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 课
殷爱国
主播/玉华
为切实阻断疫情向校园蔓延的渠道,庚子年春季开学时间几度延迟。为了不耽误同学们学习,保证教学有序进行。疫情下,不得已,“网课”成了教学的唯一方式,学生吸取知识的必须途径。教师面对面的授课、作业面批面改、师生面对面的交流、谈心都无法实现了,同学间的“比、学、赶、帮、超”的氛围没了,一块冰冷的屏幕代替了一切。全天候通过网课,对老师、家长、学生,都是一项艰难的考验。对于毕业班来说,再有几个月就要告别母校,其余年级也到期中了。近几天学校在教师工作群询问各科教学进度,且下发了市教委统一的教学进度表,并要求老师们添加“卓育云”小程序(考试软件),说明期中考试仍然要如期进行。

老师--园丁。她们都有着一颗赤诚之心,无限地眷恋着、热爱着每一株花苗,为她们精心松土、认真施肥、适时浇水。当苗儿需要营养时,定会及时给予,即使吸干自己的血与汗也绝不吝惜。当苗儿需要一杯水的时候,绝不送上半杯水,而是小心翼翼地捧上满满的一杯富含钙铁锌硒等矿物质的营养水。生怕她们不能茁壮成长,生怕她们不能如期开花,更惧怕她们枯萎、凋零。这就是我们的老师,他们含辛茹苦、春夏秋冬从未停下过。疫情下,也是如此。他们不放弃任何一名学生,即使是一位最淘气的学困生。为此,出现了一些老师催作业、公布学生上课情况,以及个别老师不得已采取移出网课群来促进学生学习的事情。这表明老师们尽心尽责,但也致使一些意想不到、不该发生的事情发生。

如:3月30日,山西晋城某中学15岁花季少女小范,永远将生命定格在这一天。其原因3月11日、25日、30日,因小范上课迟到、旷课,班主任兼数学老师宋老师(女)三次征得她母亲同意后将小范移出网课群,小范作了保证后又拉入钉钉群。3月30日晚8时许,宋老师给小范的妈妈打来微信电话,小范妈妈没说几句就将电话给了小范。之后宋老师和小范通话10多分钟(电话总时长19分40秒)。3月31日早上发现小范坠楼死亡。悲剧发生,警钟再次敲响。这难道不值得大家去反思吗?这能怪老师有责任心吗?这能怨孩子有自尊心吗?有些网友说是网课惹的祸,如果在学校这些事情当面沟通,误解就会消除。我认为也许或多或少有这么一点儿原因,但真正的原因不在此。是不是应试教育还在作祟?是不是无休止的考试、排队惹的祸?是不是赏识教育驱逐了挫折教育之过呢?有一点我坚信不疑。不是老师的错,更不是网课的错。学生-----幼苗、花朵。小学生天真烂漫一张纸,绝大多数在家长、老师……的丹青妙笔下绘制出了一幅幅绚丽多彩蓝图。也有个别,在家长浓重地涂上第一笔后慢慢渗透开来,随之学校老师设法为之点缀,但怎么也摆不脱浓重的第一笔的阴影。在妈妈的怀抱、爸爸的臂膀、爷爷奶奶的呵护下,孩子任性自由生长。如同一株株植在温暖舒适大棚里的只知吸取、享受,自私自利、弱不禁风、不知回报的幼苗渐渐变成了歪瓜裂枣,偶尔也会开出几朵黯然失色的小花来。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不是家庭的支柱,而是父母身上的吸血鬼;不是社会的栋梁,而是社会的肿瘤。他们经不起风吹霜打,即使是和风细雨也难以接受。小范的轻生,南阳市内乡县初二学生投诉老师晚上钉钉电话催作业……。不正说明这些吗?
《教育部减负三十条》里明确规定,要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初中家庭作业不得超过90分钟。老师完全可以“减负”为理由,给学生轻松,自己也轻松。上网课虽然有的同学,已如脱缰之马,放纵自我,失于管控,几乎把学习抛到了九霄云外,仿佛生活在另一个时空。可此时学生在家上课,家长应该理所当然地担负起监督上课情况以及完成作业情况的任务。老师大可不必喧宾夺主,越俎代庖。为什么我们的老师仍然要做“随意拖延教学时间,加大学生课业负担,这种做法与教体局精神相勃。”的事,自讨苦吃呢?原因只有一条。他们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着崇高的思想境界,为了教书育人的初心与使命,不愿放弃任何一名学生,不愿让任何一名学生掉队。家庭--孩子的第一学校,父母--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终身的老师、最重要的老师。在这网课期间,有家长打电话哭诉,说孩子晚上游戏,白天睡觉,网课不听,作业不做,家长一说学习的事,要么暴跳如雷,要么一言不发。有叛逆者干脆扔掉饭碗,跑出去胡作非为,饿了或者玩腻了才想起回家。父母心急如焚又无计可施,真是度日如年,只盼开学。如: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官方微博发布木里“3.28”森林火灾情况通报,系11岁男孩玩火所致。

