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才和张景慧一行回到洮南大营后,张统领向他们分析了目前的局势,并开往沈阳,来到沈阳城,英才一群军官就被安置在讲武堂,课程由日本和德国的教官负责。看来,这新来的总督决心还挺大,真要把奉天这五路巡防营的匪底子给改一改。张景慧会日语所以比较轻松,而其他的人可费老劲了。
进了讲武堂,一切从当兵开始。德国教官每天瞪着那绿眼睛,看着这些军官。前路由于张统领不断地抓兵训,还算好一些,那另几路的军官天天叫罚站。每天四点起床,跑步,然后练队列,“队伍都站不好,拿什么打仗?”德国教官的鞭子就上来了。早饭后,是军事科目,一上午的军事理论,什么德国的,英国的,法国拿破仑的,还有中国的孙子兵法。 汤玉鳞得意地说:“嘿,还得说咱老祖宗的计谋管用,你看那德国和日本的教官,一说起孙子兵法,真是恭恭敬敬啊。”下午四节课,全是武器的使用:从手枪,到步枪,机枪,大炮,实样拿来,拆拆装装。有些人嫌麻烦,牢骚不断。英才学的认真得很,那一板一眼的劲儿,不亚于教官。德国教官见了他都伸出大拇指说:“小伙子,行。”
一个月过去了,张统领派骆医官来看望大家。骆神医看到英才笑着说:“你说是娶媳妇儿好,还是上讲武堂好?哈哈,受苦了吧。”汤玉麟喊着要骆总医官请客:“统领派你来看我们,扛两只眼睛来?不行,请客。”骆医官正好也没来过沈阳:“行,你们点,我结帐。到那儿去?”张景慧对这盛京最熟:“最好就是叶赫食府的涮羊肉,”大家喊着:“好,好,就去那叶赫食府吃火锅。”
这叶赫食府可是个老字号,在关外,满族的火锅才是正宗的。所以,凡到沈阳,都去这叶赫食府尝尝正宗涮羊肉的味道。叶赫食府在一个五岔口的街角,老远就能看到它伸出的一个飞檐载着陡瓦,雕梁画栋的招牌。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闹市中,有一个王爷府呢。进得门来,伙计把这群军爷让进了二楼雅座。算一算五六个统带各带一个亲信,加上英才,二慧,和骆医官,一张十五人大桌子刚好坐满。“官爷,这人多,要涮起肉来,还是要多几个锅底才好。”小二上来建议大家。“由你,由你,只要老爷们吃好,方才付钱,快点快点。”汤玉麟统带大概饿了,一个劲儿地催着,伙计一溜烟地跑着走了。张景慧见坐着无事,也就给大家说道说道这火锅的来由。“这火锅,早到东汉,中到元朝,近到本朝,都是兴旺之时。具体来由,倒是多提元世祖忽必烈,那时行军打仗,因头盔皆为铜铁之物,每到用餐之时,用士兵之盔来炖大块羊肉。一次忽必烈饥饿难忍,锅开肉未入,敌兵又将至,厨兵急中生智,将羊肉削片入锅,边削边捞忽必烈边吃,然后奋勇杀敌,取得大胜。后回宫中想起锅汤片肉之香,招来厨兵细细琢磨,随成此涮羊肉也。要说还是本朝,将这羊肉火锅发扬光大。当年乾隆爷,食锅成瘾,多次江南巡视,每到一地定先要羊肉火锅,各地官员知皇上此瘾,不管来与不来,先将火锅备齐,用料备全,也就各地皆有涮锅子了。”骆神医接着张景慧的话说:“要单说火锅,这江淮,岭南均有,因其投料入水,发出咕咚之声而得文人戏称为古董羹。这水土不同,锅内食物不同,使用方法也谓之不同。我那安徽就有徽锅,杭州有菊花锅,岭南则叫打边炉,那真是百锅千味呀。”此时,伙计端上三个大号铜火锅,外面擦得锃亮,那锅里的汤叫木炭烧的,开的哗啦,哗啦的。把那干虾仁,葱花,姜片,和猴头磨片那些汤里的煮料,煮得在锅里上下翻滚。小二说:“我们叶赫食府的火锅讲三香,叫汤香肉香蘸料香。这火也包你两个小时汤开不加炭,不然不收钱”。大家这才品看桌上的铜锅。“哎,你看,把这盖儿盖上不就是个蒙古包?”“锅底可就像是头盔。”“这火锅就像草原上过节时那女孩儿戴的帽子。”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嗨,要说什么东西都有个起因,可后来加上你的,摞上他的,掺上别人的,最后就是大家的。”英才冷不丁地来了一句。骆医官总结说:“什么叫文化?就是南边的,北面的,东头的,西处的,搅在一起,就是中国的。”汤玉麟捏着鼻子:“三个秀才到了一起,酸,酸,今天食肉不用醋也。”伙计将羊肉用綠彩碟端上来,让大家看了刀功,“我们这叫肉薄观彩明,肉棉软有形,入锅即变色,久煮尚觉嫩。肥而不腻口,瘦而不柴硬。” 张作相统带也不耐烦了:“嘿,一套一套的,光说了,赶快往上整。”