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习主席和一副对联的故事
文/胡本正
你到过杭州西湖吗?你见过“西湖天下景”亭这副对联吗?
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你知道这副对联是谁创作的吗?
这副对联的作者是黄文中。他以北宋苏轼的著名诗作《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之意境入笔,再经过提炼加工,用连缀的十组叠字,营造了西湖的优雅景致。
黄文中是谁?黄文中,字中天,甘肃临洮人。生于1890年,卒于1946年。他是民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和楹联大家。黄文中才华横溢,可惜他生活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动乱年代。官场失意后,心灰意冷,于1933年辗转来到杭州,寓居西湖。西湖的美景焕发了他的生活热情,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三年间,为西湖创作了17副对联,有16副至今仍悬挂在西湖各个景点。其中最为人称颂的就是上面这一副。

“西湖天下景”亭在白堤中山公园内,过去这里是御园。黄文中赞美道:“公园傍孤山正中而筑,盖清时南巡行宫也。群山环拱,万井东连,雄踞临高,山径逶迤,石蹬盘旋,花木繁茂,亭廊曲折,随处可憩游,诚胜地也。”他想用一副对联把此胜地呈现出来,深思熟虑,苏轼的诗句给了他创作灵感。
他取苏轼在《怀西湖寄晁美叔童年》一诗中的头两句“西湖天下景,游者无愚贤”,取其中第一句“西湖天下景”为该亭命名,并亲笔题写匾额。他又用了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诗句,从中提炼出“水、晴、山、雨、奇”五个字,再加上“处、明、秀、时、好”五个字,用虚实结合的方法,将西湖的山水晴雨景象都立体呈现出来。既有水水山山的空间变化,也有晴晴雨雨的时间变化,熔铸成这副十组叠字联。他又亲自题写此联,且他的笔法有苏轼的韵味,所以,就使匾、联、字浑然东坡三味。该匾额于1934年春天在西湖孤山上“西湖天下景”亭镌刻悬挂后,立刻得到众多人的欣赏。更奇妙的是,这副对联有多种读法;它还是一副回文联,顺着读,倒着读,都意境优美,韵律和谐,可见作者的匠心独运。这副对联在报刊发表后,好评如潮,不胫而走,在两三个月后,传遍全国,引来观赏者络绎不绝。
更有意思和有意义的是,这副对联的命运竟和习近平主席紧密相关。

1972年,杭州市园林部门重新修葺“西湖天下景”亭时,将楹联原迹的落款“陇右黄文中”换成了当地一位书法家的名字。这种侵权事件引起一些人的不满。直到12年后的1984年,黄文中的女儿黄国梅才得知此事。她曾多次同杭州市有关部门联系,但均无结果。后来,有关部门撤掉了当地那位书法家的名字,但没有恢复原来的墨迹。黄国梅没有放弃,仍为恢复父亲的署名权而奔走东西。
直到2004年,黄国梅又怀着一线希望,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将有关资料寄给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令人喜出望外的是,百忙之中的习近平书记作出批示,并将批示转给杭州市园林局。
从1984年到2004年,黄国梅整整奔走了20年,终于在习近平主席的关照下,这副对联恢复了黄文中的署名权和原来的墨迹。
习主席号召我们要树立文化自信,努力学习、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他自己也在身体力行。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习主席是何等重视树立文化自信,何等尊重中华传统文化,何等虚心倾听群众呼声。
附言:
这副对联被部编义务教育教科书2016年11月第1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选入《名联欣赏》栏目中,不过当时误为:
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
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
后经王家安先生和黄国梅女士联名上书教育部教材编写组,于2017年12月印刷时予以更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