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庆喜游葡萄园
文/李 鑫
当深秋的小雨又为小城增添几分诗意,国庆第二天的旭日依然普照大地。我们十多位红学会成员应裴会长之邀,去城西北农艺村马秀杰葡萄园研红采风。
我从城东南到城西北,相当于一个小小的“环城”旅行,但难得有赏景的好心情,带着这份来自陌生的美好情感准时赴约。裴会长和鲁秘书长已等候多时,见我们到齐了,就一起跟着带路人走小路前往葡萄园。
路过一片菜花地,为寻找果实起争端。学友们关注菜花的果实到底是在地面还是在地下,最终揭晓答案的还是长在菜花心里的果实,看来我们所缺少的不仅仅是日常的生活经验,更为欠缺的是与大自然的零距离接触。真是绝知此事要躬行啊!

在国庆期间能有这样亲近自然的好机会,还要感谢会长的精心策划与安排,把《红楼梦》中人带入现实中来,让我们的研红文章能与生活接轨,让事实说话。
几经辗转,梦幻般的葡萄园就在研红师友的期待中神秘地出现了。初进棚园乍见黄绿叶片杂陈,纵横生机与蓬勃,整齐的葡萄架在向我们招手,甜甜的小葡萄粒对我们发出热情的邀请信号,仿佛在说:“欢迎你们来我家做客,快来品尝一下鲜美的果实吧!”葡萄架上虽已黄叶叠现,但丝毫不减我们的惊喜之情。
眼前之景足以让我陶醉,真可谓美不胜收,可裴会长告诉我们还有更大的惊喜,这相当于小雷音寺,还有大雷音寺在向我们招手。欢声笑语中不觉第二座葡萄大棚已映入眼帘,此园乃真正的采风地点;摄相录相寻焦点,情真意切笑不断;横看葡萄侧成垄,远绿近黄各不同;不识葡萄真面目,只缘未到此园中。

当真正的“大雷音寺”和葡萄园主马秀杰女士同时出现在眼前,我已忘记一路走来的泥泞、秋雨带来的微寒。红白搭配的衣衫让马女士更加靓丽,五年的葡萄园种植经历已让她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但与此同时也让我看到了她付出的辛苦,其实这次采风最令我震撼的是在葡萄架下的求真、求实精神。
《红楼梦》第六十七回有这样一段情节:袭人走着,沿堤看顽了一回。猛抬头看见那边葡萄架底下有人拿着掸子在那里掸什么呢,走到跟前,却是老祝妈。那老婆子见了袭人,便笑嘻嘻的迎上来,说道:“姑娘怎么今日得工夫出来逛逛?”袭人道:“可不是。我要到琏二奶奶家瞧瞧去。你在这里做什么呢?”那婆子道:“我在这里赶蜜蜂儿。今年三伏里雨水少,这果子树上都有虫子,把果子吃的疤瘌流星的掉了好些下来。姑娘还不知道呢,这马蜂最可恶的,一嘟噜上只咬破三两个儿,那破的水滴到好的上头,连这一嘟噜都是要烂的。姑娘你瞧,咱们说话的空儿没赶,就落上许多了。”袭人道:“你就是不住手的赶,也赶不了许多。你倒是告诉买办,叫他多多做些小冷布口袋儿,一嘟噜套上一个,又透风,又不遭塌。”婆子笑道:“倒是姑娘说的是。我今年才管上,那里知道这个巧法儿呢。”因又笑着说道:“今年果子虽遭踏了些,味儿倒好,不信摘一个姑娘尝尝。”
马女士告诉我们:其实最好、最大、最甜的葡萄破坏者是有“吉祥鸟”之称的喜鹊所为。这是我们万万没有想到的,一直受人们青睐的“报喜鸟”也曾有过鲜为人知的恶习。疤瘌流星的果子都是被喜鹊啄过两三口之后流出汁液来,招来小飞虫的侵蚀。从架上掉下来的果子也并非是蜜蜂所为,而是架上已变成枯枝的部分,果子会自然落下来。那么在防御的招法来看:袭人的招数是小冷布口袋,不仅费时费力费资金,而且面对大规模的葡萄种植,此办法又怎能行得通呢?马女士的经验之谈是:种植大篷的下面都有半米高的铁丝网,在夏季给葡萄放风之时,用铁丝网既可通风又可防止喜鹊的入侵。真可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我不得不佩服果农的智慧。

在与马女士的交流中,我也悟到了这样的人生哲理:得失一念之间,要学会取舍。如果枝杈不剪得适当,势必造成果实多的压力,不但对果实的质量有影响,也减少了葡萄树的寿命。
这其中的自然规律惟有心人才能参悟,人生又何尝不是如此:凡是有度,把握分寸与尺度,在盈亏之间尽显人性风采,何必苦苦追求不属于自己的那份精彩呢?物欲的膨胀是时下人们痛苦的主要因素,人类啊!为何不懂适可而止呢?为何不懂得与自然保持一份默契的和谐呢?透支自然的同时势必会受到自然的惩罚,冥冥之中都有定数,也正如繁华过后的大观园。物极必反,人心何时能修炼到天堂所能达到的融洽程度,那才是我们在万丈红尘中所要完成的使命。
谁能惊醒《红楼梦》中人?谁能参透槛外红尘事?谁能将红学文字传递一份温暖?谁能达到红学研究的非凡高度?谁能对原著做精深的圈点批注?谁能引领大家拨开迷雾见真相?谁能将书面研究转向实地考察?谁能将满纸荒唐言正反对比寻真言?想必大家一定会猜到:此人非裴会长莫属。
在小城旧貌换新颜之际,作为《红楼梦》中人是否也在为自己建一座美丽恢弘的精神大厦,将世间一切的真、善、美用温馨的文字传递给你。希望我们采撷的那串串葡萄,吃在嘴里、甜在心里,美好的情谊就此传递,释放正能量,绽放国庆节最美好的梦想花朵!
【作者简介】
李 鑫 女 1978年生,黑龙江明水人。明水县滨泉中学语文教师,明水县红楼梦学会副会长,明水县散文学会会长。明水才女之一,以咏《红楼人物》800字系列散文赢得众誉。多有散文、诗词、楹联、研红论文类作品发表于中华诗词学会、黑龙江省诗词协会、《冰心文化传媒》—上海头条网络平台及《北方时报》《绥化日报》《神泉文化》《新风集》《明水红学》等县级以上书报刊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