。多次获得学校阳光少年荣誉称号,在各类比赛中多次获一二等奖。
钢琴独奏:夏宇成,华农附校五年级学生,品学兼优,爱好广泛,尤爱钢琴、足球、画画等,在校期间曾获“阳光少年”等荣誉称号,在2019年楚天杯作文赛中获三等奖及人气奖二等奖,曾在各类才艺比赛中获奖。
指导老师:亲子读写训练营孙老师,《史记》女性智慧推广,亲子读写倡导者,武昌作家协会会员,多年来助力无数学生作文获奖,爱上阅读作文。18086068667微信同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