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烟趣事
秦 泰
对于香烟的吸食,有的地方叫吃烟,作为我们滕州这一带皆称之为抽烟或吸烟。今儿闲暇无事,就给大伙拉呱一下我亲眼目睹的几个有关吸烟的趣事儿。
年前的一天下午,我从三角花园散步回来,走到华泰大酒店北小清河的南岸,看到一年轻女子正靠在电动三轮车旁悠闲地吸着香烟儿。这女子穿着时髦,长得漂亮,看样子也就是十八九岁的模样。看她吸烟悠然自得的样子,我情不自禁地对她莞尔一笑!
“你笑什么?”
“我笑你太年轻,不该吸烟!”
“你这小老头就不懂了,这才是一种享受哩!”
我莫名其妙,无话回答,只好前行。心想:她所说的吸烟是一种享受,可能就是解除上来的烟瘾吧?看来,这小女子的烟史还挺长哩!
目睹此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刘二叔吸烟掺薄荷,赵二孩烟中混苘叶,两娘们共吸一支烟,战友吸烟烧袖筒的事儿又一幕幕的清清楚楚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那个年代,社会落后,经济匮乏,人民生活极度困难。曾记得村里刘二叔年近六十,已经有四十多年的吸烟史。由于他孩子多,生活困难,连烟叶也买不起。他只好到沟崖河边采摘一些薄荷叶,晒干后搓细与烟叶混合在一起放到旱烟袋里吸。曾有人问他:“ 你烟叶与薄荷叶掺在一块好吸吗?”他却乐哈哈地回答道: “好吸,吸起来麻煞煞,冷嗖嗖的还真不错哩!”
听起来是不错,可在那个困难的时期,不好吸,对于一个贫苦的买不起烟叶的农民来说又有什么法子呢!
曾记得我们村的赵二孩,聪明伶俐,脑瓜灵活,能说会道,经常赶市集,从很远的产烟叶附近的集市上买来烟叶,再到我们近处的集市上去卖,赚两个钱,手头花钱很随便儿。邻居刁有仁老大爷,闲着无事,常见赵二孩下午拿着个空袋子去村北的一块苘地里,天擦黑时,便背着一个鼓囊囊的袋子回家来。目睹此景,刁大爷对赵二孩的这一举动便有些猜疑。于是,他趁晚上到赵二孩家串门去,看能否解开这个“由空荡荡到鼓囊囊袋子”的谜?当刁大爷走到赵二孩屋里时,看到他正忙着用剪子绞着苘叶往烟叶里掺和呢!赵二孩看到刁有仁发现了自己卖烟叶赚钱的秘密,只好苦笑着对他说:“实在没办法,我把捡来的黄橙橙油亮亮的枯掉的干苘叶和烟叶混合在一起,吸起来照样灰白火亮,他们吸烟的也看不出来,我可多挣两个钱呢!”刁大爷听后,便哈哈一笑,说道:“多亏你这小子脑瓜好使想得出来,还是尽量少掺为好!”赵二孩听后,忙抓了一把好烟叶让刁大爷拿去吸,并千恩万谢,连连点头称是是是!
唉,在那个艰难困苦的岁月,人们为了养家糊口,维持生计,什么法子都能想得出来!
再说前院的杜二嫂与她街西对门的马大娘,那时,两位邻居都已五十多岁,这两个老娘们都会吸烟,常坐在街上,拿出针线筐儿在一起做些针线活儿。当时的香烟也就是几分钱一盒,杜二嫂家庭生活宽裕点,常买盒香烟吸。尽管几分钱一盒,也舍不得放开量子的吸,有时烟瘾上来了,杜二嫂就点着一支烟在嘴里吸上两口再递给马大娘,马大娘也是舍不得一个劲的吸,吸上两口又交给了杜二嫂。就这样,你吸两口给我,我吸两口给你,一支烟两人互相交往好多次,才烟灭灰尽。
这是我小时候多次亲眼目睹的事儿!现在想来那时的邻里交往,虽然是小小的一支烟儿,却情深意切,邻里和睦。
说到吸烟的事儿,还有一个笑话值得一提。那是在一九六五年我在济南部队服役期间,一年的冬天,我们几个战士围坐在火炉旁烤火取暖,无事闲聊。有个江苏籍的战友郝德光烟瘾特别大,吸了一支又接上一支。我们只顾聊天,谁也没有注意。这时,只见郝德光猛地从火炉旁站起,将左胳膊高高举起,非常惊讶地说:“不好了,我的祆袖筒子烧着了!”边说边往里瞅,这时,我们才发现他袖筒子里真得有烟雾冒出。在场的战友小李匆匆忙忙舀了一缸子凉水倒进了他的袖筒里,这火才被扑灭!
俗话说:身上失火,没有三天的待头。这事说起来可笑,却是真真切切,没有丁点儿虚构。
上级有关部门劝阻不要吸烟,重要的是每个烟盒上都明明写着:吸烟有害健康!我不明白,为什么人们都喜欢吸烟呢?
老朽已至古稀之年,年轻时也嗜烟如命,每天两盒不够,可后来随着年龄的增大,咳嗽时有发生,也便随之减少直至不吸。爱吸烟的人们可能也和我一样吧:当初吸烟时曾想:人长大了,成熟了,就应该吸烟了!只有会吸烟才是真正的男子汉,才有交往的资本,才能被人看得起,这也便是做人开始的标志,不吸烟算个嘛?烟的贵贱好孬代表人的地位!人们不分男女老少都在吸烟,其缘由就在于此吧!
哈哈,吸烟趣事唠叨完了,看后你认为有可笑的事例吗?若有,那咱们就一块共享吧!
个人简历:秦家安,常用笔名秦泰。号文山闲人。1946年10月出生,山东省滕州市人。大专文化,中学退休教师。在执教期间,喜欢”舞文弄墨”,常有小稿见诸各级报刊。2003年内退后,又重操旧业,笔耕不辍,投入社会活动,书写自己感悟。先后出版了《笔乐》、《贤趣》,又重新再版了《博览》之小册子。2016年五月,又出版了一本《情系晚霞》一书。决心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息,笔耕不止。
