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才回到了久别的家,还带着骆神医二慧他们,晚饭算是接风吧,宴席设在西厢房。屋子中间,摆了一个能坐十五六人的云石面大圆桌。满族的礼法很是讲究。英才父亲端端正正地坐在主人的位子上。他的右手第一位是老镖师,第二个坐位空着,是留给英才的另一个老师,那个教书的举人。“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吗,”骆医官明白这个道理。他坐在第三位, 然后是那个医护兵,这小兵说什么也不坐,那满头大汗局促不安的样子,还是英才父亲摆摆手,他才低着头坐下。“这文武两师手把手教,怪不得英才武功高超,文采出众呢。我要有这条件,嘿,嘿···,”骆医官马上有了大侠的感觉,一摆胳膊,把旁边那个小兵给拨拉到桌子底下去了。老人没弄清楚怎么回事,只是说着:“客随主便,客随主便吗。”再排下来,才是英才,二慧。左手边,则是英才的两位母亲···大福晋,二福晋。骆医官看见英才和二慧先向阿玛和两个额吉还有老师请了安才入座,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他站起来挨着个地鞠躬,嘴里不断地说着:“祝你们安康,祝你们安康”。那小兵更是无所适从,只好离开座位,跪在地上叩头。骆神医偷眼看了看英才的两位母亲,大福晋器宇轩昂,满头银丝。二福晋富贵安祥,花发过半。只是英才的义母,那个杜老夫人未见上桌。骆神医想:“也许是身体不适吧。”老管家过来和英才父亲低声耳语,只见老人一挥手:“那我们就开始吧”。管家于是高声吆喝:“开始走菜···,”丫环们陆续地开始往上端。“四碟八碗,”老管家熟练地报着菜名:“压桌四碟,硬冷盘。酱牛肉,酱羊肉,酱猪肚,九皇酱鸡。”“八大碗儿,蒸锅。蒸猪烧肉,蒸羊肉条,蒸鸡胸,蒸大马哈鱼,蒸鹿尾,蒸熊掌,蒸海参,蒸肥鹅。”后面还有什么···,骆神医看着这四碟八碗满满一桌子,感叹着:“倒底是富贵人家,这山珍海味净是硬菜啊。”在这关外,要是全肉的就叫“硬菜”。“无酒不成席,来,先饮一杯家中自酿酒。”英才父亲让从后厨拿出一坛酒来,丫环们给大家斟上后,满屋飘着异香。骆医官一看,这酒是山果所酿,绛红色的酒液挂在碗边上,有一股参芪的味道。“这可真是好酒,是···神仙···酒吗?”“果然是总医官神通,这就是关东山的神仙酒。”骆医官夸道:“果真是好酒,你看入口润嗓,入腹热身,微甜微火,活骨松筋。”骆神医在大营里,听军官们说过“神仙酒”,今日饮下,身中确感神奇。英才父亲向他介绍说:“其实就是一种养生酒。是祖上传下来的,几百年了。一年百斤而已,只是送送亲朋好友。总是物以稀为贵吗,这酒名声也就大了。”开始用餐了,骆神医品了一下烧肉,“哦,这···味道满好,只是这肉质更嫩,···”老人家笑着并未言语,只是一再让客人吃菜。直到吃蒸海参,骆医官终于尝出:“这桌菜里,没有肉啊。”英才父亲高兴地笑起来:“哈,哈,哈哈,今天叫全素宴,全是用豆腐和豆皮,干豆腐,和着山菇,草蘑,树耳做的。觉得如何?”大家都微微点头,只有骆医官大声叫好:“妙,妙,妙,这叫趣眼,润口,饱腹,养生。像关内什么蒋侍郎豆付,王太守八宝豆腐,庆元豆腐,哪个有此绝佳之味?”老人家一见人夸,谈性更高:“方圆百里,哪个不知黑家窝铺的豆腐房。做工精细,用料实在,只要味色调好,头一次你还真不知这是何肉入口呢。”骆医官旁边那个座一直空着,他扫了一眼英才和二慧,都坐在那里没怎么动筷子,得意的想:“今天我是贵客啊,咱也就不要再客气什么啦。”
