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亲老了
文/王永芳
一个星期天,母亲从老家来看我,大包小包带来不少我爱吃的东西。因下周三我要到外地出差,母亲怕我一心挂两头,执意要回去,我下楼去送她。家住5楼,母亲来过好多次,熟悉楼梯的每一级台阶。和往常一样,蹭、蹭、蹭,我几步就走到了她的前面,准备去叫的士。回头一看,不由得心头一酸。母亲正扶着栏杆,低着头,步子缓慢,一坎一坎地往下迈。母亲啊!您什么时候开始悄悄变老了。送走母亲,我不敢回想刚才的一幕,脑海里不停地闪现着一句话:“母亲老了”......这句话,把我带向那遥远的回忆。
我的童年是在母亲肩头长大的。夏日的夜晚,每每村头放电影,母亲总是把我顶在肩头。我的高人一头,惹来不少小伙伴的羡慕和欣喜。他们羡慕,是因为我不需要早早地搬凳子去排队,走到哪里我都是最高;他们欣喜,是因为少了一个和他们挤人群、争抢地盘的对手。那时的母亲是多么年轻刚强,在小朋友面前,这是我最值得炫耀的事。每次休假回家,母亲总会从她记忆的U盘中,提取我儿时淘气、顽皮的趣事,让一家人开怀大笑。是啊!儿女成长过程中的一点一滴,母亲都会如数家珍似地叙说如流,而我这做儿女的什么时候留意过母亲?

记得考中学那年,去镇上熟悉考场,母亲拉着我的手,一步两坎地上了5楼。下楼后,母亲怕我饿着,又急匆匆地去为我买饮料和肉松面包,自己却躲在墙角干嚼那硬棒棒的馒头。那时的我,对这一幕只是一看而过。在儿女的眼里,母亲的一举一动都很正常很自然,不屑一顾。然而,在母亲的眼里,子女的需要与冷暖,却是她一生永远的惦记与牵挂。
随着慢慢地长大,随着我翅膀的一天天硬朗,对母亲的挚爱也随着对她的依赖一天天变少。母亲苦累支撑起的家,仅仅变成自己受伤后最温暖的避风港,伤好起飞时不再去顾盼的旧巢。儿时的懵懂,儿时的叛逆,让自己任意挥霍母亲给予的深厚、浓烈的爱,却从没想过怎样去回报,更没想到自己的年轻来自于母亲对年轻的牺牲。
儿行千里母担忧。少小离家,老大不回,这么多年来,我很少回去看望母亲,都是她来看我。如今已为人父母,随着人生楼梯的一次次攀爬,自己一天天成熟,对母爱的理解、感悟也越来越深。母亲孕育了生命,母亲背负着生活,母亲是一本儿女含泪永远读不完的书。抚摸着母亲搀扶过的栏杆,心痛、愧疚的我两眼噙泪。母亲历经磨难,勤扒苦做为儿女,口嚼馒头嘴说甜。母亲穷尽一生,用自己山一般的肩膀托起儿女的未来,放飞儿女展翅远行。母恩浩大,情深似海。他乡的儿女哟,不论你飞得有多高、有多远,也不要飞出母亲的视线,因为那里有世界上最博大、最深厚的母爱要你去报答。
本版责任编辑:刘艳芹
作者简介:
王永芳,中国音乐文学会会员,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会员,湖北省音乐文学会会员,孝感市作家协会会员。现为《当代先锋文学》签约作家。
投稿方式:
邮箱:758774822@qq.com
微信:a13618258998
参加诗歌大奖赛者,请在邮箱标题栏目注明“当代先锋文学诗歌大奖赛”字样,否则视为普通投稿。
投稿格式:标题+作者+正文+简介+照片
总顾问:刘杰(与海子同时代的三个先锋诗人之一,著名策划家)
顾 问:
荒村(大平原诗刊、中国民间诗歌读本主编)
廖望月(诗天子诗刊创始人)
王笔正(书法家,诗人)
阿俊
社长:彭永征
总编:刘艳芹
副总编:吴北平
小说主编:彭永征(兼)
散文主编:吴北平
现代诗歌主编:刘艳芹
古诗词主编:彭永征(兼)
英汉互译主编:蒋怀文
英语主播编辑:蒋怀文
法律顾问:刘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