11岁的孩子,已是小学高年级,应该明白山上不能玩火的道理和规矩,知道还去做,说明其家长把道理和规矩平时就不当回事,因此其子对道理和规矩,缺少的敬畏。有网友说。如果孩子在学校,这个事件就可以避免,无意间把责任由归罪于网课。请问,难道正常上学时没有星期天吗?孩子如此追其原因何在?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作为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课余时间、饭后茶语,如果能够好好利用这些闲暇时光,多给孩子传播官方的、真实的、正能量信息,过滤孩子们收看的节目、杂志,推送优秀的电视节目、理性思辨的文章,约束自己远离麻将、远离毫无意义的网聊以及不雅视频和孩子一起收看学习、净化思想,从源头上进行把关,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健康肥沃的土壤。这样的事情还会发生吗?如近期我们是否和孩子共同收看了有关钟南山、程薇、李兰娟等逆行者的感人事迹。惹看了,走近他们,孩子们就能领略疫情面前逆行者的英雄气概,体会专业知识的力量,感受大爱无疆。孩子就能懂得我们眼里为何常含泪水。就能感知杰出的人才,给人力量;优秀的书报,催人奋进。磨刀不误砍柴功,这样持之以恒地不断给孩子精神食粮,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就能给予孩子更充沛的内在力量,就能使孩子的学习如虎添翼。

小范的轻生、学生投诉老师晚上催作业、11岁小孩玩耍引发火灾……,这背后,难道与家长的言传身教、溺爱和放纵孩子没有关系吗?教育不是学校老师单边的活动,是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和谐协作,共同奋斗的使命。 西北政法大学“教育立法研究基地”执行主任、行政法学院教授管华呼吁学校和家长教育应从以下三方面做起:一是加强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加强对孩子的生命教育。“生命是至高无上的,自杀是对家庭和社会的不负责任。”家长如果让孩子多承担一些家务,开展劳动教育,了解生活的艰辛,孩子怎么会选择自杀呢?二是加强对孩子的挫折教育。管华称小范三次被移出群的起因是不专心学业,老师的处理属于正常。我赞同管华的说法。这些年,教育受西方赏识教育、快乐教育、宽松教育、感化教育等理念的影响,不少人推崇爱心感化,反对惩戒,不少老师,被逼迫的无所适从。树不剪不成才,放下戒尺的教育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三是青春期的孩子最看重同伴,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长,一定要引导他们积极与同龄人交往,与志同道合的同学建立深厚的友谊,遇到困难或有情绪时可以及时释放、宣泄。“从根本上说,还是要改变应试教育问题,让教育真正回到立德树人上。”

可爱的同学们请相信,老师是这个世界上,和你没有血缘关系与利益相关,却愿意为你呕心沥血,掏心掏肺,真心希望你好,并诚心为你的好而高兴的人。尊敬的家长们网课是必要的,也是行之有效的。老师深夜催作业,那是捧着一颗炽热心来,不带一点色素,对你孩子认真负责的老师。你要心怀感激,庆幸你的孩子遇到了一个负责任的好老师。尊敬的家长们我把这一段话抄来,请你们品味“人生可以没有学位,但不可以没有学问,更不可以没有人品。人品是最高的学位,德与才的统一才是真正的智慧,真正的人才。好人品是人生的桂冠和荣耀,它是一个人最宝贵的财富,它构成了人的地位和身份,它是一个人信誉方面的全部财产,也是每一个人的黄金招牌。人品好的人,自带光芒,无论走到哪里都会熠熠生辉。”尊敬的家长们能教育孩子的地方只有三个,家庭、学校和监狱。孩子在哪里接受教育,是家长选择的结果。请大家三思。

作者/是殷爱国: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第二中学物理老师。

主播简介:郝玉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人,教师,热爱本职,喜爱诵读,喜欢旅游。愿用温暖的声音和饱满的情感传播真善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