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作是阅读最好的训练
——我为什么竭尽全力教写作
文/卓尔
之于外语,如果不能口语熟练,叫做“哑巴外语”,对于母语,如果不能写作好文章,即使贵为中文教授——也是“半吊子”。如果只能写赏析文章,而没有原创,也不算真正意义上的写作,中国养着一大群眼高手低的空头评论家,学者,教授。这是中国语文教育最大的悲哀。
改变这种只会读书不会写作的现状,是卓尔毕生的理想,为此自己身先士卒,几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

写不写,对于体会文章技巧,感悟情感思想有直接的质的影响。阅读的敏锐来自写作,穿透力来自写作,不揣摩,不琢磨,人家优点就是你的缺点,文章的妙处何以见得?那天我80岁的康老师称赞武汉解除“封城”,诗的最后一句,“今天,你起得跟早,很早”——我眼睛突然一亮,说句实话,早晨写诗时也有这种意识,都到了嘴边,却没有形成文字,老师写出来了。读一遍,过目不忘。
写作对于培养文字的记忆力、感悟力有异乎寻常的帮助。我一天几万十几万字的阅读量,突然一个好词,好句,立马就会过目不忘。关于“初心”主题,备课都结束了,突然看见纳兰性德的《虞美人》“背灯和月就花阴,已是十年踪迹十年心”,本来是写爱情的,熄灭烛灯,走出楼阁,月色朦胧,徜徉在花丛树荫,自然想起与爱人曲径通幽的往昔,此时,她已随风而逝,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十年我对你的深情依然,这颗初心跳荡如新,人生美若初见一般—— 表达初心不忘,初心的美好,这是多么经典的句子!拿来,给孩子们赏析。

常写作有助于阅读时打通与作者的心灵,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我读罗曼罗兰的《名人传》,他对于苦难的深刻解读如出我口,如表我心,特亲切。50岁后读《红楼》,悲欢离合中能看见曹雪芹的影子,黛玉哭,那是他在哭,哭美好爱情的毁灭,哭他自己;宝玉哭晴雯,一个小丫头被驱逐,值得写一篇洋洋洒洒的诔文吗?分明是曹雪芹灵魂在哭泣。鲁迅用匕首和投枪,直刺黑暗,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鲜血淋漓,触目惊心;曹雪芹婉转曲折,九曲回肠,哀痛婉绝,哀毁骨立,一点点让美好毁灭如灰。两种深刻,两种美。《宋词三百首》开篇是被俘北国的宋徽宗赵佶的杏花,“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读之泪垂,可怜,同情,悲悯。一个皇帝与千年之后的一介书生,立马拉近了距离。
脱离阅读的写作是空中楼阁,脱离写作的阅读是盲人摸象。只有读写一体化、写读一体化,才是语文学习的根本,写作的根扎在阅读里,阅读的花儿开在写作里。看着一批小才子才女从卓尔手下走来,真有孟子“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的”惬意!
卓尔 4.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