第二天一早,骆神医就让那个医务兵给烦醒了。他早早的就把净面水倒好,把牙粉摆在南墙下,接着就催他起床:“总医官,该起床了。”“这个小子,一定是昨天没吃好,半夜给饿起来了。”骆医官心中不满地嘀咕。洗完脸,骆医官在院里舒展了一下身体,他那三脚猫的功夫,今天自己还觉得灵巧多了。“嗯,喝了神仙酒,吃了长寿饭,已成半仙也,哈哈···。” 那个小兵哼哼着:“这关东山三大怪,窗户纸糊在外,姑娘扛个大烟袋,养个孩子吊起来。”骆医官可真看见窗户上的白麻纸是糊在外面的。“以前从来不注意,这糊在外面道理何在?”小兵忙回答:“报告总医官,咱这关外风大,糊在外面比里面挡风。”“言之有理,言之有理。”骆医官琢磨着,点点头,把早上的不悦化解了一半。“再就是省面,连冻带粘。”“哦,此话···差矣。”这窗子开扇上有一个斜着朝上的像漏斗状的东西,“此物何为?”“这叫风斗,是排气用的,像烟囱。” 骆神医在院子里走动,才发现这院里有大大小小不少石头,大多如人之半身,石质不一,形态各异,摆放在松柏之旁,细细品来,倒也有趣。 骆医官又在感慨了:“只是不像我家乡园林,看那太湖之石,镂空婀娜,砌之成山,与那芭蕉竹林相映成趣。”他想起那句诗:“风吹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啊。” “总医官真是腹中渊源,才气横出啊。” 英才父亲慢慢踱步,走进西院来。“晚生冒失,浅陋之见,还望老先生见谅。”英才父亲看着园中的石块:“这中华之博大,疆域之辽阔,风土人情差之远矣。想你那中原腹地,河江纵横,多水而少石。官宦富贾,文人墨客,石趣以观为主。而北方边远之域,山多而水少,秀石以赏为好。这一观一赏,可大有不同啊。”骆医官马上接着老人的话:“悟之有理,悟之有理。学生以为,观之几步之外,赏之手掌之内。这一观一赏有远近之别呀。”英才父亲满意的看着这个年轻人,说道:“哈哈哈,你观之起望景之兴,我赏之提把玩之趣。”老人随口赋诗一句:“远观山水皆成墨,”骆医官应声符和下句:“近赏顽石线成文。”你看这一老一小谈的,还真是入趣啊。
老管家来请:“用早膳了。”吃饭改在西院一进门的第一间。 老管家低声解释道:“这是规矩,宴请后,每天吃饭就要由主人过来陪着客人。”进了房内,只见桌上摆了一个大铜壶,里面熬了好了砖茶。除了茶碗,每人面前还置一小碟,里面倒了些许米醋,骆神医奇怪:“这关外人本不喜食醋,今天早餐要吃什么?”骆医官看这茶水自言自语道:“滚烫的浓茶倒在碗里,这深红的茶色和普洱极为相近,应该是云茶。”老管家说道:“非也非也,此乃襄鄂的树茶,也要发酵,茶商谓之半酵茶。只是时间要短,压成方形,谓之湖北茶砖以和云茶区别。茶砖密实坚硬,久放不腐,此茶对肉食解腻颇有功效,只是口感要比云茶差过好多啊。”
