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熊正永,笔名竹门,已退休。中文本科,文学学士;财政学同等学力硕士肄业。曾从军26年。读书涉猎略广。认同厚积薄发,尚简去浮。业余研究诗词格律史,并撰文主张古风诗律的主导地位。
曾获中办内部刊物征文优秀奖;近获两次诗词大赛一等奖,第四届华夏散文二等奖。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
今析酷裁碎用的千年媚溺

熊正永
学习了诗词格律后,我选择宗法古风,多写不拘平仄的古风式律诗。古风式律诗这个术语见于王力教授的《诗词格律》中。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评崔颢的《黄鹤楼》为唐朝律诗第一,王力教授则认为它是古风式律诗,因为它的前半部分很不合律,后半部分是合律的。王力教授认为,不合平仄就不要标称律诗。拘平仄与否,规则不同而已,与诗的优劣并不正相关。
诗词规则的优劣利弊,当属别论;在别论中,我认为律诗的拘平仄,一拘多弊,莫如不拘。

弊之一,音律≠字音≠平仄,这是常识,把平仄等同于音韵节奏是违犯常识的。汉字单音节,汉字的字音是声母韵母声调三者合一的,音韵节奏的核心是声母韵母,平仄声调附着于声母韵母,如毛附皮,它不能固定指代字音字韵。每个平仄位置都对应着多个不同的字,字不同,音韵节奏也不同。所以,虽用同一平仄句式写出的诗句,并不是同一的音韵节奏,而是暗渡陈仓地等同于古风诗句了,在平仄到字的隔层传导中,平仄成了“增加、增进音韵节奏”的虚浮幌子。由此可见,拘平仄是把本来简单的用字,复杂到用字的平仄,隔靴搔痒,实为不得要领,不识简要用字的高明。

弊之二,汉字语音平仄必随时代或方言而有变化,前拘后变,拘而自乱,又使后学者多惑,不如不拘。
弊之三,有违上古以来诗词文赋皆不拘平仄的公认传统,且使规则弃简从繁失要。
弊之四,只用4种句式。而五言古风有32种自然句式,七言古风则有128种之多,人为偏狭,武断。
总之,古风诗规则的不拘平仄,是古代哲学精髓大道至简的精要运用,是“宜粗不宜细”的精妙解构。古风粗到用字,是宜粗,是简要高明,无为而治。而律诗细到用平仄,是不宜细,所以拘而自乱,徒费精力,还惑乱后来。
无独有偶。近日读到两则诗话,令我拍案击节,如品佳茗,如遇知音。
其一,<唐>释皎然在《诗式》中云: “乐章有宫商五音之说,不闻四声。近自周颙、刘绘流出,宫商畅于诗体,轻重低昂之节,韵合情高,此未损文格。沈休文酷裁八病,碎用四声,故风雅殆尽。后之才子,天机不高,为沈生弊法所媚,懵然随流,溺而不返。”
其二,<南宋>严羽《沧浪诗话》,中云 “……有四声,有八病(四声设于周颙,八病严于沈约。八病谓平头、上尾、蜂腰、鹤膝、大韵、小韵、旁纽、正纽之辨。作诗正不必拘此,蔽法不足据也,)”
这两则诗话提到的四声八病,就是格律书中的平仄谱。
释皎然开门见山,质疑宫商五音与四声之间关联性,认为音律、押韵都要不损文格。毫不客气地指出,沈约酷裁八病,碎用四声,使诗之风雅全无。 盛唐诗人才子的天机是很高的,但“为沈生弊法所媚,懵然随流,溺而不返”者,却不乏其人,甚而高手。才子们在科举面前是被动的,他们既写律诗,也写古风式律诗或入律的古风,这是史实。
释皎然何许人也。在律诗盛行的唐中期,对拘平仄认识得如此深刻和清醒。酷裁八病,碎用四声,媚懵流溺,字字精审独到,令我信服佩服。释皎然,高僧诗人,不在仕途,精诗通禅,可谓旁观者清,见地深刻的当。言简意赅,用词精审,口气不凡。原来这位高僧诗人,经史子集各臻其极,《诗式》自有灼见,且在约40岁前就搁笔诗道,潜心向禅去了。

当时有位前御史中丞李洪,贬官到浙江湖州任太守,释皎然素知李洪精于佛理,多请教益,先问宗源次及心印,李太守总是笑而后答。李太守认为释皎然清静悟禅,放弃诗道很可惜,索要其《诗式》草本读后,更叹曰,早年曾读过沈约、慧休、庾信的诗话,这三子所论远不及此。甚为赞赏,且把《诗式》推荐给当时名士,释皎然的《诗式》未被尘埋或散失,深赖李太守慧眼识珠。
宋代的严羽说诗体有四声八病,“作诗正不必拘此,蔽法不足据也”。称其为蔽法,不足据,不必拘。
遗憾的是,唐宋这两位古人真见的弊法与蔽法,一直弊蔽到了21世纪,难道真不幸被高僧诗人释皎然言中,是“后之才子,天机不高”吗?被媚懵流溺,会到何时呢?
唐朝的释皎然,宋朝的严羽,这两位古人的结论无疑是正确的,但对其弊在何处都语不甚详。我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如前文已分析其弊有四。
从哲学理论和方法实用取向看,古体诗规则理应尚简立要、去浮存真者。能当此者唯古风诗规则,它虽古老,但古往今来的先进性正确性可据可信。因此,尚简立要,去浮存真,不再被媚懵流溺,既是尊重历史,也是当代传承的明智选择。
诗词不拘平仄,既澄清古往也不惑后来,有历代诗人的古风,古风式律诗在,前面也分析了律诗的最后归途仍然是古风式律诗,它们都是诗史发展中的成功实践,有条件使规则简要向优。

规则优,则多弊除,优化规则是新视野大胸襟,是新境界大勇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古人遗响在耳,今人当思力行倡导。
谨以此向古诗词事业,向广大古诗词爱好者、从业者,呈言进言。
(写于4月11-13日)
主编:谷子
审稿:何兰青
何兰青简历:何兰青(笔名,谷子)中国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理事。市场信息报城市观察周刊(网)责任编辑,新华在线网桂林亊业部主编。桂林谷子珠宝有限公司董事长,桂林和艺德文化公司董事长
《漓江诗韵》和《鸿玉书声》是中华诗歌联合会广西文学社微刊栏目,力求打造高质量文学平台。
《市场信息报城市观察周刊》(网)对接新闻类稿件。新华在线网,人民论谈网,华夏访谈网,中国资讯网。中国网,人民网,人民日报网络版等多个官网可帮助优秀个人,企业,协会,党政机关,学校,农业生态,艺术家们宣传报道。
欢迎来稿,热线电话;谷子13307736055.18978664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