小二马上说道:“各位客官,若认此刀功,厚薄满意,即上即上。”说罢朝着楼下喊声:“上肉···,”楼下后厨回应,“好了···。”你就听吧,这伙计们跑的楼梯板咚咚的,把调料,羊肉一股脑端上来。“来来,这蘸料每人碗里都要有,五色齐全,五味齐聚。”张景慧看到有的人是第一次吃,站起来告诉大家:“土色麻酱,红色腐卤,綠韭菜花,黄料酒,花色辣椒油,一样都不能少,这是主味,还要有辅料就看大家的口味了。”他把木盘里的小六碟推给大家,就是葱花,香菜,雪里蕻,腌韭菜,酱黄豆,腌蒜。“来来来,我是什么都要。”汤玉麟这是馋到头儿了。英才和骆神医两人还在蘸料里挑挑拣拣,张作相和其他人已经大快朵颐。“你们再不吃就没了。”汤玉麟一筷子就夹了半碗肉,说着:“有味道,嗯,不错,不错。哎,我说老张,你说这蒙古的羊哪儿的最好吃?”“当然是乌珠穆沁草原的羊好吃了,你忘了咱们剿匪那会儿···,”伙计又上来送肉,告诉人们:“长官们别急,好肉在后头,我们这肉就是内蒙乌珠穆沁草原上的黑头绵羊,这先上的是大三岔,小三岔,就是后腿和前腿的肉,从这盘儿开始,就是前肩肉和绵羊尾条,这叫肥中鲜。”接着他又说:“汤菜还有咱东北的拉皮粉条儿,旅顺的大白菜,新民的土豆片。”“你就尽管往上来吧,管他啥肉呢。”汤玉麟吃得满头大汗,用手挥舞着。英才和骆神医在一个锅里,他把肉用筷子夹住,往锅里一伸,那肉就变得白里透红,就是不用五色蘸料,肉也是入嘴即化,香贯口鼻。“最好吃的还是羊尾巴,切成细条,锅里一摆,像吃粉条一样,吸吸溜溜就进肚了,”二慧这回,可是吃出好来了。骆神医吃的细致,什么韭菜花,雪里蕻也要咂么咂么,大三岔,小三岔,哪个部位,都要品品看看。那盛羊肉的大方木盘,已经摞了十几盘了。“伙计们,羊肉上火,不易太多吃,多吃羊肉还得看季节。”骆医官边吃边嘱咐大家。“你是不是吃得少,觉得有点亏,哎,英才,这叶赫食府是不是你家的?你要想它,咱就征用了它。”汤玉麟这是吃饱了,又气起骆神医来,一个不行他还捎带上英才。“你爱听不听,明天嘴上大泡一起,你就知道了。今天涮的要是鹿肉,这会你早鼻血成河了。”面点上来了,是柳叶面条和火烧,一种面皮上撒满芝麻的山东大烧饼。最后又端上一个盘子,里面有芹菜,蒜,葱,园菜,韭菜,鱼肉,一共七样,各有一小碟。“这是何种吃法?”汤玉麟又要上手,“别,别,这是店里送来看的,表示客人是勤快,会算,聪明,人缘好,长久幸福,有余,富足。”张景慧今天可成了开专题讲座的老师,喋喋不休地讲上没完。“真的,这叶赫食府与那新民同名之店是何关联?”英才想起这个事,正好问问张景慧。“这家本来是沈阳老店,日俄争端一起,店掌柜就关了门,跑到新民开了一个食府,可没火锅,生意也就不好。这不,回来开了店,火起来的还是老本行。哎,大家在这煮面条的时候,正好听听骆医官的,这叫信则灵,不信也灵。”谁知道,人家骆医官还不讲了呢,低着头,只是吃上个没完。汤玉麟凑到身边:“老神仙,就算我起个大大的泡,好了吧!”骆神医噗嗤一下笑了:“汤统带,这次我为你们带来一些过夏之药,正好差一人的,看这样,你也不信我,就正好轮上你多吃肉,少食药了。”“我这里求神仙指路了,开恩开恩。”“和你说点好话,你总不信。这羊确实是上品中的上品。古人造字,即视羊为吉祥之物,羊者祥也。牛猪羊几物相比,羊为大美。而鱼加羊为鲜,此乃由上古传至今日。直到现在,草原上还不是以羊群的多少为富裕的代表?那羊在草原上就是吉祥的化身”。骆神医喝了口汤,接着说下去:“但是,《本草纲目》认为,羊是补元阳,益气血的温热补品。羊肉性温热,补气滋阴,暖中补虚,开胃健力。在张仲景的《伤寒论》和唐朝的《千斤书》里都有叙述。这羊肉是秋冬进补的上好食品,而在夏季切不可多食,否则胃火上行,口舌生疮,像你这样块头大的人,极易上火并久起不下。”汤玉麟马上鼓起肚子,“看,看,泡起来了。”大家哄然大笑。正说笑之间,忽听得楼下一片嘈杂,盘碗哗啦,木凳舞砸,人喊马叫地乱成一片。张景慧拦住大家,“莫管他人闲事,我等只当未见。”