丫环端上高高的一摞小笼屉,“小笼包也,香,香。”骆神医屏气伸脖,待打开顶盖,却见六朵粉白的桃花开在里面,小兵也禁不住说起话来:“哎哟,真是好看。”刹那间,鲜羊肉那窜鼻的香味,充满了屋内。骆医官诗兴大发,提着筷子吟道:“凝神聚睛视何物,只原不识桃花香。”“说得好,说得好,这是关东塞外的特产,羊肉烧麦。”英才父亲进来坐下,夹了一个放到骆医官面前的盘子里,客气的让道:“趁热吃,边吃边说。”骆医官看到这烧麦皮薄如蝉翼,柔韧而不破,用筷子夹起来垂垂如细囊,入嘴后真是鲜香可口。老人看他们吃的香甜,于是就说起这眼前的吃食来了。“这吃烧麦要有三吃,一要热,二要有醋,三要喝浓茶。因为馅是羊肉的,羊之生长在北方,其油稍冷即凝,凉了不好吃,所以一要热。二要有醋,羊肉鲜中带膻,以醋遮膻促鲜,这是二。浓茶化油散热,边吃边喝,羊肉温补,不似猪肉寒凉,这砖茶也有平火抑燥之用。”骆医官吃一个就喊一句“鲜,鲜”,吃得是满头大汗。这南方之人尚且如此,那个小兵也不管礼数了,只是大吃快喝。老人在旁说:“莫要放手,任你随用。”吃到这时,骆医官才提起话头:“江南也似有同名食物,只是皮馅似乎不同,内包糯米猪肉,吃起来倒像那五月的肉粽子。”英才父亲看他们吃的大劲已过,方才将烧麦的渊源细细道来:“这烧麦的说法,在元朝就有了。当时元大都就是现在的京城里,就有卖素酸馅烧麦的。后来历代都有记载,像《扬州画肪录》《桐桥椅棹录》均有烧麦一词的提法。像本朝那流传很广的菜谱《调鼎记》里还有荤馅烧麦,豆沙,油糖烧麦一说。”老人看这两个客人听得带劲,就继续讲了下去:“要说这烧麦其实叫稍美,稍者末端也,圆基细颈,当顶为蕊,妙手生花,晶莹剔透,肉红葱綠,百摺绽放,此乃美也,稍美则由此而来。我们国众之广,南甜北咸,这食物随之变化多端也为必然。只是那些烧麦作为点心,由那些游手好闲之人在茶肆之中为喝茶之配点,也就叫成捎卖了,就是捎着卖的吃食小点。可不管馅之甜咸,充之何物,烧麦那口是万万不能封的。”“哈,哈,这名称不差毫厘,东西谬之千里。”骆医官喝着砖茶,听得着实有趣。“要说这好吃好看,那还得把握好面皮肉馅和蒸时三关,皮儿是用特制的擀面锤加工的,面扑粉是用土豆粉,就是家里做粉条的那个,擀皮子就要擀出那百叶摺来,包时才好成形。至于那馅,就要手切当天羊,綠葱对黄姜,蒸时以钟表七分即可。你若自己尝试,方法秘诀可全有了。”骆医官评论道:“就这鲜香可口,形色并全,我看还叫稍美为宜。”英才父亲连连称好。
早膳用毕,英才父亲把骆医官请到客厅,饮茶闲聊。听说骆医官家是安徽无为人,倒也惊奇了一下:“安徽自古出名医,当朝豪官巨贾皆尽徽州境内之人,噢,人杰地灵吗。”也就再也没有提起这个茬儿。家人来报:“大姑夫巴林梅林朝洛蒙到。”骆医官忙要回避,英才父亲对他说:“不碍不碍,这家里人常来常往,无妨无妨。”只见器宇轩昂走进一个蒙古人,圆盘大脸虎背熊腰,穿着蓝地儿金线绣的蒙古袍,腰上缠着黄色的带子。“赛白努,赛白努。”他右手放在胸前,半倾身向主人和骆医官致敬,骆医官忙站起身来,鞠躬回礼。英才父亲为双方介绍说:“这是我的妹夫朝洛蒙,蒙古巴林王爷的梅林,专门给王爷带兵的。”“哦,这位是英才队伍上的骆总医官,陪英才回家,顺便来家里做客的。”“英才回家啦,这小巴图,在哪那?···”他东张西望的找着,看那个劲儿,这姑父还真亲这侄子。“大哥安康,一是送来石头一包,都是手下平时巡逻所获。二是王爷上次来府上拜望,对府上所藏珍品阅后,神迷魂惑,尤对大哥亲手所制文印爱不释手。特送一块上好巴林冻石,再三请求,还望大哥为他刻解石印一方,王爷渴望至极啊。”英才父亲看都不看包内石块,只叫下人拿去后房库里。