再说骆神医在沈阳住在“安徽会馆”,是一处老房子。和大家聚了一顿,准备呆个两三天,逛逛东陵,看看北陵,再回洮南。他刚刚歇息,就听到有敲门的声音:“骆医官在吗?”声音很耳熟。打开门一看:“哎哟,老乡。”门口站着哈尔滨国医堂的老板,那个芜湖老乡。“你怎么找到我的?”“有缘千里来相会吗,哈哈。”“我住你隔壁,”他用手指敲了敲墙。“晚上聚聚,鸿宾楼我请客。”说完,像出现时一样快,一下就没影了。鸿宾楼是沈阳挺大的回民馆子,老乡约了七八个人,也是吃羊肉火锅,在骆神医看来,和叶赫食府差距大的真是天地之别。在座的好像都在沈阳做事,只有一个女的叫江海花外号“八姨太”,好像大家又不是很熟,所以话也不是很多。吃着饭,骆医官慢慢听出了这是在开会,是同盟会会员要定什么“革命行动计划,”让大家说说。“噢,噢,我好像也入了这个会。”骆神医从那记忆的深处,拽住了一点点的线索。他问旁边的人:“大家老说革命,革命是什么?”八姨太看着眼前这个清清秀秀的南方人,有点不耐烦:“革命,革命就是报仇,抓住仇人,杀死他。”大家看法不一,但是一致的是打倒满清政府,因为它太腐败了。第二天,骆医官又参加了一次由奉天同盟会召开的秘密会议,大概有二十几个人,由一个叫蓝天蔚的北洋新军的协统召集的。在沈阳有新军一个团,还有两个保护铁路的队伍,那头头也是同盟会会员。
“全国都在动,黎明不远了。”蓝天蔚是留学日本军官学校的,年轻有为,他一讲话,在场的女士都激动得不得了,那八姨太更是挤到前面,带头喊口号,骆神医感慨,“真是疯狂啊”。
英才到“安徽会馆”来看骆医官,并给统领带了一封信。将近期见闻汇报了一下:“社会尚安定,官府也尽责,只是新军异样。”景慧也带了一个大信封,厚得很,里面有在沈阳的朋友给统领捎的信。来到会馆门口,前面有一个女人,看背影好像是谁,····嗨!“八姨太,没错!”英才悄悄地跟着她上了楼,看她进了骆神医的房间,“这,···这怎么可能?”英才莫名其妙?他们···,“还是看看再说吧。”英才等了半个小时,那江海花“踢踢突突”下楼了。英才到外面绕了一圈,这才又上楼,见到骆神医满面通红,不知所措地在屋里转。“你怎么啦,不舒服吗?”骆医官只是说:“我现在就回洮南,再也不到这沈阳了。”气急败坏地下了楼,英才追上了他,交给他带回去的信。那家伙上了马,连一句“多保重”的话都没说,就头也不回地走了。
你说这八姨太来找骆神医干什么?

作者简介 :赫连佳新,笔名秋叶。是中国北方有影响的作家和诗人。他在文学作品中曾以佳新、小成、赫连、秋叶署名。赫连佳新是中共党员,满族,共和国同龄人。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生于东北,成长于内蒙古,曾经在经济领域工作多年。他作品主要以文学著作和诗词为两个方向。文学作品突出的有超长篇历史小说《关东秋叶》(已出版一、二、三部,四、五尚在创作之中。整个小说为五部,四百五十万字。) 赫连佳新先生的文学作品坚持对历史的尊重,突出爱国主义,着眼于普通人的真善美,在文学作品中注重对科学知识的传播。他的小说涵盖三个阶段,即历史、现在和未来。《关东秋叶》(1887年-1939年),是一部超长篇历史小说,是描写东北人民,在“九一八”以后,自发组织的“义勇军”,进行抗日的故事。《叶赫食府》是表现现代社会普通老百姓的故事,小说努力表现中国老百姓,那些社会底层小人物生活中的遭遇,和他们内心的纯真善良的品质。而三十万字的小说《翡翠公主》,是作者进行的新的尝试,介乎于历史和现在的穿越爱情故事。赫连佳新先生近期开始构思《科幻奇案系列小说》,现在已经由中国文联出版社,重点推出了《电脑骑士》、《幽灵球队》两本小说集,而后面更加精彩的《贝湖魅影》和其他的故事也在创作中……。这个奇案系列,是描写世界科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离奇案件,以及社会对向未来发展,产生一些令人担忧科技事件的科幻小说。在文学创作的另一个方向,他以秋叶署名的诗词,已经深入人心。近几年诗人的诗作已经多达几千首,他的诗歌细腻优美朗朗上口,为很多的诗友所爱。诗人秋叶(赫连佳新)特别对古词偏爱,他的百花词是很多诗友的最爱,诗句优美,不拘泥于格式。而他的散文诗则偏于叙事,把对祖国、家乡、人民的热爱,表达得淋漓至尽。《关东秋叶》一二三部,经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制作,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广播小说形式,广播小说已经在中央电台《作家栏目》播出,在各省的广播电台和新媒体都已经和正在播出,反响极为热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