随后对朝洛蒙说:“我倒不是对巴林王爷怠慢,只是老朽眼拙手笨,自己粗玩尚可,哪里还能为达官贵人做珍藏之物。”英才姑夫陪着笑脸:“大哥,就做这一方,你就别推辞了。”英才父亲笑笑:“对那些急功近利之人,我向来远而绕行,皆因你在其手下为官,自去书架上选一方吧。此不是抬高你家王爷,可不要低了你的乌纱帽呀。”“大哥呀,大哥,你这小弟无能,只会举刀弄枪,你就给碗饭吃吧。”潮落蒙高兴起来,向骆医官夸耀着:“我这大哥,在咱这东北和蒙古草原上谁人不知那个不晓!连那京城里的亲王贵人们向太后进贡,都来求大哥亲手刻制的印石。一为刀工精细,字体隽秀。主要还是求他的名气,据说老佛爷当年最爱把玩的几件宝物,就有大哥的满文巴林石印章啊。”“尽是讹传,雕虫小技,何登大雅之堂。”可以看出,一说起这些,英才的老父亲还是满得意的。骆医官随着英才的姑父,来到那书架前,只见格子里放满了高高低低,大大小小,方方圆圆各种石料做的印章,做工精致,琳琅满目。骆医官发自内心地赞叹着:“老人家的印章,在这方寸之间,真的是字体清晰,变化多端,汉满蒙藏,各有千秋啊。
作者简介 :赫连佳新,笔名秋叶。是中国北方有影响的作家和诗人。他在文学作品中曾以佳新、小成、赫连、秋叶署名。赫连佳新是中共党员,满族,共和国同龄人。研究生学历,高级工程师。生于东北,成长于内蒙古,曾经在经济领域工作多年。他作品主要以文学著作和诗词为两个方向。文学作品突出的有超长篇历史小说《关东秋叶》(已出版一、二、三部,四、五尚在创作之中。整个小说为五部,四百五十万字。) 赫连佳新先生的文学作品坚持对历史的尊重,突出爱国主义,着眼于普通人的真善美,在文学作品中注重对科学知识的传播。他的小说涵盖三个阶段,即历史、现在和未来。《关东秋叶》(1887年-1939年),是一部超长篇历史小说,是描写东北人民,在“九一八”以后,自发组织的“义勇军”,进行抗日的故事。《叶赫食府》是表现现代社会普通老百姓的故事,小说努力表现中国老百姓,那些社会底层小人物生活中的遭遇,和他们内心的纯真善良的品质。而三十万字的小说《翡翠公主》,是作者进行的新的尝试,介乎于历史和现在的穿越爱情故事。赫连佳新先生近期开始构思《科幻奇案系列小说》,现在已经由中国文联出版社,重点推出了《电脑骑士》、《幽灵球队》两本小说集,而后面更加精彩的《贝湖魅影》和其他的故事也在创作中……。这个奇案系列,是描写世界科技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离奇案件,以及社会对向未来发展,产生一些令人担忧科技事件的科幻小说。在文学创作的另一个方向,他以秋叶署名的诗词,已经深入人心。近几年诗人的诗作已经多达几千首,他的诗歌细腻优美朗朗上口,为很多的诗友所爱。诗人秋叶(赫连佳新)特别对古词偏爱,他的百花词是很多诗友的最爱,诗句优美,不拘泥于格式。而他的散文诗则偏于叙事,把对祖国、家乡、人民的热爱,表达得淋漓至尽。《关东秋叶》一二三部,经内蒙古广播电视台制作,已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广播小说形式,广播小说已经在中央电台《作家栏目》播出,在各省的广播电台和新媒体都已经和正在播出,反响极为热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